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庆
尾市城区主推南美白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钟小庆
2015年汕尾市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广东省科技专项中的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该站从该区渔业发展实际出发,在诸多养殖品种、模式和技术中优中选优遴选南美白对虾为主导品种,围绕该虾,该站遴选了三个主推养殖模式及其技术。一是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二是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三是南美白对虾与近江牡蛎混养。核心是南美白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围绕推广该模式及技术,该站遴选100个示范户,示范推广面积3200亩。实践证明,按照该模式及技术要点养殖南美白对虾,虾生长良好,平均规格在92-50只/kg,亩产量提高8%,在促进渔业增产、渔农民增收和渔区社会经济增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主推技术。该技术要点如下: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新建养虾池或鱼塘,保证光照充足、空气流通,营造虾健康生长最适宜的水土、植被等生态环境,为虾健康生长提供诸如供排水、增氧以及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
养虾先养水。理想水色为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定期定量使用水质改良剂,目的是为了提高溶解氧,降低藻相波动,将pH值控制在7.8-8.3,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其中水质改良剂多为生物制剂,改善和调整水质和保持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变化对虾的影响,达到生态健康养虾的目的。
养殖池塘底是虾生长的活动区和摄食区,也是高污染、高排泄集中区域,注意调控底部水质环境非常重要。由于现在养殖密度比较高,池塘底部容易缺氧或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一旦池底缺氧对虾就容易发病、偷死等。主要防控方法:前期15天1次、中期10天1次、后期5天1次将优碳爽或生物增氧颗粒底净进行干撒,养水补钙稳定水质及抗应激,消除底部有害物质、毒素及耗氧因子。解决水体的表面张力,使水体上下层能顺畅良好地交换,从而解决水体的通透性。
选择优质虾苗,这是保证养虾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该环节上,首先是选公司和选虾苗场,要选有实力和有知名度的公司,该类公司繁育生产出来的虾苗往往经过实践检验,质量有保证;其次是选购第一代苗,该类虾苗因为体质、体格健壮其适应能力就强,不但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而且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总之,选择口碑较好的优质虾苗是养殖成功的必要条件。
主要是控制放养苗种总量和密度。高位池单一品种高强度养殖,因为配套设施完善,放养密度一般为20万-35万尾/亩,如果是粗放型池塘养殖,放养密度要降到8万尾至15万尾/亩,如果是和金鲳鱼或近江牡蛎混养,主要利用其中基础饵料之间的食物链网关系,其放养规格要大,且放养密度要进一步降低。
合理的投喂应该根据养殖环境来确定投料,同时还要看天气的变化、水质及溶氧变化、虾体生理状况及病害等方面综合考虑。其中,高位池前期每天投喂2餐,中后期每天投喂4餐,早晨6点、上午11点、下午4点、晚上9点;粗放型池塘前期每天投喂1餐,中后期每天投喂3~4餐。总之,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水温、水质、虾的密度以及实际摄食量等因素及时调整投喂量。
在做足上述功夫前提下,虾健康状况良好,即便如此,也要加强日常管理,一是水质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水改底,保证水质和底质优良,二是投喂免疫营养增强剂,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只要把疫病预防控制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做足做实就能将病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通联:510222,广州市海珠区南村路20号28幢首层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办公室 电话:020-8410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