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唐与主情:元代诗人刘诜的七言古诗

2016-03-28 15:08:09

何  跞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宗唐与主情:元代诗人刘诜的七言古诗

何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刘诜是元代诗坛上成就较大的一位诗人。在其诗歌中,七言古诗成就尤其突出。他的七古有两大特色,一是诗法继承上有着宗唐倾向,而以慷慨的诗情呈现出来;二是其笔法艺术上结合叙事与抒情,在对照叙写中直接抒情,这也是其诗学宗唐的体现。

关键词:刘诜;七言古诗;宗唐;主情

元代诗人刘诜(1268—1350)字桂翁,号桂隐,著有《桂隐诗集》四卷,另有《桂隐文集》四卷。作为元代南方庐陵文派的重要成员,刘诜与刘将孙、刘岳申并称庐陵三刘,以文章称。刘诜不仅是一位文章大家,更是一位诗人,其诗歌成就亦斐然可观。当时名士刘辰翁推赏其诗赋,夏以忠撰刘诜《行状》称:“太学博士刘公辰翁见先生诗文,极称之。礼部郎中邓公光荐奇其诗赋,为之序引。”[1]刘诜与当时许多诗家交游,他与位居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交好,书信往复,诗人揭傒斯亦赏其诗。查洪德先生说:“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2]40刘诜的诗歌,七言古诗成就颇高,叙述与抒情结合,诗情慷慨,有着浓厚的宗唐特色。他的诗歌整体具有元诗大气磊落,主于性情的特点,这与元代社会整体社会风气有关,体现了元诗的整体风貌。而这种慷慨大气,叙事融合抒情,又与唐人七古及唐诗气象有相似之处。刘诜在元代诗坛上也有着重要的一席地位,不仅在于其诗歌创作的成就,还在于其在元诗发展中的地位。元诗整体有着宗唐和主于性情的特点,这从刘诜这样由元代初期步入中期的诗人身上已见端倪,这种诗风延续至于元诗四大家,形成了有元一代诗歌的独特风貌。刘诜之诗歌实有彰显之价值,惜今研究界尚无专文深入探讨,本文即详论之。

一、诗情慷慨基础上的宗唐取向:七古的诗法继承

刘诜诗作颇富,有《桂隐诗集》,在庐陵文人中最以诗胜。而就刘诜自己来说,他的诗歌成就也更大于他的文。相比于五言古诗,刘诜的七言古诗更有特色。刘诜的五古模拟汉魏六朝,整体上比较平直,而且稍有俗白之嫌疑。而他的七古则学唐诗,特别是李白、岑参等人,整篇自由挥运,大气磅礴,语辞磊落而兼气骨,而显得老道成熟,个性呈露。而他的七古笔法艺术也较多样,多有对照笔法,抒情直白,典事议论抒情结合,有的诗发论出奇富有个性,有的诗讲求色彩流丽。

刘诜的七古多学化用唐人句,并学唐诗。其中,他所学最多的又是李白,不仅学李白的诗意、风格、笔法,甚至在字句上也常常直接化用和取用李白诗中的字句。《芍药歌和罗起初》:“我昔骑鹤逰扬州,笑玩竒花大如斗。高楼耸出霞锦窠,西施夜醉吴宫酒。”[3]化用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4]215,以及《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4]176。“名花流落亦可怜,志士慷慨悲流年”,化用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5]306。“欲呼四相不可共,独醉鹅黄压春瓮”,用李白诗中胡姬酒肆的意境。《儿时喜见雪》:“千金高楼换美酒,楼外三尺酒百觞”,用李白《将进酒》诗意。《地隆隆》:“地隆隆,下有海水包络千万重。”[3]用李白《长相思》“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4]193。而《送王士弘学政滿代》整首诗都有取于唐诗:

君如代北秋天之豪鹰,疾飙呼霜整翮拔地而凭陵。下击乎圹垠万里之绝埜,上摩乎昆仑千仭不可到之穹青。君如洞庭龙骧之长舟,椎牛击鼓挂帆直指东海而遨游。雪波如山鲸吞鼍喷霆雨急,舟人饮酒笑傲百怪如安流。炎埃积鞴未高举,岁旱水落留洲渚。坐令众禽野兔得自乐,短棹高歌疾飞舞。丈夫借径学校间,穷年讲道凋朱颜。诗章直欲凌鲍谢,文笔正要窥扬班。只今官满谒青选,走马一日看尽燕然山。燕然山,卢沟月,行人青丝映华发。人生有命无穷达。君不见南阳文学黑头磊落云台功,关西教授三鳣讲堂兆三公。[3]

