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 期刊社,重庆 408100)
酉阳司权力赋值绩效研究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 期刊社,重庆 408100)
在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中,中央王朝对每一个土司都有一定的权力赋值,这种权力赋值既是各地土司的一种“权力边界”,又是各地土司管理辖地民众的权力来源。各地土司就通过这种权力赋值,临政治民,彰显其权力赋值的“绩效”。关于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权力赋值绩效问题,目前学界少有研究。故这里仅以酉阳司为例,探究其相关的权力赋值及其绩效问题,以期深化对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探究。
酉阳司;权力赋值;绩效
在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中,中央王朝对每一个土司都有一定的权力赋值,这种权力赋值既是各地土司的一种“权力边界”,又是各地土司管理辖地民众的权力来源。各地土司就通过这种权力赋值,临政治民,彰显其权力赋值的“绩效”。关于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权力赋值绩效问题,目前学界少有研究。故这里仅以酉阳司为例,探究其相关的权力赋值及其绩效问题,以期深化对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探究。
在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中,中央王朝之所以对各地土司进行权力赋值,主要是因为在土司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均与中原汉地有着极大的不同,故不能以“中国之法”治理土司区。可是,改土归流前的中央王朝实力有限,对这些土司区可谓是“鞭长莫及”,只能采用“羁縻之道”以治之。所谓“蛮夷之人,其性无常,不可以中国治之,但羁縻之足矣”[1]卷230,3 365即是指此。“羁縻之道”的实质,其实就是充分借助和利用土司区少数民族的首领,让这些首领成为中央王朝职官体系中的世袭土司,以管理其辖地的民众,这就决定了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世”,所谓“世袭其官,世守其土,世管其民,世统其军,世延其绪”是也。柏俊才、赵星将其称为“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2]。因之,中央王朝对各地土司的权力赋值必不可少,且世袭其权。
酉阳司渊源于南宋的冉守忠,其传承世系是:冉守忠→冉文炳→冉世昌→冉胜宗→冉为义(冉维义)→冉贵迁→冉思通→冉万友→冉载朝→冉如彪→冉应仁→冉兴邦→冉琛→冉瑄→冉廷辅(大器、简齐)→冉云(天章、静轩)→冉舜臣(良弼、西坡、寻乐子)→冉仪(公表、松坡)→冉元(宗易、月坡)→冉维翰(逸卿、眉坡)→冉维屏→冉御龙(中乾)→冉跃龙(上乾、海门)→冉天麒(瑞伯、君仁)→冉天育(大生)→冉奇镳(玉岑)→冉永沛→冉元龄(裕枢、嵩南)。[3] [4]
酉阳司的成立与冉守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冉守忠,原名万要,后宋高宗赐名守忠。四川冉氏始祖冉道周裔孙,酉阳宣慰使司始祖。[5]大观元年(1107)番部长田祐恭归顺北宋,冉守忠为田祐恭之副将。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头和尚之乱(一说王辟之乱),劫掠思、务、涪渝等州县,“酉阳蛮”起而响应,声势震动。冉守忠奉命征剿金头和尚,助剿有功,授朝廷奉敕,世守其地,从而开启了酉阳司六百余年的土司历史。[4]274对此,文献颇多。《续修酉阳州志稿》[6]云:“冉氏为酉阳土司,凡六百余年。其先有冉守忠者,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为州,世有其地。”(乾隆)《酉阳州志·武功志》[7]云:“建炎三年(1129),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门宣赞舍人冉守忠率酉阳诸寨僚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酉阳,改寨为州,子孙世袭。”