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务经济发展策略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2016-03-28 11:37洪为宝项桂娥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商贸

洪为宝,项桂娥

(池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池州274000)

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务经济发展策略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洪为宝,项桂娥

(池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池州274000)

我国中小城市大多数为三四线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良莠不齐,商务经济的功能未能充分显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务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配置的拉动作用不力。本文以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概括了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欠发达地区;池州市;商务经济

商务经济涉及消费、投资、出口等多个领域,具有拉动消费、刺激投资、引导生产、搞活流通、服务群众、扩大开放、助推跨越的功能与作用,是经济繁荣和城市功能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1]。商务经济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商务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增长,市场不断完善,为城乡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快速发展增添活力,为城市功能配置与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空间。尤其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而言,从商务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且呈正相关关系[2]37,影响和制约着中小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进程。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商务经济发展,加强商业网点建设,推动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促进国营、民营、合资、外资多种经济成分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商务经济流通格局。对中小城市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繁荣市场、发展区域经济、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城市品位都具有重要意义[2]37。

池州市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皖江之滨一座闪亮的新兴城市,尤其在商务经济领域结合池州自身特点和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探索和成长之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兄弟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与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完全适应。本文就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应对策略作一探讨。

1 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总量不大

十二五期间池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在全省虽然靠前,但总量仍位居全省末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第14位,占全省比重只有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在全省排第11位,占全省比重只有3%左右,经济总量在全省版图中明显偏弱,是安徽省域经济中欠发达区域。

1.2 经济结构不优

池州市商贸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占总额的比重为15%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化、高档次、大规模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布局不合理,整体经营效益不佳;具有区域特色、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没有形成产业效应;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餐饮业特色不明显,作为安徽旅游区域中心地带,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和旅游文化整体经营和服务水平仍不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商贸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物流产业起步迟基础弱,商品交割、资金结算、信息交流等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第三方物流发展迟缓。

1.3 消费能力不强

全市整体消费能力不强,对经济的拉动力有限,作为城市建设大手笔的城市新区站前区、平天湖旅游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专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生机勃勃,但新区的功能性市场群却存在着人气不旺甚至“有场无市”的潜在危机,经济幅射效应尚未显现。主城区核心商圈尚未完全形成,中心城区商业辐射功能依然薄弱,造成部分消费购买力外流。

1.4 对外开放不足

全市外贸依存度仅为5%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池州口岸目前仅有池州港江口港区一期散装矿产品专用码头散货、件杂货二个泊位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开放码头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进出口和外贸运输迅速增长的需求;进出口严重依赖区域内矿产资源和冶炼产业的几家企业,大宗出口商品少,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利用外资多为“绿地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资本并购发展较慢,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单一;对外经济合作缺乏战略支撑,对外投资、对外劳务输出只是在个别企业实现小规模突破,对外工程承包、离岸服务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

1.5 政策支持不够

商务经济的发展对于体制和机制等政策环境的创新尤为重要,由于理念及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原因,池州市对商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给予工农业生产领域的扶持政策较多,给予商贸流通领域的扶持政策较少,即使是已出台的商务发展促进政策,也很难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加以执行,商业用地不仅价高,而且常常是有价无地。

2 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结合安徽省情和池州市情,“十三五”期间,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池州市商务经济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大好良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的形成,特别是随着国内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和国家扩大内需长期战略的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国内贸易发展、新型服务业培育等领域机遇更多;作为欠发达城市如何把城市建设与商务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做好两者结合的“形态、业态、生态、势态”文章[3],无疑是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外形势存在着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商务经济面临的环境也将更加纷繁复杂,尤其是外贸、外资、外经等开放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考验和困难。

2.1 世界经济调整的机遇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强,我国企业对外经贸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外资利用、技术引进有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建设发展期,这一系列国际因素为池州等后发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贸易和合作空间。

另一方面,仍然存在国际消费动力不足,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波动,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对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影响较大,特别是国际间科技创新竞争加剧,“绿色”贸易壁垒造成门槛提高,对于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弱、多数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池州而言,形势非常严峻。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部分产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

2.2 国家宏观政策的机遇与区域间竞争的挑战

一方面,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将加快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步伐,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支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被置于更加突出位置,产业转移步伐日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新兴产业培育风生水起,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被应用,“走出去”、“引进来”,自贸区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受国家支持和鼓励,这些为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良好切入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服务业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一些跨国零售集团和物流企业的经营网络将进一步向我国腹地延伸;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大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市既有的区位、交通、资源、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商务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城市间在引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上,在争夺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拓展海外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方面竞争更加激烈,产业门槛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不断向深层次延伸。在各城市尤其是沿江城市抢抓机遇、竞相你追我赶的态势下,池州市商务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2.3 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与资源环境投资约束的挑战

