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原 赵久然 王元东 段民孝 张华生 邢锦丰 张春原 刘新香 解 强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玉米新品种MC1002的选育
张雪原1赵久然1王元东1段民孝1张华生1邢锦丰1张春原1刘新香1解强2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玉米新品种MC100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特性,2016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16005。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盟、赤峰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等≥10℃有效积温2100℃以上的极早熟区域种植。
1.1母本京D102M是来自美国的,具有兰卡斯特血缘的早熟杂交种选系,于2012年选育而成。2007年在北京按照80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F2分离群体,授粉时严格选择茎秆坚韧抗倒、吐丝早、吐丝畅快的基本株;收获时选择结实良好、苞叶疏松及穗行数14行以上的S1果穗。2007年在海南种植S1穗行,开花时选择吐丝早且集中的穗行进行行内混合花粉授粉,获得S2果穗。2008年在北京选择优良穗行混合花粉授粉获得S3,同年在海南种植并以同样的方式授粉获得S4。2009年在北京选优良S4穗行利用DH育种技术诱导,同年在海南进行加倍,并获得12个DH系。2010年在北京扩繁并取花粉与测验种杂交,经2011年和2012年在极早熟区布点鉴定,筛选出DH系H14008,定名为京D102M。
京D102M有一般配合力高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苗期叶鞘、叶缘深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叶片绿色,雄穗分枝5~7个,花药、颖壳、花丝淡紫色,株高150cm,穗位高70cm,穗长12cm,穗行数14~16行,穗粗4.6cm,果穗筒形,白轴,偏硬粒型、黄粒。中感大、小斑病,高抗茎腐病和矮花叶病毒病,抗穗粒腐病。适宜用作母本,制种产量在370kg/667m2左右,种子商品性好,适宜单粒精量播种。
1.2父本京D1F来源于欧洲极早熟杂交种混粉群体选系,于2010年育成。2005年在北京按80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混粉群体,早代S1~S3在高密度、大群体、强胁迫条件下严格选择吐丝早、吐丝快而集中、雄穗发达、花粉量大、子粒硬粒型的穗行,穗行内混合花粉授粉,连续自交3代,在S4选择优良穗行利用DH育种技术诱导和加倍,共获得8个DH系,再经扩繁和配合力多点鉴定,获得了该DH纯系D1001,定名为京D1F。
京D1F具有一般配合力高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苗期叶鞘淡紫色,幼叶绿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叶片绿色,雄穗分枝5~8个,花药淡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绿色,株高70cm,穗位高30cm,穗长10cm,穗行数10行,穗粗3.5cm,果穗锥形,白轴,硬粒型、黄粒。中感大、小斑病,抗茎腐病、丝黑穗病、穗粒腐病。适宜用作父本,花粉量大。
1.3品种选育过程根据自交系京D102M和京D1F血缘关系以及特征特性,2011年在海南组配京D102M×京D1F杂交组合。2011年在内蒙古乌兰浩特玉米极早熟区进行鉴定,经观察测量,每667m2平均产731.2kg,比对照九玉五增产14.6%,熟期合适,耐密,抗倒伏;同年在海南继续复配该组合。2012年在内蒙古、黑龙江玉米早熟区进行多点品比试验,经鉴定每667m2平均产720.5kg,比对照九玉五增产13.9%,表现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同年大量组配该组合参加内蒙古极早熟区预备试验。2013年进入区试试验;2014年升级进入生产试验;2015年该组合达到极早熟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2.1植物学特性MC1002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深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1cm,穗位高99cm,17片叶。雄穗一级分枝8~12个,护颖绿色,花药、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白轴,穗长18.9cm,穗粗4.6cm,秃尖0.5cm,穗行数14~16,行粒数37,百粒重33.4g,单穗粒重192.8g,出子率79.6%。子粒橙黄色、硬粒型。
2.2生物学特性在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春播生育期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00℃。
2.3品质2015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4g/L,粗蛋白8.95%,粗脂肪5.57%,粗淀粉73.20%,赖氨酸0.28%。
2.4抗性2015年生产试验中,田间表现玉米大斑病1~5级,灰斑病1~3级,平均黑穗病株率0.3%,黑粉病株率、茎腐病株率、倒伏率均为0,倒折率0.3%。2015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感大斑病(7S),抗弯孢菌叶斑病(3R),中抗丝黑穗病(5.6%MR),中抗玉米螟(5.4MR),高抗茎腐病(0%HR)。
2013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组预备试验,每667m2平均产712.5kg,比对照九玉五增产12.1%;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759.6kg,比组均值增产1.31%;2015年参加极早熟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737.6kg,比对照九玉五增产3.05%。2015年在内蒙古乌兰浩特进行小面积示范,每667m2平均产729.8kg,比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4.12%。
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注意干旱瘠薄土地宜稀,高水肥地块宜密,春播玉米抓住良好墒情。当5~10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前种子需要包衣处理,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并促进苗齐、苗全、苗壮。最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一般肥力地块底肥每667m2施用三元复合肥20kg,促进苗期生长;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kg,攻穗增粒;开花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15kg,以养根保叶,提高光合生产力,增加粒重。当玉米子粒乳线消失后收获。
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专项经费资助(BITG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40107)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