《四川通志》[8]谓:“冉仁才裔孙守忠镇守诸洞,洞苗率服。改寨为州。”《酉阳州志》卷1《艺文志》载邵陆《冉氏族谱序》:“酉阳冉氏,世袭土司,自建炎三年(1129)始。时叛苗流劫思南、涪、渝等地,守忠率诸洞獠夷助剿有功,册为宣慰司,是为迁酉之始祖。”(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志》[9]卷14《土官志》一《酉阳司》称:“冉氏为酉阳土司几六百余年,其先有冉守忠者,宋建炎三年(1129)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为州,世有其地。”(清)《冉氏家谱》卷1《家传录·守忠公传》云:“公讳守忠,显宗公十五世孙。初名万要,平叛苗后,敕改守忠……公严申约束,军乃划一,复划奇策,始奸厥魁,寻分兵徇酉阳,俘降诸苗夷以数万计。其年春,凯闻,上喜甚。田祐恭进秩有差,而以公忠勇,赐名守忠,授閤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领酉阳寨知寨,便宜行事,世袭罔替。”[4]274
酉阳司始于冉守忠,其后几经变化。其大致变化是:在冉守忠时期,首先为酉阳寨知寨,既而酉阳州知州,但在冉维义时期也有“改寨为州”之说,不过,人们倾向于冉守忠时期“改寨为州”之论。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敕授冉载朝为宣武将军、酉阳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是酉阳为宣慰使之始。元顺帝至正五年(1344),冉如彪以边功称最,加酉阳宣慰使司宣慰使职,世袭罔替。明玉珍破蜀,酉阳司改酉阳沿边溪峒军民宣慰司。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夏四月,敕授冉如彪为奉训大夫、知酉阳州事。寻废州,授酉阳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洪武八年(1375)正月,以官制大定,改酉阳为宣抚司,授冉如彪明威进军、中顺大夫,属于四川都司。顺治十五年(1658)冉奇镳以无所归附,奉表投诚。康熙三年(1664)九月,奉旨,准以宣慰原官,子孙世袭。雍正十二年(1734),酉阳司改土归流。《清史稿·土司二》[10]云:“雍正十二年(1734),土司元龄因事革职,以其地改设酉阳直隶州”。对此,《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云:“酉阳宣抚司(宋为知州。元为知州,又为宣慰司。明为宣慰司,又为知州,又改宣抚司,隶重庆卫,天启(1621-1627)中加宣慰司。国朝仍明制,隶四川布政司)。”
酉阳司作为中国土司制度中的一大土司,中央王朝必然会对酉阳司进行特定的权力赋值。依据对酉阳司相关的各种记载,中央王朝对酉阳司的权力赋值包括:
第一,维持辖地边界,管辖辖地民众。这是酉阳司作为土司的本职工作,其绩效涉及到酉阳司的世袭其职问题。
第二,镇捍辖地夷民,和谐民族关系。这是中央王朝对酉阳司的特殊赋值,即“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4]274。
第三,管辖下属土司,维持司间平衡。在酉阳州境,共设有土司10家,包括土宣慰使司1家,土长官司4家,土巡检1家,土千户4家[3]436。土宣慰使司即酉阳宣慰使司冉氏,土长官司即邑梅长官司杨氏、平茶长官司杨氏、石耶长官司杨氏、地坝副长官司杨氏,土巡检即彭水县巡检司土巡检田氏,土千户即绞娄土千户杨氏、寨娄土千户杨氏、马蹄溪土千户杨氏,绞也土千户杨氏。这些长官司、土千户、土巡检与酉阳宣慰使司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冉氏家谱·如彪公传》云:“改元石耶军民府为石耶洞长官司,改佛乡洞长官为邑梅洞长官司,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为平茶洞长官司,又置麻兔洞长官司。凡四司以杨底纲、杨金奉、冉德元、杨隆为之,而皆辖于酉阳焉。其三年入贡之期,石耶不能亲至京,命附酉阳以达。”[4]278酉阳宣慰使司还与4个长官司之间订立了盟约,“公乃召四长官司与订约,无尔诈,无我虞,各悍收圉,为国家屏蔽,故边烽息,民物安,一隅之势,巩固于天府焉。”[4]278来知德《世家传》云:“洪武七年(1374)进方物朝贡,加宣武明威将军忠顺大夫,并颁给流官经历司印一颗,管辖邑梅、平茶、石耶长官印信。”[4]271