一方面,在全球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地区)和我国沿海区域加紧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池州市拥有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批工业园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南集中区在池州稳步推进,国家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正全力加快建设;随着扩大内需的经济拉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作为欠发达区域的池州市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扩张和升级的难得机遇,为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池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和劳动力出现供应不足,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在池州大力推进“三区”建设发展战略格局下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的“银根”、“地根”、环保、房地产等政策将有针对性地收紧,在去产能、支库存的结构性调整态势下对投资需求形成抑制,给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商务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

2.4 地方发展战略的机遇与转型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商贸活市”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必将为商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池州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总人口偏少,消费能力弱。不断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以实现小城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城乡资源的优化组合[4],在这样的基础上,以转型促发展难度不言而喻,对商务部门自觉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

2.5 铜池一体化的机遇与制度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铜陵-池州-江南产业集中区一体化进程、建设皖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为两市一区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池州向着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转型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两市一区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破解行政区划的隐形阻力,尤其是铜陵市吸纳枞阳县后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必然调整之下如何建立统一的商贸服务体系,打造统一的利用外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和品牌,协调好进出口货源供应等,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因此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因而各地方政府间应摒弃贸易保护势力,由于贸易等商务经济具有的促进作用,未来在区域和城市发展中,应在各城市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建立合理的流通功能布局,建立合理的商务经济发展格局[5]。

3 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池州市促进商务经济发展对策措施上应坚持“商贸活市”的“一个战略”,落实市场体系建设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两大任务”,推进商贸服务业—旅游产业、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外资—外贸—外经“三个联动”,抓好城乡市场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商贸服务产业及出口基地建设“四类项目”,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开放活商、科技促商、品牌兴商、人才强商、制度护商等“五项工程”的发展策略,创新制度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商务经济发展环境。

3.1 实施“开放活商”工程,创新商务经济发展模式

以内贸、外贸、外资、外经、口岸融合联动为导向,强化五块业务间的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实施“开放活商”工程,积极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顺应当前发展趋势[6],探索大贸易、大流通、大商务发展的新模式。

3.1.1 创新“开放”理念 确立内外无别、开放无界的理念,以先进经营理念与模式,对传统商业精神进行扬弃和提升,真正打破分界,重视区域合作,拓展视野,从依靠自我发展为主,转向利用市内市外各类资源助力本市发展。

3.1.2 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政策体系与工作机制 构建与周边省、市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加强区域联系,签订铜池一体化的区域商贸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市场共建,物流畅通,信息共享,体现在区域合作中优势互补,在竞争中激发活力;加大商贸流通业对外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多元资本投入,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商务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植政策,以政策、项目、信息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机制,帮助解决项目立项、建设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重大招商活动成果转化督查机制。

3.1.3 提高商贸流通业国际化水平 引进、消化、吸收和嫁接国际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商品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水平。

3.2 实施“科技促商”工程,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

创新商务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完善科技促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对商务经济的促进作用。

3.2.1 全面推动商贸服务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推广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营销和管理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运用,以信息化促进流通现代化,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根据2015年5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7]。

3.2.2 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领域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特别是物流、外贸企业与研究咨询机构和池州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3.2.3 积极给予现代商贸服务企业科技政策支持 要积极开展现代商贸服务企业的认定工作,对商贸服务企业引进研发人才,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新品研发和利用新技术优化管理的,应实施支持性的优惠政策,促使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人才、资金与资本等要素向商贸服务业集聚。

3.3 实施“品牌兴商”工程,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要充分发挥城市现有的商业基础与优势,着力于城市商业的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8]32,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推动品牌引进、品牌嫁接、品牌培育、品牌输出步伐,提升池州市的品牌形象和产业竞争力。

3.3.1 高度重视品牌引进和嫁接 通过招商,推动国际品牌、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企业落户池州,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著名品牌,提高商品档次。通过名牌战略,形成包括商业名店、名楼、名街、名企、名品、名人、名师在内的商业名牌集群[7]33,提升池州市商业品牌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商业品牌。

3.3.2 加大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培育及推介 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强力推动池州市本土“九华佛茶”、“润思红茶”、“雾里青”等商标在港澳地区及周边国家注册,使这些金字招牌走向世界;鼓励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国际认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逐步培育若干个区域品牌市场、知名企业、名牌产品。

