吴昊(山东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青岛 266590)
基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探究
吴昊
(山东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青岛 266590)
摘 要: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了上学缴纳学费的困难,减轻了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但是,由助学贷款学生而由此引起的大学生诚信问题日渐显现,引发人们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深入思考.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学历层次高、知识水平面广的的特殊群体,其在诚信教育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五个维度进行探讨解决.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
自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省、江苏省、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等5个省份试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成功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20余个省市迅速展开,仅2014年就有240.37万人获得生源地信用贷款145.31亿元,很好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缴纳学费的困境.随着最早一批生源地信用贷款学生相继大学生毕业,大部分学生已经进入了还款期,而违约或逾期还款学生基数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借与还周而复始的过程,而诚信则是影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分析看,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体现在整个贷款过程中,贯穿于贷前、贷后、毕业和还款各个环节.
1.1 贷前申请不客观
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有的学生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贷款审查,在提出申请的时候会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博取工作人员的同情;有时会故意提供不真实、不确切的家庭信息,隐瞒个人的真实家庭状况;有时还会利用家庭关系提供虚假的困难证明,从而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种种贷前申请的不诚信行为将会严重影响贷款的信用等级,为按期收回助学贷款埋下了隐患.
1.2 贷后消费不自律
助学贷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困难,剩余部分可以用作生活费用.但是,少数学生利用助学贷款提前消费,奢侈消费,将助学贷款用作与学习、生活无关的消费,比如购买高档电子产品,外出观光游玩,经常性与同学聚餐饮酒,经常性参与网络游戏等,贷后消费不节俭、不自律,违背了当初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的最初意愿,在学生中造成很坏影响.
1.3 毕业确认不真实
按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工作流程,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进行毕业确认.少数学生没有如实履行承诺,在进行毕业确认时提供虚假就业信息,或者错误的联系方式,有的甚至不提供就业信息等,造成学生毕业后与贷款经办机构失去联系,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使学生贷款成了呆账、坏账,严重影响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和大学生的良好声誉.
1.4 贷款偿还不按约
贷款学生毕业后需要个人自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每年12月20日从贷款学生默认支付宝账户扣款偿还本金.但有的贷款毕业生贷款偿还不按约,不能按时存储贷款本金,助学贷款支付宝账户费用不足或无费用,系统无法扣款成功,造成贷款逾期,甚至违约.有的贷款学生频繁变更工作和联系方式,与贷款经办机构联系不及时,以至于工作人员无法督促贷款学生及时还款,造成了学生贷款逾期,有的甚至出现不良贷款信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经济行为.
大学生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的主体,其诚信缺失是引起人们关注助学贷款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良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 银行审查不严,跟踪管理不及时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政策性贷款,在校期间由财政补贴利息.由于银行系统一线工作人员少,贷款学生基数大,审核难度高,工作压力大,造成银行系统在贷款初期审查时相对不严,只要满足基本条件的学生都能贷款,尽量做到了“应贷尽贷”,少数不诚信学生也能贷到款.再有,银行系统贷后跟踪管理不到位,贷款违约的严重后果宣传少,与贷款学生联系不及时,造成少数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更换联系方式银行联系不到,就可以晚还款或甚至不还款.另外,贷款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各不相同,天南海北地域跨度大,银行对于违约学生的贷款追讨成本高,难度大,有的就不再催还追讨,少数贷款就形成了呆账、坏账.
2.2 学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缴纳学费的困难,缓解生活的压力.而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一部分压力源于催缴学费,一旦大批量学生的学费无法及时缴纳,将严重应到学校的正常运转,为此很多高校在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时候审查不严,没有坚守诚信的原则,只要学生申请就审批办理,确实做到了“应贷尽贷”,但为助学贷款的正常回收、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目前,高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诚信制度和学生诚信档案,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除了对学生考试作弊有明确的惩戒措施外,比如论文剽窃、抄袭作业、求职造假、欠贷不还等只有口头的批评,没有实质性的惩戒,缺乏对不诚信行为的约束,忽视了助学贷款违约行为的影响,助长了学生侥幸心理.
2.3 个人的诚信意识淡薄,按时还贷信心不足
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无需家长担保,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更换联系方式,银行就找不到了,心存侥幸,想当然地认为无需再还款了,就可以逃避还款责任,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学生贷款逾期或违约,极大降低了个人信用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诚信意识.另外,部分贷款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不理想,工作待遇不高,收入低,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更换岗位频繁或者经常性出差,忘记贷款偿还方式或者忘记支付宝账户信息,造成了贷款逾期或违约.
3.1 优化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当代,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将诚信纳入到公民基本道德范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结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作为社会诚信氛围的引领者,应该率先垂范,积极倡导政府诚信执政,把握社会舆论导向,高扬社会诚信观念,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3.2 完善社会制度建设,强化不诚信惩戒
从制度入手,将诚信纳入社会制度中,特别是在高校中要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制度,从学生的衣、食、住、行、消费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2003年起,国家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为每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规范个人的信用行为,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仍需要扩大个人征信系统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行为范畴使用,可以将个人征信系统使用范围拓展到公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工作表现、社会保障、社会医疗等不同领域,用诚信规范个人行为,同时强化不诚信的惩戒力度,让他们不敢不诚信,不能不诚信,也不想不诚信.
3.3 加强贷后管理,做好跟踪服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学生经济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按期偿还贷款与否是制约学生信用度、诚信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助学贷款的后期管理中,学校、银行和个人三方需要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协调,特别是银行和学校要大力向学生宣传诚信教育知识、个人不诚信行为的危害等,同时要及时采集学生联系方式,跟踪调研,加强服务指导,引导学生及时还款,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保护学生.
3.4 营造和谐诚信家庭氛围,培养诚信观念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前进的引路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能“重智轻德”,要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准则,同时经营好个人家庭,处理好家庭关系和矛盾,营造和谐诚信的家庭氛围,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教育孩子信守承诺,让诚信观念融入孩子的生活.
3.5 加强诚信感恩教育,健全诚信评价体系
诚信教育是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教育手段.多年来,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让诚信教育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活动中,但力度效果不够,关键是要让诚信教育走进学生的头脑中,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成为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群体中,要将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能够知恩图报,用自己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同时,学校要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生活学习状况、奖惩情况等记录档案,综合评价学生的诚信状况,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3.6 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贷款偿还能力
对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而言,维护个人信用记录最关键的就是按时还本付息,按约还款,不逾期,不违约.为能提升学生的偿还贷款能力,学生需要在校期间锻炼沟通能力、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及时分析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付出百倍的努力,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择业,信守承诺,按时还本付息,提升个人的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2015.
〔2〕王菡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探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3〕张建功,陈群,王磊,陆莹.从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谈大学生的诚信缺失[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12).
〔4〕康晓红.关于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之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53-02
收稿日期: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