又,永乐三年(1405),“指挥丁能、杜福抚谕亚坚等十一寨生苗一百三十六户,亦各遣子入朝,帝命隶酉阳宣抚。”[4]279《明太宗实录》卷46云:“永乐三年(1405)九月,癸卯,指挥丁能、杜福等抚谕四川亚坚等十一寨生苗百三十六户向化,认纳黑铅洞布,且各遣其土酋来朝,上以苗人叛服不常,命悉隶酉阳宣抚司管辖,免其赋役,其自愿纳黑铅洞布者皆免,赐其来朝土酋钞币袭衣,遣还。”[11]712
既然中央王朝对酉阳司进行了权力赋值,那么,针对这种权力赋值,酉阳司履行其职责所产生的绩效又如何呢?从总体上判断,应当说酉阳司权力履行极佳,谨守封疆,抚字宁人,效果甚好。
(一)谨守封疆,和睦邻封
在中央王朝认可的土司中,每个土司均有自己特定的辖区,此即“世有其地”。关于酉阳司的辖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2]云:酉阳宣抚司“其地广袤七百里。东至保靖宣抚司界,西至彭水界,南至平茶长官司及司南府沿河司界,各三百里;北至大田千户所界,四百里。其属于九溪十八洞”。
酉阳司在谨守边界、保持辖地边界方面,总体上是不错的。据《冉氏家谱》记载,在冉文炳时期“酉无边警”[4]275,在冉世昌时期是“边鄙无惊”[4]275,在冉载朝时期是“黔楚诸夷乘间窃发,公募劲勇擒捕之,保安土宇”[4]278。在冉元时期,他“内修外攘,强者摄以威,弱者结以惠,于是东南半壁胥赖以安”[4]284。在冉天育时期是“境宇遂安”[4]291。
不过,酉阳司虽有自己的封域,但其周边是土司林立,难免存在相互间的边界之争。《冉氏家谱》说:“酉阳界连黔楚,三面皆土司地,先世争隶瓯脱,往往构兵。”[4]284在冉万友时期,就发生了酉阳司和思南司的边界之争。《冉氏家谱·万友公传》云:“(至元)八年(1271),思南安抚使田慎南者,恃强大,以卒万余,猝压境,夺州治小河五堆之地。公率兵御之,以贼众我寡,令军士夜束薪燃炬,沿山泽布之。贼不知我兵多寡,惊骇夜遁,公驱铁甲追之,斩首千余,及明至于河。田安抚隔河建栅以为固,我兵临河而阵。田安抚使部卒请公出阵而言曰:闻君善射,吾植枪此间,能隔河射中者,即以河心为界,誓不相侵。公一发而中,断其枪为两,田安抚震服,界遂定,修礼约为弟昆,不敢复临河牧马矣。”[4]277《酉阳直隶州志》卷22《武功志》亦载:“至元六年(1269),思南土寇寇酉阳,谋兼并。知州事冉万友御之境上,夜燃炬列火,布满山谷间,寇望见,以为大军至,皆惊遁,追斩千余级。”来知德撰《世家传》云:“思南田安抚率卒万余,攻至境上占界,万有夜出火把,沿山分布,来兵莫测。有领兵追斩千余级,田安抚隔河誓曰:‘安能隔河射中吾枪,即以此河为界,永属酉阳,再不敢犯。’有遂一发而中,即今之龚滩是也。”[4]270
在冉御龙时期,又有酉阳司与永顺司之争。据《冉氏家谱·中乾公传》记载,冉维屏娶妾彭氏,永顺宣慰使女,生子冉应龙。冉应龙尚武好战,且恃其母宠,屡有夺嫡之意,计既不遂,遂亡入永顺。孽言彭氏为冉御龙所凌虐,永司怒,借兵冉应龙,使其内寇,时万历二十六年(1598)也。边谍至,部长等谋以兵会战,冉应龙曰:“永司恃强大,不知礼义,吾民何罪,相与糜烂乎。彼自以彭氏故,欲纳应龙耳。土地者先人所授,凡属先人之遗允,皆可为先人守之,我岂自私焉。二三子善事应龙可也。”冉御龙于是戒车马赴渝城,时土民相从者,众如归市,老弱妇稚不能偕往者,则攀辕卧辙,引领望霓,情势洶洶,酉旦夕变。冉应龙亦顿兵不敢入。既而众姓连名,有直走京师诉其事者,帝知冉御龙仁让,又察众姓望主之情,特降旨命天使送冉御龙返酉。冉御龙返,则四境军民安堵如故。冉应龙知众不属,亦不敢复争。[4]287-288
(二)镇捍属地,安抚寨夷
在土司区及其周边,历来均是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夷寨林立。如何处理好土司与其辖地民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土司与下属土司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土司与土司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土司乃至中央王朝都极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中央王朝的国家治理、民族区域治理和土司的地方治理问题。
酉阳司的主要权力赋值就是“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因之,处理好酉阳司与“诸寨獠夷”的关系就显得至为重要。事实上,酉阳司的开创就与“镇守诸寨獠夷”密切相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头和尚之乱(一作王辟之乱),劫掠思、务、涪、渝,下破归州,“酉阳蛮起而相应,声势震动”。冉守忠以“助剿有功”而成为酉阳土司之祖,“世有其地”,而冉守忠则“谕以国恩,示以大义,皆感激悦服”。[4]274
