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莉,黄 旭
(重庆理工大学 a.语言学院; b.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对策
柳莉a,黄旭b
(重庆理工大学a.语言学院; b.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400054)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性,结合实证调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柳莉,黄旭.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6(6):59-61.
Citation format:LIU Li,HUANG Xu.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in New Situation[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6):59-6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兴起发展到现在,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服务效果,也让青年大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了国情和社情,增长了知识和才干。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广大青年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1]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着新局面新形势,也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与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有着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状况,从而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7所高校的1 428名大学生作了调查。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3.5%,女生占46.5%;一年级占4.6%,二年级占45.2%,三年级占48.6%,四年级占1.6%;文史类占41.3%,理工类占58.7%。调研报告采用SPSS软件统计。
1.认知度调查。调查显示,11.8%的受访者对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政策缺乏了解,6.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实践活动,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活动基地选择意愿方面,国有企业占22.4%,社会组织占17.9%,政府机关占16.3%,民营企业占15.6%,城市社区占12%,农村占10.6%。在实践形式方面,勤工助学占55%。
2.满意度调查。近40%的青年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政府及社会支持力度还不够,46.9%认为教师在专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还不到位,79.8%认为缺乏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
3.激励措施调查。调查显示,56.5%的受访者知道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估办法,42.1%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过学校表彰。调查发现近71%的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激励措施和维权意识都还不够。
二、问题分析
1.宣传引导不够。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不够,对一些政策和制度不了解。《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勤工助学的这种形式的认知度较高,但对开展社会调查、创新发明、创业活动这些形式的认知度较低。6.9%的受访者甚至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有的学生考虑到艰苦程度和未来就业等因素,更愿意去国企、政府机关,不愿意去农村和基层社区,一方面反映学生对社会实践还缺乏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
2.组织保障不力。我们从政策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安全保障、权益保障等多个角度设计了问题,29.5%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把社会实践很好地纳入进去。高校是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投入的主体,需要统筹做好科研、教学的经费预算,要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同时也要争取社会多方力量的积极支持,多渠道筹措实践育人经费。高校当前正在积极实施“十三五”教育事业规划,深入推进综合教育改革,不少高校正处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升位阶段,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经费因为办学经费紧张而显得投入不足,辅导员、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等全员育人氛围还有欠缺。在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学生权益的有效手段,调查显示,67.1%的学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3.考核评估不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估机制还不健全,配套考核评估办法不严。43.5%仍然不清楚实践育人工作的具体考核评估办法,19.8%甚至认为没有考核评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化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少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是找一个单位盖盖章、写写评语而已,以此来换取所需的学分。当前,高校正逐步实施和推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对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参差不齐,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有国家层面的文件制度,但具体到高校执行层面仍有实际困难,对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的工作没有有效的激励办法,更谈不上有合理的考核评估。
三、对策建议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一代,既有“娇生惯养、拜金、任性、懒惰”的负面标签,也有积极正面的评价,复旦大学近日发布《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称“90后”是从容、理性、务实的,是值得信任的、充满正能量的一代。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先后10余次与青年座谈、给青年群体回信,从方法、目的、要求等不同侧面论述了青年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成才、如何在实践中成才,构成了习近平同志的实践育人观。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同志再次谈到当代青年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全过程参与者,“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多次给华中农业大学、保定学院等高校志愿者回信,肯定他们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正确成长方向,指出当代青年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大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实践观,其他各方做出的努力才可能发挥更大更好的效果。
2.政府要提供支持保障。地方政府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离不开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整合。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教育部门主管、高校主办、实践基地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管理机制。同样面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有些省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很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而有些省市则乏善可陈,这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很大关系。各地方可由政府牵头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委员会,政府领导、高校党政领导、企业负责人及各类行业协会代表组成,统筹本地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负责研究制订本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加强监督指导,对高校和实践基地执行国家政策、遵守法规及开展情况开展评估,分析问题,推广经验,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各参与方提供需求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及金融服务。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牵头,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农村、社区等基地提供大学生挂职岗位;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食宿帮助;提供创新创业活动的资金和场地支持。
3.高校要健全完善运行机制。高等院校要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重视体制机制建设,尤其要完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要构建校院两级协调联动机制,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学校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可以把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学生工作系统把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要重视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人事处把教师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各学院要引导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科学类的课题调查研究,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学部门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等同视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制订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落实教育部关于“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
4.社会要提供优质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必然产物。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顺利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有力促进了协作单位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整个社会实践中具有示范作用。所以,结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建立多功能多样式的教育型、学习型、服务型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2]。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形式基地化趋势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够、基地数量少、类型简单”等问题,要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基地的意愿是:企事业单位占41%,社会服务机构占17.9%,党政机关占16.3%,城市社区占13%,农村乡镇占11.8%。高校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建立优质可持续的实践活动基地,广泛吸收资源,争取社会各界配合,加大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效果。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从培养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局和高度,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基地细分性,建立专业实践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科技服务等实践基地;建设过程要体现基地共建性,对基地提供技术服务、转让技术,建立回访机制,跟踪基地建设动态,依托基地时常开展实践活动和联谊活动,确保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陶冶,戴超颖.高校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教育文化,2012(5).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02049)
作者简介:柳莉(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黄旭(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6-0059-03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in New Situation
LIU Lia,HUANG Xub
(a.College of Language; b.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combine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po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was discussed,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social practice; long-term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