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行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3)
——鳖病、龟病(二)

2016-03-28 10:51汪建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霉病四肢病原体

汪建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两栖、爬行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3)
——鳖病、龟病(二)

汪建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7.腐皮病

此病又称皮肤溃烂病、溃疡病。也容易和疖疮病、烂甲病相混淆。该病可出现多种症状。

【病原体】目前,已从患腐皮病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等多种细菌,其中以产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流行与危害】此病多因鳖体由于各种原因(互相撕咬、交配、机械损伤、操作不小心等)引起皮肤破损,接触到不干净的水体而感染病菌。患腐皮病的鳖如不并发其他的病多数能长期生存而逐步自愈。但有些溃烂生在要害部位,若不及时治疗,特别是颈部,若烂至见骨,也会造成死亡。只要平时注意操作,防止鳖体受伤,此病不难控制。露天池养殖的鳖从5~10月的整个生长阶段以及温室养的整个阶段均可感染该病。

【症状及病理变化】在鳖体的外表的任何部位如四肢、裙边、颈部、背腹甲等处的皮肤上发生溃烂。严重时出现溃疡,溃疡处有血水渗出,组织坏死,病灶边缘肿起,溃疡面积扩大,也会引起死亡。首先是在被撕咬成重伤处的皮肤发炎、肿胀,接着是在患部形成溃疡,随着溃疡的增大和增多,使肌肉与骨骼裸露。其二,由于四肢经常在地面的摩擦或越冬时四肢在掘土过程中碰到较硬的底质也可引起受伤,继而发生感染,引起爪的糜烂。严重者四肢烂掉,爪脱落。其三,在患白斑病和疖疮病的病灶部位,由于病灶密集,随着患处炎症的扩展和溃疡面的增大,相邻创口连成一片,形成腐烂块。其四,有的鳖由于受到环境过大压力或其他不明原因,其表皮容易起层和脱落,最后发生腐烂。其五,有的鳖整个体表呈疙瘩状,形似癞蛤蟆。 背部和颈部的溃疡和痂皮形小量多,连成一片。有的则后肢和尾部腐烂。

【诊断方法】依据病鳖的症状诊断。

【预防方法】(1)在购买和放养时,要对鳖进行严格挑选,特别是要注意背甲和腹甲是否有咬伤划破的痕迹。对于有老伤的鳖也应严格地将其清除。

(2)运输鳖时,要用布袋或填充物将鳖隔开,避免鳖相互撕咬。

(3)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大小分化并及时分养,亲鳖放养要注意雌雄的合理搭配,雄的不能太多。

(4)坚持定期消毒,每周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

【治疗方法】

(1)对于爬上食台和晒台的病鳖可及时抓起单独治疗,按每千克鳖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的金霉素,连续用2天,第2天减半。

(2)用1/5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鳖20分钟,再涂上醋酸肤轻松软膏,几天后,患部可见好转。

(三)真菌性疾病

1.白斑病

【病原体】日本川崎义一认为,该病的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Mucoraceae)、毛霉菌属(Mucor sp.)的一种霉菌,故又称毛霉病。

【流行与危害】此菌同水霉菌一样,喜水质清新无藻类生长的水环境。四季均可流行,以4~6月最多。对种鳖及成鳖体表感染死亡率不高,但寄生到咽喉时,会影响鳖的呼吸,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人工喂养的稚鳖易发此病,而且死亡率也最大。此病发生,忌用抗菌药物,因霉菌对一般抗菌药物不敏感,反而将水中的其他细菌杀死,而助长了霉菌的生长,促进病情的发展。一般用生石灰清塘可培殖藻类,减少此病的发生。发生此病后除改善水质外,可用治疗水霉病的药物治疗。

稚鳖患该病后死亡率较高,可达90%以上;成鳖患该病后,影响摄食和生长,且由于鳖甲表皮出血,外观不雅而降低了商品价值。该病以5~11月最为流行,流行温度15~33℃,最适25~30℃,控温养殖全年均可发病。在流水池或水质清澈、透明度较高的水中养殖,更容易发生此病;相反,在看似不清洁、浮游植物(湖靛等)繁茂的水体中,由于与其他菌体竞争,毛霉菌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发病率较低,甚至没有发生。在分级、捕捞和运输等过程中,不慎造成鳖体受伤,或养殖中放养密度过高,都会带来该病的流行。