冉文炳,冉守忠之子。“初从入酉,屡战悉有功。酉阳平,公被命镇石堤,扼黔楚思夷之路,苗獠率服,酉无边警。既袭职,恩信远播,绍兴二十年(1150),四寨九溪之酋长,悉纳赆来庭。”[4]275
冉世昌,冉文炳之子。时有思州夷民金头和尚之乱,“僧据险自肆,即出劫石堤,为公击败。”后其“部将田某,素智勇,请以诈降,乘便刺之。公大喜,立遣之行。田到贼砦,贼不疑,使侍帐下,入夜遂刺杀和尚。驰报,公以大兵继之,尽平余贼。”对此,裔孙冉从文赞曰:“金头异秃,具体蚩尤。鸱张酉水,虎眎思州。公提劲旅,直奋前矛。一鼓作气,三军同仇。石堤屯营,增潭设伏。我武维扬,贼势已蹙。官进巡防,统驭夷目。佐祖成功,开疆嗣服,我人稽首,被兹遐福。”并概叹:“向微公之智勇备全,随机应变,缚贼秃而芁之,酉民其不为鱼肉乎。”[4]275
冉维义,冉胜宗之子。“(淳熙)四年,叛苗千余,倏临境。谍至,公厉兵鼓行以出,一战而胜,斩四百余级。”[4]277
冉贵迁,冉维义之子。“善抚苗蓼,夷风丕变。”[4]270
冉思通,冉贵迁之子。以原州治“不足控制蛮夷”[4]277,乃迁建州治以控临之。
冉万友,冉思通之子。协助冉思通迁建州治,“嗣服后,抚驭蛮众,能詟摄其心”[4]277。
冉载朝,冉万友长子。当时“酉阳地荒远”,而“黔楚诸夷乘间窃发”,冉载朝募劲勇擒捕之,“保安境宇,民歌德焉。”在其袭任后,“修守御,和邻封,兵旅不复用”。[4]278
冉应仁,冉如彪之子。他在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袭职,“土宇宁谧,兵革不兴”。在他主政酉阳司期间,还妥善处理了平茶司的戡乱问题。洪武二十七年(1394),平茶署正官杨再胜谋杀兄子杨正贤及洞长杨通保等,杨正贤等觉之,潜逃至酉阳司。冉应仁说:“予亦知再胜强横,今虽遣使让之,彼必不服。乃以卒让正贤等出境,直至京师诉其事,且言再胜与景川侯谋反。”冉应仁亦疏奏,但杨再胜不听节制,“潜蓄异谋”,及杨正贤嫡长当袭之。“故帝命逮再胜,辞服,当族诛,正贤亦应缘坐。”结果诛灭杨再胜,开释杨正贤,“使袭长官,则亦公保奏之力也。”[4]279
冉兴邦,冉应仁之子。在其主政酉阳司期间,因“盗尸事起,愤而称兵”。相传酉阳司忠顺清远主人卒,葬官坟底,为人发掘,失其尸。有客于邑梅者,见尸在邑梅民户,冉兴邦进索之,杨通贤执不与。冉兴邦“以兵临其境,通贤据战败绩,为公所戮,因诛其家属九十余口。”这样,永乐八年(1410)的擅杀邑梅长官杨通贤事件,导致的结果是“邑梅、平茶自是不属”。[4]280
冉舜臣,冉云之子。弘治十二年(1499)“宋农寨蛮贼与邑梅副长官杨胜刚父子通谋,占据酉阳,纠胁俊倍洞长杨广震等,杀略焚劫。众二万余,沿石堤江上,后溪蛮群起应之。”冉舜臣“初闻宋农蛮叛,即密令征兵,奏请剿捕,而永顺、保靖二司亦以杨氏父子谋据酉阳,号召宋农,杀掠焚劫,状奏会剿。兵部议,酉阳溪洞连络,易煽动,宜即扑灭,准酌机宜以行。”冉舜臣于是率兵进攻之。结果是叛军“二勇士与所谓飞毛腿者俱死于阵,杨胜刚势孤,宋农亦大创,皆乞降。”[4]282
冉元,冉仪之子。在主政酉阳司期间,他“内修外攘,强者摄以威,弱者结以惠,于是东南半壁胥赖以安”,因之“修武备,境内大治”。[4]284
冉天育,冉跃龙之子。在其主政酉阳司期间,他“以六弟天德握兵于上际里,弹压散毛诸司;以七弟子天泽握兵于俊倍里,弹压平茶、邑梅诸司”,因之“境宇遂安”。[4]291
(三)确定司治,建置州署
在土司制度下,司治是司主的驻地,往往是该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关于酉阳司的州治(司治),最早在感平官坝,冉思通时迁到忠孝坝。
酉阳司建立州府衙门,最早是在冉守忠时期,地点在感平官坝。于此,主持酉阳州政的知州有冉守忠、冉文炳、冉世昌、冉维义、冉贵迁、冉思通6任。在冉思通时期,因为感平官坝的局限,其一是僻陋;其二是踔远;其三是“不足控制蛮夷”,乃决定迁建州治,“度地于忠孝坝,建置衙署焉”。[4]277对此,来知德《世家传》说:“自守忠开辟以来,俱于感平官坝居住为治,至此始迁州治于忠孝坝。”[4]270新建的州署被称为府衙,或第二州府。其后,忠孝坝府衙成为酉阳司的州治(司治)所在地。其中,在这里主持州政的知州有冉思通、冉万友、冉载朝3任,在这里主持司政的司主有冉载朝、冉如彪、冉应仁、冉兴邦、冉琛、冉瑄、冉廷辅、冉云、冉舜臣、冉仪、冉元、冉维翰、冉维屏、冉御龙、冉跃龙、冉天麒、冉天育、冉奇镳、冉永沛、冉元龄20任。