这首诗的诗意、气象、风格、用语都有取于唐人,尤其是李白。“挂帆直指东海”取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89“走马一日看尽燕然山”取孟郊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4205(《登科后》),而刘诜在这首诗中也明确地说明他学诗的取径是鲍照、谢朓。鲍、谢以七言古诗著称,为李白所宗,刘诜诗学鲍谢,因而也不难理解他七言古诗中处处学李白的原因。而七古以唐李白,上溯至鲍、谢为学径,其实也正是七古入学的正道。

刘诜往往在其七言古诗开篇和结尾处以散语感慨发论,而学李白。他往往在开篇以散语直接感叹发论,情气充沛,为整篇诗定下发论感慨的基调。《前采薇歌》:“我不是西山民,采薇不粟哀亡殷。又不是周戍卒,采薇御敌踏霏雪。”[3]相同的笔法还见于《释枯林铁如意歌》:“君不是金谷园中石,季伦明珠买妾长安春。锦丝围障轻一世,珊瑚高株碎如尘。又不是黄鹤楼邉王处仲,万骑上流纵驰鞚。狂酾千石发浩歌,唾壶敲碎天为动。”[3]其中较为特出的不仅在于“我不是”“君不是”“又不是”的散语直论,也在于他在引历史人物典故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对照,这就使得其七言古诗更具有了遍观历史,漫论人物的高度,视野的开阔衬托得其诗歌也开阖大气。将历史人物和事典与现今的君我人生相系联,以历史名人名事之大来写照现实君我人生情志感慨议论,因而显得浩荡不羁而又沧桑厚重满怀。另如《望城冈》直接以杨万里事开篇“杨侯醉饮私酒门,今日秋风卷行迹”[3]。而很多诗开篇的感慨抒情与结尾相对应,中间叙事引典,语辞荦确,整篇气势磅礴。如《后醉歌》开篇阔大,直呼天地日月,抒发己怀:“天如轮,我行与之周八垠。月如璧,我坐对之周一室”,并与结尾 “愁亦无可酬,有酒只劝月与天,青天明月俱欣然”[3]相对应。

刘诜七古的结尾也尤其具有情感力度,有着李白诗中的豪气和情绪。其《天高高》结以“嗟哉!此事可复遭,仰天三叹天高高。”[3]《地隆隆》结:“嗟哉!地道成天功,俯地顿足地隆隆。”两首诗都是写民生疾苦,结尾都以顿足呼天之势来感叹,可谓将七言古诗的感叹抒情发挥到极致。以散语“嗟哉”感叹语入诗,在诗歌散语化的同时,也将诗人的情绪抒发淋漓。虽然其情绪的抒发有张大之势,用以作七古的收尾却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前醉歌》结尾:“古来憾事何其多,青天明月奈尔何。我有一斗酒,浇君肝肺之嵯峩,青天明月奈尔何!”[3]也是李白式的把酒问月浇愁,感事称古,无奈而有所化解,诗情归于豪放洒脱。有的诗结尾以有力的发论和感慨:“君不见阴泉升釡蒸成云,兽炉五更炉如冰,人间冷热君勿惊。”[3](《冷吟》)“君不见土龙百拜还为尘,病驹秣豆乗锦裀,人间贵贱元无真。”[3](《贵贱吟》)总之,刘诜七言古诗开篇和结尾常用散语、语助词,发感叹,在诗情、气势和笔法上都很靠近李白七古的诗风。

而在中间,往往是十分详尽的叙事述情,婉曲详细,往往又关于民生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有学杜甫的痕迹。整首诗录下《前采薇歌》:

我不是西山民,采薇不粟哀亡殷。又不是周戍卒,采薇御敌踏霏雪。

年荒良田三尺尘,甑悬锉冷儿号嗔。长镵短锥采薇去,东家西家相为群。

霜严磴滑山路峭,月落鼯啼山鬼啸。晓翻石罅得丛根,共憾土枯根亦瘦。

寸根入手如寸金,舂烹作饼碎劳薪。盐空菽尽味惨恶,空忆饭甑曾炊银。

人言食薇无榖气,五日十日终亦毙。今宵妻孥暂充腹,谁料后来死何地。

我死愿随行雨仙,徧倾天瓢作丰年。薇根满山人不食,天下斗米皆三钱[3]。

中间叙民生情状十分详尽,语辞奇崛磊落。其在诗情上忧怀民生,这有同于杜诗之处。用语上说“长镵”“妻孥”,也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意象,十分具体,整首写民生忧苦,有学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7]394,以及《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的痕迹。但刘诜所写却更大气,直叙民生情状,而不是像杜甫那样的沉郁顿挫,没有一般儒士在叙国计民生时的叙低徊婉转,也不同于白居易的白话。

该诗结尾诗意也取意杜甫,言其愿死而为雨仙佑众民,庇护天下疾苦之民,意同杜甫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832-8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言愿以死换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其《后采薇歌》结尾“呜呼吁!天高荡荡万物微,我死安得苍天知。”也是情辞激烈,直呼天地。其诗意同杜甫,而情绪更为直露,又有着李白的气势。

刘诜既学杜甫,又学李白,有时候在诗句中融合二家笔法、诗意和气象。如《饮印山田舍》:“我友秀川罗文学,白头胸着天禄阁。我友龙湖李隠君, 秋风落笔吹行云。”[3]其中历叙友人,有杜甫《饮中八仙》的笔法,然又不是复杜甫笔法的整饬。诗意有李白豪放洒脱,但又不是李白的飘逸,而是如魏晋的慷慨风骨。直接用第一人称言“我”,用第二人称称“君”,抒情直接,浓郁而强烈。

除了学李白,刘诜的七古中偶有似韩愈诗的。如《释枯林铁如意歌》中间状物,写枯林和尚的铁如意:“良工精发生碧花,古制蝉螭隐元气。木杯不用轻大江,蛟鲸辟易冯夷僵。蓟门骏马疾秋鹘,飞箭穿髀心如忘。谈经说史似支遁,四座公卿逊高论。”[3]跟韩愈状物写山石的诗风有某些相似。

他也学岑参。《夜宿山家》“苍山四合如铁色,满地藤花白如雪”[3]诗境和句法模拟岑参“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9]2050(《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句。

另有化柳宗元词的,《儿时喜见雪》“俯视万里成大荒”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10]3935。

除了学唐人的大气象、富丽流转、梗概多气,刘诜也学庄子大言,在情感思想上注入道家思想,具有一种洒脱大气的特点,同时在语辞形式上也因用庄子的语辞,而更风流豪放。《天高高》:“天高高,去地几万里,中隔以魍魉大风之狂豪。”[3]明显在用辞和意境上用《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东华山天一道院歌》直接以道家语开篇入诗:“太极未判阴阳蒙,元精蒸气相流通。”[3]而在道家语开篇之下,其诗中也多仙道意象和游仙描写。如同首写“我穷其源艮为宫,天地不死此其宗。神人得之奋以雄,超遥长铗驰大空。九州岛岛岛八极命在躬,霓旌绛节纷来从。福地萧爽弭彉风,东华之东天高峯。上与元气为冲融,流光扬彩奔靊霳。道人羽衣双青瞳,寿宫玄殿相巍重。”

二、对照叙写中的直接抒情:七古的笔法艺术

刘诜在其七古中惯用对照手法。对照者往往是今昔对比,想象回忆与现实的对比,盛况美好与萧条冷落的对比。而且,他的这些对比往往也体现于整首诗的偏法上,往往在前面叙美好盛况,如唐人诗中的富丽,而却结以现实对比,且含寓意和感慨,情味深长,诗的整首诗具有气骨和情思深致。

