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与《洗澡》的异曲同工之妙

2016-03-28 09:29孙景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围城语言艺术

孙景芳



论《围城》与《洗澡》的异曲同工之妙

孙景芳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的《洗澡》这两部小说均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厚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语言艺术诠释了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深层思考,两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容的表达、语言艺术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围城》与《洗澡》的相通相连之处。

关键词:围城;洗澡;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语言艺术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的《洗澡》被评论家誉为工力悉敌的双璧。在这两部作品题目中,作者都采用具有复杂寓意的象征手法,集中概括了作品的主题,就内容而言他们都以“知识分子”群体为主要观照对象,诠释了对社会、生活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围城》,表明人生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里人想挤出来,城外的想冲进去,既形象把握了人们的心理特点,又巧妙概括了人生百态。而《洗澡》,则以政治运动的别名为题,蕴含着“越洗越糟”的丰富哲理内涵。《洗澡》中徒劳的运动和恋爱的本身,又是追求理想和幻想破灭的人生“围城”的不断循环,这就使这两部小说在主题思想上达到和谐一致。从这种意义上说,《洗澡》可称为《围城》的姐妹篇,《洗澡》中的知识分子是《围城》中那类知识分子的延续。因此,《洗澡》虽不是《围城》的续书,但就其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血脉相通,枝叶相连的。

一、生动塑造了两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加缪曾经说过:“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在一部好的小说里,其全部哲学都融汇在形象之中”。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则很好的印证了此观点。《围城》与《洗澡》中两对人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好地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一)单纯的唐晓芙和聪慧的姚宓

《围城》和《洗澡》都刻画出一位清新脱俗的女性形象。《围城》中有个轻盈活泼的唐晓芙,她的名字极具象征意味,“唐”谐音“塘”,为池塘意,“晓”为早晨意,“芙”即芙蓉,三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池塘里早晨绽放的荷花,清雅高洁。作者对唐晓芙之美的描绘极尽优美之词,她美在自然,眼睛不大,但很柔和,“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润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仿佛是好水果”,不像苏文纨皮肤白得“不顶新鲜,带些干滞”。而唐小姐最美的还是她的一口白牙齿,好到让人想化成她的牙刷。

作者不仅给了唐晓芙姣好的容貌,也给与了纯真、明净的气质,赋于她小说中其它女性所没有的生命力和活力。“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初见唐晓芙,方鸿渐就对这个自然的女孩子一见钟情,唐晓芙的天真烂漫给方鸿渐的人生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让他感受到她的自然纯真之美和聪明灵秀之慧。

总而言之,唐晓芙整个人清纯得如一朵亭亭玉立的早晨的白荷,虽身处混浊的社会,却还保持自身的纯洁。正如作者所说,她是当时社会的“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而姚宓,《洗澡》中一个比唐晓芙还具有特色的女孩子,同样是她所处那个时代的罕物,是集东方传统女性智慧、坚强、冷静等特点于一体的文化精灵。姚宓同样的妩媚端庄,脸色也不惹眼,可是耐看,眼神很静,像清湛的潭水;眉毛清秀,嘴角和下颌很美很甜。并且姚宓竞有一口像杜丽琳的假齿一样好的,令杜丽丽琳感到刺心的真的牙齿。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唐晓芙和姚宓相貌竟惊人的相似。她们两个人都出生于开明的家庭,家庭的熏陶是很重要的。唐晓芙虽经历爱情的痛苦,经受世事的磨难,但她自始自终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单纯的、快乐的、聪明的女大学生形象,唐晓芙就好似姚宓经历一系列痛苦以前的化身。而姚宓一出场,作者就让她经历了父亲的死、母亲疯痴、未婚夫离弃这一系列的打击,已被苦难磨炼的似乎“刀枪不入”了。她以前的大学生活,杨先生并没有跟我们提起很多,只知道她成绩优秀。姚宓由一个单纯的、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成熟,她在平静与淡泊中对世事有很深的洞察力,这样她才能应付的了施妮娜、姜敏等小人对她的攻击。如果说唐晓芙是一朵白荷,那么,姚宓不仅是白荷更是唐梅宋柏残根上的一朵灵芝,有一股风霜寒宿熬出来的清气。

