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6-03-28 14:26毕昌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毕昌喜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毕昌喜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受惠于大数据的各种便利之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呈现出课堂教学数据化、课外交流网络化、思想信息共享化的新特点,又不可避免地面临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效果弱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日渐式微等新问题。对此,应从建构健康网络环境、培养优质教育团队、创建特色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快速步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大数据(big data)一词的解释,国际知名学者维克托·迈尔和肯尼思·库克耶两人在他们合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作出了如下界定:“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1]这一界定为学界基本认同。大数据具有信息海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不可控等特点。受此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载体、路径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讨论,主要立足于从技术层面如何发掘和利用大数据,并将其价值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如要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切实提高实效性,就必须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路径,力求在教育教学层面有所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呈现出全新特点,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海量增多、传播方式不断更新、网络教育的现场感不断增强。

(一)课堂教学数据化

首先,教学资源数据化。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为纸质书籍材料,质量大、数量多、运输困难等原因导致其很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范围运用。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网络数据资源,如音像、视频、网络文字等。这些资源以数据的形式存储、运输和传播,大大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资源。

其次,教学信息数据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的积累。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数量显著增多,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作单纯的理论灌输,而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学习状况等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将这些讯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当中,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增强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方式数据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依托大数据,充分运用音像、视频、图片等数据形态,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视听感受,增强教学感染力;还可以设计网上作业,让学生在网络上当堂完成,并及时以数据的形式分析、存储,以巩固教学成果。

(二)课外交流网络化

大数据时代的课外交流与以往相比进步巨大。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数情况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鲜有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数据时代,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跨时空、远距离、“隐姓埋名”式的无障碍交流。

首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利用QQ(空间)、微信、微博、网易邮箱等社交软件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学生有疑问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师生的互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浏览、查看学生的QQ(空间)、微信、微博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对有异常行为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网络社交软件及时与之交流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做好安抚和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面对面交流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提升了风险防范水平。如今的学生习惯于在贴吧、博客、BBS论坛上发表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并为此展开辩论。教师可以通过浏览、跟帖交流等方式,对一些敏感事件作出及时的研判和思想引导,避免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

(三)思想信息共享化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各类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拥有的各种信息数据资源上传共享;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信息。这种分享的好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主动分享自己的教育成果或拥有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就某些知识点或者社会焦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借助于网络平台,将这些见解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次,作为共享平台,网络上的数据信息资源同时向教师和学生开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阅读和下载各自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源,分析、探讨教学案例、交流心得体会等,在加强彼此协作互补的同时实现思想信息的共享和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大数据技术在教学方式等层面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便利,也给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教师等造成一定影响,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大数据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大学生的“三观”养成造成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思想并不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不强,因而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言行的影响,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第二,带来西方网络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发源地的优势,牢牢掌握着全世界互联网领域的主导权,并以此向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意识形态输送,时刻进行对别国的网络“渗透”。它们往往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对我国的内政外交横加干涉、肆意指责,并通过手中的网络话语权发布一些反对党的路线方针、反对社会主义的舆论宣传和不实的新闻报道,蓄意制造矛盾,企图达到破坏社会稳定的目的,可谓用心险恶;第三,给网络信息的筛查增加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耳提面命式的,主要是通过教师、教材或者广播电视传递给学生,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大数据时代,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极大拓展,网络上的信息又极为庞杂,且内容参差不齐,这就对网络信息的筛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效果弱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进程日益推进,国外各种思潮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和效果有弱化的趋势。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地位弱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大多采用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单向讲授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多来源于教材或者广播电视,教师处于完全的主体地位。大数据时代,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网络终端的小型化、大众化,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介和手段都大为增多,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存在差异,有可能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回应,这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作用被削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西方的价值观念也一并进入中国,一些带有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书籍、音乐、电影等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削弱。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减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高校的普遍开设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量巨大且质量参差不齐,难免有不正确的或者偏激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夹杂其中,再加上西方敌对国家和势力的挑唆和攻击,对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有所下降。

(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日渐式微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过长期的演练和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存在一些与实际相脱节的地方。一是教学方式和理念亟待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灌输式”“说教式”方法传授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师生之间互动少,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媒介十分宽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大大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和突破。

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高。在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不管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这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的理论产生怀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过程中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与内容本是辩证的统一体,形式的出现与存在都为内容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二者情同此理。”[2]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更侧重教学形式的变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但其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倦怠感便油然而生。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海量公开的信息资源;其实时交流技术的实现消弭了师生交流的时空障碍,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和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且规避了面对面教育的某些不足。我们应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建构健康网络环境营造网络新空间

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网络冲击不可小觑,我们要审慎应对,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首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校通过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做好校园网络信息的筛查和监控工作,及时屏蔽、清除、斩断那些有害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信息及其传播渠道,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

其次,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高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讲座、观看视频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让他们树立网络法律意识,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最后,弘扬主旋律提升“免疫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教育学生要坚决抵制西方的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还可以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网络违法案件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网络违法案件的认知,逐步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二)培养优质教育团队,增强教学针对性

大数据时代,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较强数据意识、数据筛选和分析”[3]能力的教育团队,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要利用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基础知识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大数据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大数据时代带来体量巨大的各种资源,其中包含许多不良的信息,这要求我们选拔一批政治可靠且具备较强数据处理能力的技术骨干参与到大数据的运用和管理工作中来,切实做好数据信息的甄别、筛选和处理工作,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最后,高校教师在根据教学任务和安排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数据信息选取的针对性,同时根据特定的学生群体(或者个体)的学习、生活状况合理选择教育教学资源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创建特色网络平台,主动对接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唯有顺应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利用各种网络载体创建特色网络平台主动对接大数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第一,建构网络教学模式。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和作用,将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比如通过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数据信息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构建起网络教学新模式,这样就将原本枯燥、静态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新鲜感,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创建特色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专题网站、微博、微信、QQ、手机App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更新、消息推送等,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还可以设置网络对话和讨论中心,方便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也能实现一对一(多)交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5.

[2]曾秋菊.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38-39.

[3]朱同留.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0):193-194.

[收稿日期]2016-01-07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之“丙辉工作室”(2014SZKMSGZS014)。

[作者简介]毕昌喜(1989-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35-0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