写今昔对比的如《儿时喜见雪》将儿时的喜乐与现在对比。《望城冈》:“忆昔老人携我行,红颜照路双髫青。蹉跎忽亦如此老,还望曾城坐衰草。衰草秋萧萧,官亭路遥遥。后有芙蓉亘古之岧嶤,前渡三江阅人之石桥。百代百代高鸟飘,一村一村自渔樵。”[3]将老人、红颜对比,感叹生命的流逝,盛年而衰,而以前后代改,物是人非,流年不在而渔村飞鸟悠然,更显出浓郁的时光之感。这种今昔对照不仅用于一句一联,而是运用于整篇诗。《中秋阻雨留山中陈氏庄邀饮》开篇写“去年中秋客洪州,桂花庄头山寺幽”,隔数联又写“今年中秋住山坞,山木早寒作风雨。”[3]《芍药歌和罗起初》:“小园今日忽再见,瘦减不如当日面”[3]。而在这首诗中,他更写出了昔日之欢聚与今日之落魄,幻想仙境与现实的对比。刘诜的七古中常常有关于游仙和美好想象的书写,然而,却又不同于以前游仙诗的一味沉溺于仙幻,而总是在最后又落转而归于现实。《赠赵中山》结尾以“始知古来忠孝士,变幻不与常人俱。君不见韩亡流落子房子,千秋万岁传编书”[3],总还是归于现实的感慨,而且在历史的沧桑感怀中,而使整首诗有气贯之。《东园花》前写少年骄奢,而末对比以“道旁草”,称“西园柳,东园花。莫浪喜,莫自嗟。君不见道旁草,二月三月蒸红霞”[3],而归于寓意告诫,含义深刻。

他也将丑、好进行对比,而写人间之不平。《前醉歌》:“天青青,造就万古事不平。月皓皓,照尽世间人丑好。人言天月俱无心,平颇丑好皆由人。我言人生无智力,明月青天愁所集。”[3]开篇直接对比丑好不平,同时对比“人言”“我言”,借此更表达了自己的不平情绪。他的这种对照的手法也运用在例事中,如该诗“楚和抱璞哭山中,燕人宝石缇十重”,将楚和与燕人对比,一穷一达的对比中写出不平。

这里指出一点,刘诜在其七古诗中,经常以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并举,如说“我”“君”“人”等,这当然也是七古中惯用的语辞和笔法,用以抒情,表达诗歌感慨议论。然在刘诜的诗中,这种对照尤其突出,下文还将谈到。这也是一种对照的笔法,而在人称的对照和变化中,更富有情辞激烈,直抒胸臆的意味。

另外,他也将日常物事进行对照。《冷吟》对照寒、热:“六月雨,重裘不离身。七月寒,北风吹倒人。人言三伏当大热,天公变化谁料得。君不见阴泉升釡蒸成云,兽炉五更炉如冰,人间冷热君勿惊。”[3]短短几句成篇,而对照寒雨、大热,开阖变化,诗中成势。《贵贱吟》对照春、秋农事和市场情况,而对比贵贱:“春大饥,斗粟不易娉婷姬。秋大熟,三钱直买一斗粟。人间贵贱反掌异,贱未可轻贵难恃。君不见土龙百拜还为尘,病驹秣豆乗锦裀,人间贵贱元无真。”[3]

同五言古诗一样,刘诜的七言古诗也一样时有直白的特点,抒情直接。《夜宿山家》:“我伤身世感慨多,野老一杯惟径睡”[3]直语感伤身世。《中秋阻雨留山中陈氏庄邀饮》:“我独不眠多往憾,坐数古人俱不见”[3]直言其多感不眠。这使得他的诗歌一样具有庐陵文人的个性和豪放不羁,直接不伪的特点。

而这种直接和直白的抒情论理评赏叙事,往往又以散语的形式,在整个篇章的结撰中被安置于诗的开篇,这更使得刘诜的七言古诗在一开始就有着势不可挡的压倒之势,这多有李白的风格。而这种写法其实也正符合七古的特点,将七古的独特抒情很好地发挥了出来。《送王士弘学政滿代》开篇即言:“君如代北秋天之豪鹰,疾飙呼霜整翮拔地而凭陵。”[3]语言直白,《望城冈》:“百代百代高鸟飘,一村一村自渔樵。”

刘诜有些七古记日常饮宴之情,将叙事述情,感慨人生及写景融合,老道成熟、浑然,如《饮南山故居》。有的题画诗风流蕴藉,语辞流转自然。《题彭宜远所藏罗稚川山水楼阁图》:“却疑诗人独寻诗,舎鞍先济何所之”融合写画中景与寻诗人,结以“便当剰买青芒鞋,小向是间住千岁”[3],将画中境与现实对照而写。

刘诜有的七古善于着色写景,在清幽中有绮丽。《和东坡四时词》:“燕子轻寒生院落,佳人自卷猩红幕”,“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瓶浸双头莲颗绿,昼阑闲却青奴竹”,“烛暗睡轻闻畵角,玉盆脂水红冰薄。深戸无风绣幄垂,小瓶一片梅花落”,在清院竹子树帘户的清幽之中,写红幕、榴花、脂水、梅花,红绿相出,清景中有一笔暖色。