唐晓芙单纯,姚宓有一万个心眼。但她们都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唐晓芙爱上的是“人不坏,但毫无用处”的方鸿渐。唐晓芙与方鸿渐的一段交往看似浪漫开心,经常写信表达感情,但实际暗含危机。唐晓芙并不认识真正的方鸿渐和他生活的圈子,她看到的只是恋爱浪漫的方鸿渐。两人一旦结婚,单纯的唐晓芙便会进入一个三姑六婆的圈子里去,两人必会闹翻。可钱先生显然是太爱护唐晓芙了,尽管杨绎先生说如果让他们俩结婚后再离婚,那么“婚姻的围城”这一思想则更鲜明了,但钱先生还是提前让唐晓芙和方鸿渐闹翻,各奔东西了。姚宓这个集京城姑娘的豪气与江南姑娘的灵气于一体的女孩,爱的却是一个有妇之夫许彦成。许彦成是集一流人品与一流才气于一体的才子,他们俩人互相爱恋,可都生性善良不想伤害许的妻子杜丽琳。许挣脱不掉思想和婚姻的“围城”,而姚宓也不想把他从这座城中拉出来,因此,他们的爱恋便化作精神上的互相依恋,也就是所谓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最终两人还是劳燕分飞了。

(二)“庸人”方鸿渐与“痴人”许彦成

都拥有过一个被认为是“罕物”的女孩子爱的方鸿渐与许彦成,两人的才华自是不能相比,但他们有着相似的复杂个性,且二人都是软弱和被动的。

方鸿渐是个学识平平的“庸人”,按赵辛楣的说法他人不坏,但全无用处。他在外国留学几年,拿到的确是一张买来的文凭,得益于赵辛楣阴差阳错的推荐,才被聘到三闾大学当老师。但他身上也折射出钱仲书本人的一些重要性格特征,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称,“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娄拜曾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那么,钱钟书照样可说:‘方鸿渐,就是我。’”。如他在交谈时随意流露出的极高的智慧,还有他也同样的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易得罪人的“愚”的一面。方鸿渐是个矛盾体,有才能却发挥不出,看不起李梅亭之流却又不得不身处其中。他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值得爱的女孩——唐晓芙,但他们俩却不似许彦成和姚宓那样心有灵犀。当苏文纨一怒之下将有关他的坏话告诉唐晓芙时,唐晓芙指责方鸿渐是学术骗子,是个不专心的情人,其实她是想激起方鸿渐为自己辩护,然而方鸿渐却未能悟出她的真实用意,在爱情面前也表现出软弱和被动,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只露出一副罪人般诚惶诚恐的样子。而唐晓芙随后做出的两种恣态:一是送雨伞,一是打电话,本来是可以拯救两人关系的,但却被出乎意料的事件破坏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告一段落了。