3.3.3 大力实施“品牌出口”战略 立足池州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着力开发地方特色产品,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切实加强对品牌出口企业服务,提供贸易便利和政策、信息扶持,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4 实施“人才强商”工程,提高商务人员整体素质

积极实施商务部“人才强商工程”和省商务厅“双万人培训计划”,整合和开发商务行政部门、企业等领域的人才资源,加快建立一支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服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行政管理队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造就一支素质高、观念新、创新能力强、精通业务或技术的实用型商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育通业发展的多学科复合人才、战略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建立强有力的各级各类人才支撑体系[9]。

3.4.1 大力推进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积极有效的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加强商贸物流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选派有一定业务水平和年轻有为的人才到有关大专院校或国内著名商贸物流企业进修学习,建立人才选拔任用和激励的相关制度。

3.4.2 建立商务及外贸领域人才信息网 推动本市高校开设营销、物流、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促进校企联合,以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商务人才,使池州市商务、流通领域和外贸领域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人才队伍,建立起商务及外贸领域人才信息平台。

3.5 实施“制度护商”工程,创造有竞争力的制度环境

推进商务经济发展是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整体协调,制订一系列制度,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商务经济发展,商务经济发展既是一种政策性选择和安排,又是体制的设计与运行。从造产业发展环境、制度与政策、产业发展主体、产业发展载体、产业发展客体之间相互影响[10],决定其发展模式的选择等来实施“制度护商”工程。

3.5.1 制定和落实商务经济发展促进政策 加强政策研究,准确掌握国家、省商务促进政策动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的扶持资金;制定完善促进商务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在财政、信贷、税收、规费、土地供应、企业用工等方面给予商贸物流业支持;建立“池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型批发市场、名优企业、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企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及发展;创新政策手段,强化四个“注重”:注重突出重点,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注重发挥政策的叠加效用和指导作用,注重政策的后期绩效评估与跟踪,创造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

3.5.2 改进和完善商务行政管理机制 加强对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池州市商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并根据需要分别建立市场建设、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专项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转变商务部门职能,树立“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的服务理念,形成商务系统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延伸商务服务的触角,创新商务服务的模式,为投资者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制度环境;坚持政务公开,严格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能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在积极推进商务部门简政放权的同时,建立健全商务领域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行产品技术标准或服务规范、引导产业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协调行业内企业关系、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和发展商务领域专业化社会中介组织。

3.5.3 夯实商务工作的市场基础 规范和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商务法律法规的整理和学习,为商务管理和市场运行提供法律制度依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参与打击商业欺诈,加强对特种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健全商务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条块结合、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统计调查机制,建立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和池州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特别要加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或领域的统计调查工作。

4 小结

商业旺,则城市兴,商务经济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连接各个产业、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纽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性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也是从一个视角来衡量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体现和反映市场的成熟程度。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而言,积极发展商务经济,繁荣城乡市场,完善城市功能配置和产业流通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而池州市虽然是一个欠发达城市,但也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的快速发展城市,商务经济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池州市应依托“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战略、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调整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机遇,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先机,结合市域经济实际,系统规划,坚持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两大任务”、“三个联动”、“四类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开放活商、科技促商、品牌兴商、人才强商、制度护商等“五项工程”的发展策略与措施,创新制度体系,优化商务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积极加强对外开放,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使池州商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更好地融入省域经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之中,这是池州市乃至及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务经济发展的应有之策。

[1]池州市人民政府.池州市商务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2015):池政办(2011)30号[A].2011.

[2]徐步朝.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37

[3]郑勇军.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1.

[4]许晓芳,周建龙.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与流通产业发展关系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3(4):7-12.

[5]赵宪敏.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的动态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14-16.

[6]柳思维.从商贸中心到区域性消费中心——新形势下长沙市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湘论坛,2010(3):29-34.

[7]刘东亮,洪为宝.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8):28.

[8]孟雷,刘国强.发展现代流通业 加快内涵式城镇化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2015(5):56-61.

[9]杨中柱.以“六个走在前列”推动长沙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4(1):16-18.

[10]梁云.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及实践[J].商业研究,2009(8):205-208.

[责任编辑:雷红霞]

F127

A

1674-1102(2016)04-0046-05

10.13420/j.cnki.jczu.2016.04.014

2016-03-18

池州学院2015年度科研人文重点项目(2015RWZ007);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2015zdjy166)。

洪为宝(1970-),男,安徽芜湖人,池州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教学与研究;项桂娥(1964-),女,安徽青阳人,池州学院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商贸
不要坐享其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画像即墨商贸
爱是什么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