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江苏理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马莉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针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中存在政府管理错位、人才政策投入不平衡、人才服务平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人才管理品牌工程、开发共性技术人才、推进人才项目建设等措施,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人才工程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工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构建各类人才服务平台和人才发展工程,制定配套人才政策,实现全省人才规模扩大、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层次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1.1科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层次提升
“十二五”期间,江苏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科技人才总量逐年稳步增长,高素质人才占比逐年提升,引进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据统计①,2010-2013年,全省科技活动人数由73.69万人增长至109.4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总量由25.54万人增长至49.09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4.3%,人才数量与人才整体层次均不断提升.
截止2014年底②,全省通过高层次双创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737人,创新团队187个,博士集聚计划1477个,国家千人计划437人,其中创业类人才226人,占全国总量的29.7%,排名全国第一.通过实施《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江苏省2012-2014年共引进和培育5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9名创新创业人才,13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均排名全国第一③.
1.2人才服务平台与人才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江苏全省构建了多个人才发展平台和人才工程.省及各地相继出台93个专项引才计划,资助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多人④.除了国家级人才工程“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等人才工程外,还包括省级及地市级人才工程如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江苏省重点学科、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和紫金人才计划、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等.
截止2014年,江苏省已建立33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65家省级科技园、14个国家级高新区、515家各类科技孵化器、40家省级产学研产业创新基地、超过10000家各类“校企联盟”、1000多家以吸纳院士、博士、博士后、硕士为主要人才对象的企业级各类工作站、超过200家的企业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2.1人才工作中企业主体地位缺失
江苏省的各类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无论是省级政策和人才工程,还是各市县自己的政策和人才工程,大多由政府主导.而作为人才的实际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企业的主体地位有所欠缺.第一,企业在确定人才标准上缺乏主体地位.当前的人才标准是根据国家、省的发展战略确定的,通常包括学历、年龄、专业领域、职业经验等等.比如,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是入选“千人计划”的必要标准;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是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的基本条件.而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多样性,对人才的界定也不尽相同,这是上述一般性标准难以满足的.第二,由于人才的确定和评选由政府主导,导致企业对人才的使用和评价缺位,出现了一些假人才项目、空运转公司的情况.
2.2科技人才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等带来人力资源结构变化,江苏省科技人才结构性失衡表现明显.科技人才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领产业创新战略型、领军型人才紧缺;复合型人才少;专业人才储备跟不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主导产业科技人才存量不足,核心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此外,各产业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根据省内工业企业人才工作的抽样调查,技工与技师人才缺口严重,且高级技师极度缺乏,样本企业中拥有高级技师的企业仅占0.42%.
2.3科技人才重引进,轻培养
从江苏省现有的“双创工程”、“333工程”等工程来看,高薪或高额配套资金是吸引人才的一般性手段.比如,江苏省双创计划给予的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项目推荐、配套服务三块,其中,资金支持规定入选人才将获得“三年内省级财政给予50万元或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3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而配套服务措施只有“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工作条件、签证、落户、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支持与服务”.这些配套都是针对人才的生活方面,并不包含人才的培养和长期发展.从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特点来看,重视培养能从长期持续保证关键人才供给,同时,增强现有人才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效能.
2.4科技人才政策性投入不平衡
纵观江苏现有的人才政策,可以发现科技人才政策性投入不平衡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关注科学家多,关注企业家少.大多数人才政策和工程是针对科学家的,比如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只有少数人才工程是针对企业家的,比如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但即便这样专门针对企业家的人才工程,其培育对象或者说评选标准除了在企业担任职务的标准外,仍然是与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的.第二,关注创新多,关注创业少.除了“南京市科技九条”明确鼓励创业之外,创业的激励政策与创新的支持政策相比总体是不足的.第三,关注人才集聚多,关注人才流动少.第四,关注高层次人才多,关注大众层次人才少.无论是战略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表现出技能性、基础性人才不足的情况,意味着除了靠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创业外,大众层次人才的储备和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制约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5生产服务政策不完善
江苏省目前各类人才政策和工程中,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做法是资金支持,在资金支持中又比较突出对个人的奖励,创业投资相对单调,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还有待形成,创新创业所需的生产服务支持比较缺乏.尚未形成创业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创业所需的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财务服务.如南京市的“321工程”为企业提供初始资金、创业场所、工商注册、创投资金和融资担保等服务,但与之相配套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政策兑现服务细则》等政策中涉及工商注册的并没有具体的措施保障.