在冉如彪时期,酉阳司治又有上衙、下衙之分。洪武八年(1375),升酉阳为宣抚司,以宣抚冉如彪之弟冉如狼为宣抚佥事,皆居铜鼓潭,宣抚所居曰上衙,佥事所居曰下衙。“下衙掌印,上衙掌号纸。”后“佥事房总理司事,钱粮司讼并入下衙”。酉阳司主和酉阳司佥事“共迎璧山土主、川主二神,分神立证”。[4]279
(四)与民休息,抚字宁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酉阳知州、司主作为酉阳州司的最高父母官,理应福泽乡梓,解决酉阳一地的民生问题,这是执政临民的关键和核心,因为它涉及到民心的向背。
冉守忠进入酉阳后,先是“谕以国恩,示以大义,皆感激悦服”,既而“督之耕稼,开垦荒僻,酉人安之”。[4]274对此,顾炎武《郡国利病书》评价说:“知州冉守忠示以抚字,酉人怀之。”[4]274一个“抚”字,道出了顾炎武对冉守忠与民休息、抚字宁人的高度肯定。因其如此,酉阳人民“家祀而户祝焉”[4]274。《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9《祠庙志》三《俗祀》云:“三抚庙(案:酉属三抚神,所在村庄多庙祀之,州城西山沟一庙,灵应尤著。神之里居、事迹皆无考。相传一田姓或曰安姓、一冉姓、一杨姓,思、播二州间故土司也。大约此三土司皆生有惠政,民戴之不忘,于其没也,而祭之乡社神,又颇灵应,水潦若旱,有祷辄如所求,亦合祭法,御灾捍患之义,故相沿而不废耳。”其后,历任知州、司主均沿袭“与民休息,抚字宁人”的政策。如冉思通袭职后“能行司事,内外乂安”。[4]277冉云“息兵养民,待朝廷调发”[4]281。冉元“课农桑,修武备,境内大治”;冉维屏“幼撄患难,转徙江湖,深悉民间痛苦,纂服后,劳来抚字,境内晏然”。[4]287冉天育“约己爱民,豁达无忌,民心悦服,境宇遂安”[4]291。冉跃龙“宽仁而大度,忠信而爱人,以急公奉上为志”[4]288。
(五)款化归诚,渐染华风
中央王朝认为西南民族地区是“仰巢颠崖,俯饮川涧,兽形夷面,俗无伦理”[1]卷198,2 969。“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仪。治之则激,纵之则玩。”[1]卷239,3 475-4 476为改变这种情况,中央王朝在土司地区积极推行儒学教育,从而强化其国家认同观念,而不少土司也款化归诚,要求建立儒学教育机构,以期促进中央王朝与土司之间的文化互动。酉阳司亦是如此。
早在冉守忠时期,中央王朝和酉阳之间就有很多的文化互动。据各种不同的相关史料记载,冉守忠的很多文化建构即与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冉守忠的名字来源于宋高宗的赐名。冉守忠,本名万要,在平定金头和尚之乱中,敕名冉守忠。(清)《冉氏家谱》卷1《家传录·守忠公传》云:“公讳守忠,显宗公十五世孙。初名万要,平叛苗后,敕改守忠。”又云:“凯闻,上(宋高宗)喜甚。田祐恭进秩有差,而以公忠勇,赐名守忠。”该书还具体引用《(冉氏)旧谱》,谈到了宋高宗赐名的具体情况,“千要万要,不如忠孝之为要”。[4]277冉守忠之赐名被赋予中国儒家文化的“忠孝”内涵,其后冉氏遂以“忠孝堂”为名。酉阳十世土司、宣慰使冉如彪还书“忠孝堂”匾,悬于第三次新修之衙署正堂,粉质漆字,横一丈三尺,竖七尺,楷书,书法端庄遒劲。因其如此,不少酉阳司主谨遵“忠孝”之训,或忠心为国,或孝养双亲。如冉云“益矢忠孝”[4]281;冉舜臣对国家“能尽忠朝廷,思敌所忾,不待行文起调,自请出兵三千,躬领从戎,以图报国,志在效忠”,对致仕父亲冉云“孝养备至,司事无大小,必请命而后行。虽天章公不乐与闻,公不废禀命也”。[4]282
其二,整顿族纲,确立字派。据传,北宋宣和年间(1120),冉守忠整定族纲,首定字派排行22字: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瑄廷云臣仪,元维龙天奇。从以后酉阳司历任知州、司主的取名用字来看,确实遵循了这一字派规则。
其三,鼎建寺宇。冉守忠不仅本人是三抚庙的祭祀对象,更是“家祀而户祝”。不仅如此,冉守忠还建立了复兴寺。对此,(光绪)《秀山县志》[13]卷二《地志》第一之二《山水》云:“(绞白水)出李家塘,迳新庄,有复兴寺。云旧为冉守忠施建,中玘更修,故有复兴之目,守忠,宋建炎时人,为酉阳冉宣慰之祖,时始立酉阳州,守忠为知州,顾宁人称其善于抚字,酉人怀之,今寺中尝住田,犹纳粮酉阳,其明验也。”