【症状及病理变化】鳖的四肢、颈部、裙边等处出现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白斑,病灶部位表皮坏死。在水中可见到鳖体上的白斑较为明显,但肉眼不易见到菌丝体,镜检可见。当四肢颈部和咽喉受到感染时,表明病情已很严重。病鳖常烦躁不安或在水面独自狂游。常因体力不支而呆滞于食台和晒背台上,不肯下水。外界惊扰全无反应能力,最后逐渐消瘦死亡。

【诊断方法】将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是否在甲壳裙边上有白斑状的病变,结合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若进一步诊断,需在培养霉菌的培养基内将患有毛霉病鳖的裙边断片在30℃下培养24小时,在培养基上发育成黑色的菌丝就可以断定。

【预防措施】除了与穿孔病相同的预防方法之外,还应该: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稚鳖入池前用5mg/L的尿素和10mg/L的过磷酸钙,加0.01%腐熟的经消毒的有机肥水遍洒,使池水培养成嫩绿色,透明度在10~20cm,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2)鳖入池前用3%~4%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

(3)在养殖、捕捉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鳖受伤。

(4)给鳖准备晒背台,若鳖经常进行晒背,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5)发现病鳖或外伤鳖,应立即隔离,并用药物消毒处理。

【治疗方法】可采用降低水位用药:

(1)用400mg/L的食盐加400mg/L的碳酸氢钠合剂,全池泼洒。

(2)5~8mg/L的五倍子末,煮汁泼洒。

(3)大型土池,可使用含氯消毒剂。

(4)用10mg/L的漂白粉药浴2~5小时。

2.水霉病

【病原体】水霉菌、绵霉菌等水生真菌。又称白毛病、肤霉病。

【流行与危害】水霉等这类真菌在水中四季均有,但在较低的水温(10~15℃),水质较清的水体生长较好。水霉和绵霉都是腐生性生物,只侵害有伤的机体,一旦侵入其菌丝体汲取营养长得很快,3~7天即形成错综分叉的菌丝体,并能逐步侵蚀好的机体,水霉在鳖体表发展到三分之二以上时,患病鳖行动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逐步因体质瘦弱而死亡。对受伤的稚幼鳖危害较大,死亡率高。种鳖和成鳖患此病后损伤的皮肤易受其他病菌的感染而因并发症而死亡。

【症状及病理变化】体表(背甲、四肢、颈部等处。腹甲和四肢朝水底一面没有。长有灰白色絮状菌丝体,柔软,在水中观察呈絮状,厚而密,以至影响行动。

【诊断方法】依据症状就可以确定。

【预防方法】一要防止鳖体受伤;二要注意水质污染,污染的水体会腐蚀鳖特别是稚幼鳖的皮肤,使霉菌有机可乘;经常在饲料中添加一点VE可增加鳖体的抗霉菌能力。

【治疗方法】

(1)4/10000食盐+4/10000的小苏打遍洒;

(2)50~100mg/L福尔马林浸泡消毒。

(四)寄生虫性疾病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病原体属于原生动物缘毛目钟虫科钟形虫属的一些种类,如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

【流行与危害】固着类纤毛虫虫体为自由生活的种群,其生活特性是开始以其游泳体黏附在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表面后,长出柄,柄上长成树枝状分支,每枝的顶部为一单细胞个体,一个树枝状蔟成为一个群体,每个个体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粒,特别是细菌类作为营养,其柄的固着处对寄住体可能有破坏作用。在水体较肥,营养丰富的水环境中生长较好。主要繁殖方式是柄上顶部的个体长到一定时候就从柄上脱离,成为可在水中自由活动的游泳体,在遇到适宜的附着物时就吸附上去,再发展成一个树枝状蔟的群体。对鳖的危害主要是鳖体上布满这些群体后会影响鳖的行动、摄食甚至呼吸,使鳖萎瘪而死。少量附着对鳖没有影响。在水质较肥的稚鳖池如有此虫大量繁殖,会对稚鳖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不及时杀灭,会造成大量死亡。此虫生长没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全国各地的水体都有,主要要注意水质不要过肥,保持水质清新。

【诊断方法】在鳖体表肉眼可见到鳖的四肢、背甲、颈部甚至头部等处有一簇簇絮状物,带黄色或土黄色,在水中不象水霉那样柔软飘逸,有点硬翘。

【防治方法】

(1)0.5~1mg/L的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和5~10mg/L的高锰酸钾,分前后泼洒;

(2)遍洒硫酸锌,使池水成3mg/L的浓度。

(未完待续)

(通联: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

猜你喜欢
霉病四肢病原体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