2.6科技人才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
江苏省目前已建设各种科技人才信息与服务平台,比如组织部、人社厅、科技厅等部门都在各自的官网上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包括各种重要的人才统计数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也都通过各种平台发布用人需求.但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供求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还比较缺乏门户性的科技人才信息与服务平台来帮助高层次人才了解江苏的用人需求、项目需求及江苏的各类人才政策.比如,统计局、科技厅、人社厅等多个部门发布均发布相关的科技人才统计数据,但是由于统计口径不一,造成获得有效的统计数据比较困难.除此之外,我省的人才配套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也不完善,虽然江苏省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制定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但人才很难在一个统一的网站或平台上了解所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高端人才中介服务还相对薄弱,用人单位难于通过高效率的方式招揽本单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3.1建立江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品牌工程
江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品牌工程并不是一个人才计划项目,而是一个人才管理项目,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化多种、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及其行政与社会资源,实现创新、创业和创造多种人才的联动,形成具有江苏区域优势的人才制度与环境品牌,打造江苏作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创业与创造活动集聚;创新创业成果与产业集聚的区域中心,并成为江苏产业调整升级、实现创新驱动的有力政策抓手.
江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品牌工程包括了创新创业人才雇主品牌工程和区域新人才管理品牌工程等.实施江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品牌工程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政府的政策对象,实现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部门政策协同;建立江苏创新创业人才雇主品牌并实施品牌管理;整合、指导和强化企业人才雇主品牌的管理和建设,并作为江苏创新创业人才雇主品牌的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江苏创新创业人才雇主品牌的内涵和价值,并实现品牌的延伸和区域扩张.
3.2制定共性技术创新人才开发计划
产业升级不仅依赖于关键技术,更依赖于共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共性技术有赖于科技人才在特定领域的长期工作,因此,以政府为主要投资和管理主体的共性技术型科技创新人才就有必要作为特别的人才类别进行组织开发管理.
共性技术创新人才开发首先要加强共性技术筛选,依据技术发展的规律和产业与市场的特点,明确共性技术的范围和对应的人才总量与分布.其次,对共性技术人才的开发工作要有连续性,不仅要保证支持政策的持续性,还要保持技术创新方向的一致性,共性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也要有持续性,并建设结构合理的后备梯队.再次,共性技术创新人才配置方面以自组织团队为主,并保持团队之间人才的流动性.最后,制定激励和保障共性技术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探索成果和贡献参与分配的双股权制度模式,提升科技人才在决策和利益方面的话语权.另外,还要重视共性技术创新人才信息统计,通过分析其职业状态(能力、流动、绩效成果、创新活动)和群体结构状态(团队、年龄、性别和专业背景结构)与变化,形成有助于支撑科技人才工作的政策依据.
3.3加快培育和引导高端专业化人才市场
高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不仅人力资本含量高,创新创业的潜力大,而且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还发挥着组织与协调的功能,在人才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主要是高端人才.高端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是人才作用发挥的主要手段.
首先通过调整人才政策,有效释放高端人才资源,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市场,保证人才的供给.其次培育高端人才市场的中介机构,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区域的高端人才猎头机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评价、调查、协助沟通的顾问咨询服务.再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对人才资源的直接引进、配置与管理转变为对人才资源市场的促进,扫除双方进入市场的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重点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管理服务,为高端人才市场发育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3.4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建设
现有的江苏省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主要以创新项目为主,重在发挥科技人才的智力优势,研发具有专业领先、产业化可行的科学技术成果,而对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因此,应当加强对各类创业人才项目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探索出台针对社会的大众创业人才计划,形成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其次,尝试通过市场化的甄选、竞争、评价和考核机制手段,将原有的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委托给非政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运作管理,鼓励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延伸.政府则通过政策进行发展方向规划和引导,并评价和管理第三方机构的业绩.由此发展出服务于政府和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功能齐全的中介市场,并将各类人才与创新、创业、创造进行关联耦合和联动,放大来自社会人才对产业创新升级的驱动力.
3.5解决学术创业身份转化问题
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但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关键的障碍在于学者创业成本较大.学术创业者主要是由大学科研人员或者科学家转型而来,以往主要通过参与研究、转让专利等形式.这些学术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与学术研究易产生冲突,还要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现实中通过“创业试水”的混合过程则会大大降低创业的风险,而且能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
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一所两制”等形式解决学术创业身份过度和转化问题;通过“项目经理”等制度培育人才中介市场,搭建创新创业人才纵向市场的桥梁;通过“合同科研”等形式构建面向市场需求和引导市场需求的研发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模式与政策鼓励科教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将职务成果和贡献以知识产权形式参与利益分配,在创业活动中先行先试高科技企业的双重股权结构模式,保证科教人才创业的主导性和延续性.
注释:
①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4).
②数据来源.江苏人才工作网.
③数据来源.千人计划网.
④数据来源.江苏中小企业网.
参考文献:
〔1〕林晓晨,赵坤,梁鼎淇.辽宁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63.
〔2〕吴凤兵,刘媛.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1(11):15-17.
〔3〕戚湧,魏继鑫,王静.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5):68-73.
〔4〕鲁旭.江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3(6):49-52.
〔5〕杨月坤,粟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以常州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 2009(4):32-35.
收稿日期:2015-11-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