其四,赋诗赞祖。冉守忠“精韬略及凤角六壬诸术”[4]277,不仅有武略,而且有文韬。冉仁才是四川冉氏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人物。冉仁才,冉安昌之子,先后为通议大夫,平绿郎,金紫光禄大夫、荆州刺史、巫山公,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使持节北澧州刺史,沅州刺史,江州刺史,使持节永州刺史,谥曰国。对于这样一位先祖,冉守忠极为景慕,相传他有谒仁才祖墓诗,诗云:自从提剑扫尘烟,挡看西南半壁天。耕桑拓土三千里,忠孝传家五百年。
冉守忠之后历任知州与司主极为关注酉阳司与中央王朝的文化互动。在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冉兴邦兴学一事。据《冉氏族谱》,洪武二十七年(1394),冉兴邦袭职,“朝于京师”;永乐三年(1405),“复遣子瑄入朝修贡职”。永乐四年(1406),“以边功议加秩”,冉兴邦推辞不受,“奏请建立学校如州县例。上允其奏,颁学印一,设教授一,子弟入学者同汉州府县科举,并岁贡登仕。公复遣部长龚俊等贡方物谢恩焉”。[4]280
冉兴邦兴学一事,其他不少典籍均有记载。《明史·土官传》云:“(永乐)五年(1407),兴邦遣部长龚俊等贡方物,并谢立儒学恩。(明《统志》:酉阳宣抚司学在司治东,本朝永乐六年建)”《明太宗实录》卷78云:“永乐六年(1408)夏四月,甲辰,设四川重庆府卫酉阳宣抚司儒学。”[11]1 057《明太宗实录》卷93云:“永乐七年(1409)六月,四川酉阳宣抚司冉兴邦遣头目龚俊等贡方物,谢立儒学恩。石砫宣抚司市备诸洞土官之子谭玉等来朝贡马,俱赐钞币。”[11]1 228来知德《世家传》云:“永乐三年(1405)以不次边功,请立学校,教授一员,并颁学印一颗,以教子弟,同汉州府科举并岁贡,登仕朝廷。”[4]271
冉兴邦在酉阳建立儒学,对酉阳教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冉兴邦之子冉瑄“少好儒业。永乐三年(1405),兴邦公命朝京师,进止合礼,时以田祐恭拟焉”[4]280。冉跃龙“穷经笃志,有儒士风。袭职之初,首建黉序,立先圣庙堂,令族中子弟皆入学读书,其好文治也如此”[4]290。特别是冉兴邦的兴学及其发展,在酉阳产生了不少“文武兼具”的土司司主。如冉云“幼好文翰,娴吟哦”[4]281,著有诗集,已散佚。仅存《题仙人洞》一首,其诗句云:“谁能静习长生术,向此烧丹扫绿苔?”冉云成为酉阳最早留下诗作的宣抚使。冉舜臣有《飞来山记》《留霞洞记》等文,有《大酉洞》一诗。冉仪有《大酉洞》《桃涧》等诗。冉维屏有《大酉洞题名》,他还与冉维功合谱拟定统一的“六十字派”,谱载:冉维屏“生平娴习军旅,耽好图籍,文武之才,盖兼而有之,司中无事。以旧谱毁于兵蕤,公手加纂订,复为完书”[4]287。冉御龙有《大酉洞洞中八景(松峰耸翠、玉盘仙迹、机织烟霞、石鸣钟鼓、石室藏书、龟鹤遐龄、飞泉洒玉、玉盘仙迹)》诗,有《游大酉洞题记》,他还收集先人诰敕刻印,编辑有《敕诰恩荣录》。冉天育有《大酉洞八景》《龚滩》等诗,有《詹詹言集》诗集。
冉兴邦兴学,不仅对酉阳地方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还辐射到酉阳司周边。湖南《永顺府志》[14]记载:“(保靖司彭)象乾为酉阳司冉御龙之甥,幼就学酉阳,儒学有才名。”
冉兴邦兴学一事不仅对当时影响极大,而且泽及后世。对此,裔孙冉崇文评曰:“酉僻陋在夷,且数千年,至是而始设学焉,此公之大德,酉人士又当数千户祝无忘者也。乃修贡尽职之诚,好学重文之雅。”顾炎武《郡国利病书》评价说:“永乐(1403-1424)中,建立学校,俾渐华习。三年入觐。十年大造,略比诸郡县。”[4]280
总之,中央王朝对酉阳司的权力赋值使酉阳司取得了主政临民的理据,而酉阳司则依据这种权力赋值,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绩效。
[1] 明太祖实录[M].[中国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2] 柏俊才,赵星.明清之际容美土司文学及其文化互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
[3] 龚荫.中国土司制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4] 四川黔江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
[5] 曾超. 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条件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3).