有的诗发论新奇,具有个性特色。《题刘平妻杀虎图》:“呜呼!河东女儿抉眼去,其夫若见此图当颡泚。”[3]刘平妻杀虎图是记妻胡氏为救被老虎抓去的丈夫刘平,而与老虎搏斗最后杀虎救下丈夫的事。刘将孙有文章《题渤海兵士刘平妻杀虎图》已有记称,立意于赞妻。而刘诜在此诗中更直道出夫之弱而愧于妻勇,若见此图当感羞愧身为丈夫而愧巾帼。刘诜在此立论于男人应有的气性。此诗中间说:“大儿三岁能取刀,小儿坐席痴不恐。沙空月落山谷深,妾命何轻夫命重。当时视虎如兔狐,眼中无虎惟有夫。一朝义声震百郡,裴旻李广皆庸奴。古来君臣亦如此,患难正要忠良扶。”[3]记事、引典与感慨发论相融合。《明妃曲》写昭君怨,代昭君言,“人生岂是无知音,知音已晚徒伤心”,“国家和亲四海乐,不怨君王悲命薄”,“妾身夕死何足怜,独以君命难为捐”[3],所感也具有通达的大气象。

《桂隐文集》附录载夏以忠撰刘诜《行状》转述揭傒斯之语:“先生非君子之行不行,非圣人之学不学。其养之也深,其积之也隆。其地不离于闾井,其名不登于庙廊,其发之也沛然浩然而常有余。故其诗沉着幽远,得天地之性情;其文平实敷畅,会古今之法度。因其所感而为之律,乘其所托而为之义,或常或变而不可穷。”[3]刘诜在诗学上重视心灵和性情之真。他的古风,有着明显的学习继承唐诗的痕迹,而在宗唐的同时,体现出诗情的慷慨。而且,在对照叙写中,进行直接的抒情,这尤其是刘诜七言古诗的一个显著的笔法特色。总之,刘诜的古诗,诗风豪逸,以才情为诗,学习唐诗大家李白、杜甫等人,诗风高古。刘诜之诗不学宋,但他的诗歌毕竟承宋而来。为了追求诗歌内容的高古,他往往借助诗歌形式上语辞的奇崛。笔者曾论及元初庐陵“诗风奇崛:变自江西诗派和诚斋体”[11]72,其实,宗唐与宗宋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诗歌经过了唐、宋二高峰之后,元代的诗坛更多地是融合唐宋,在诗情,也即诗歌内容上宗唐,而在诗歌形式上也因承宋诗,以配合诗情的表达。当然,后者是为了辅助前者。元诗有着无意识地追求诗歌形式,注重词句音律的一面,但元代诗坛,如刘诜的诗,起主导作用的是诗风的宗唐和主于性情。笔者在《元诗中的性情与理学的融合》一文中论及元诗重性情的特点,“元代诗歌以书写性情为普遍风气,而抒写性情包括自然的性情和突出的个性,都是求真的文学风尚”[12]220。作为元代南方诗坛上重要的诗人,刘诜的古风既体现了元代庐陵文派的个性不羁与崇尚性情,也征示了元代诗坛整体上宗唐得古和性情求真的诗风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诜.桂隐文集·附录[M].台湾新丰文出版社1985年《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2] 查洪德.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 刘诜.桂隐诗集·卷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杜诗详注·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 (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杜诗详注·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 何跞.漫谈元初庐陵文学[J].古典文学知识,2015,(3).

[12] 何跞.元诗中性情与理学的融合[J].前沿,2014,(4).

[责任编辑:左福生]

Purpose Tang Style and Advocate Passion: the Yuan Dynasty’s Poet Liu Shen’s Seven Character Line Poetry

He Li

(School of Humaniti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Abstract:Liu Shen is a poet who had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poetic circles of Yuan dynasty. In his poetry, the seven character line poetry is particularly great. These poems have two features. The first is the tendency of purposing Tang style in the poem method inheriting which appeared via bountiful poem passion. The second is the combination of narration and emotion expressing in writing style, to directly express feelings in contrast writing. This also embodies his purposing Tang poem in poetics.

Keywords:Liu Shen; seven character line poetry; purposing Tang poem style; advocate passion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何跞(1986—)女,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6)03—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