[6] 章秋涛.续修酉阳州志稿[G]//四川黔江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
[7] 酉阳州志由酉阳自治县档案局.酉阳州志[M].成都:巴蜀书社,2010.
[8] [清]常明修,杨芳灿.四川通志[O].清嘉庆本.
[9] [清]王鳞飞,冯世瀛等.增修酉阳直隶州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10]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 明太宗实录[M].电子本.
[12]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O]//顾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 [清]王寿松修,[清]李稽勋等纂.秀山县志[M].秀山:秀山县县志办,1984.
[14] [清]张天如等.永顺府志[O].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
[责任编辑:朱丕智]
A Study of Power Assigned Performance of Youyang Chieftain
Zeng Chao
(Periodical Press,Changjiang Normal College,Chongqing 408100,China)
The Central Dynasty has a certain power assignment for each chieftain in China’s chieftain system and chieftain culture. The power assignment is a kind of power borde of various regional chieftains,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kind of power source in various regional chieftains managing it’s the common people. Various regional chieftains passed through the power assignment people of administration to manifest its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assignment. To the power assignment problem of China’s chieftain system and chieftain culture,there are few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circles. So the writer makes a research of Youyang Chieftain’s power assignment and its performance,in the hope of deepening the exploration of China’s chieftain system and chieftain culture.
chieftain of Youyang; power assignment; performance
2016-09-12
曾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期刊社社长、《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教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乌江流域民族间信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12BMZ02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社会治理研究”(14CMZ006);长江师范学院“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2014XJTD04)。
K24
1673—0429(2016)06—0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