许彦成是有真才实学的,是一个“书痴”,他到国外留学,得到的是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回国后,进了文学研究院。而钱仲书先生在1953年也进了文学研究院,杨先生把钱先生的经历让给了许彦成了。同时,杨先生曾说钱先生是个“痴人”不会奉承,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许彦成也是一个“痴人”,有的是真性情,一点也不会做假。他也因此在感情生活上难以得到满足。他的妻子拥有上乘的家世与背景,极佳的风度教养,姣好的容貌,在一般男子看来,能拥有这样一位“标准美人”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可能就是因为许彦成的“痴”,他倒不看重这份福气。相反,他觉得“标准美人”少了点什么,因此就慢慢疏远了她。而他爱上姚宓不是偶然的,姚宓的身上传承着中国书香门第特有的韵味气度,而要呼吸领会之,又非得有许彦成那样的“痴人”不可。这“痴”的内涵是指他的情痴,其感召力不是一般人物可及的。但是许和姚的恋情则是有宿根,在姚宓小书屋的谈话使他们觉得好像认识了“几辈子”、“一千年”,这就是他们二人之间的夙缘。他们之间的沟通是精神灵魂的沟通,他们俩人的视线一接触,便会有心电感应似的“一亮”。这种超越个体生命大限的心理感应,表明他们的精神恋爱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方和唐是在误解的爱中痛苦,而许和姚是在释然的爱中痛苦,本质不同,但形式是一样的。许彦成和方鸿渐的婚姻命运是相似的,他们都是掉进了一个女人设的罗网,而被套进了婚姻的“城堡”。但杜丽琳的方法则比孙柔嘉的手段要来得光明正大些。杜丽琳是借每当闰年女人可向男人求婚这个西洋风俗向许彦成直接进攻的。她给许彦成织的婚姻的罗网是明白无误的告诉许彦成:她爱他,希望嫁给他。到底进不进这张网,自己决定。而“书呆子”许彦成可能被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弄得有些闷了,又加上母亲的逼婚,于是就“投入”了杜丽琳的怀抱。杜丽琳的求婚是直接利索,简明大方,相比之下,孙柔嘉为了要嫁给方鸿渐可谓是“千方百计”。她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就在设法接近方鸿渐。而方鸿渐却是即将成为别人的猎物而不知之。到了大学后,孙柔嘉总在给人造成他是方鸿渐爱人的印象。在赵辛媚被逼走之后,方鸿渐陷入了茫然无助之际,孙柔嘉引出一次暗设圈套的谈话,用子虚乌有的匿名信和所谓的父亲来信拷问,对方鸿渐施加压力,然后李梅亭,陆子箫这两个存心看好戏的人无意中帮助了她,进一步把方鸿渐陷入了非孙不娶的境地,只好“如在云里,失掉自主”地委身给了孙柔嘉。与方这种莫名其妙的订婚娶妻相比,许彦成还是比较幸运的,毕竟杜丽琳相当坦白大方地对他说“我要嫁给你”,这样许彦成虽娶的不是自己的所爱,但妻子可比方鸿渐的夫人光明磊落。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杜,方孙两对成婚后的新家都是由女方的姑母布置的,而男方都感到丢面子,有关尊严,但两人的行为不一致。许彦成在杜丽琳精心布置的家中给自己置了一个“狗窝”,这样,在家中,他完全有自己的一方领地,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方鸿渐则不然,他虽憎恶太太,满腹牢骚,但还是有一种在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与孙柔嘉吵架总是底气不足。这样,方鸿渐没有许彦成那种身在“围城”之中而在“围城”之外的感觉了。相比之下,许彦成比方鸿渐要走运些了。

《围城》和《洗澡》生动刻画了方鸿渐与唐晓芙、许彦成与姚宓这两对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借助于他们所面临的婚姻和工作等问题,揭露人性的弱点,赋予小说深厚的思想内涵。钱先生在《围城》的“序”中说:“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要是人类,就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杨先生在《洗澡》前言中说“写知识分子改造,就是要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这些思考和设问,都是集中探讨人性的本质和人物的品行,以社会的弊病来展示人性的弱点,又以人性的弱点来表现生活的缺陷,从而淋漓尽致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着力刻画了浓缩大千世界的“小世界”

《围城》和《洗澡》里都有一个“小世界”,即三闾大学和文学研究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小世界”里,人性的弱点,社会的弊病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体现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围城》里的三闾大学是知识分子鱼目混杂之地,《洗澡》中的文学研究院也是同样。并且,这两个地方都有钱氏夫妇生活的影子。钱先生留学回来后,曾到湖南一所大学里教书,也曾历经艰难险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洪岩认为钱钟书先生任教过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应该是《围城》里面的三闾大学的原型。解放后,1953年,钱先生被调往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中国与西方的文学。钱氏夫妇在各自作品中都独具匠心地选择了两个熟悉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来表情达意。

方鸿渐到三闾大学任教的始末,以及许彦成、姚宓在文学研究院的种种遭遇反映出知识分子的迂腐与思想的霉变。高松年、李梅亭、朱千里等人的性格、思想虽有所不同,但“迂腐”这一特征都是相同的。中国人千百年来崇尚儒家文化,到了今天,儒家文化虽也有其精华,但也有不少儒家文化演变出来的衰朽。高松年之流他们思想上的贪穷已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他们人格上的衰败,丧失了正常的思想道德情操,他们表面上是“通”了,但实际上是“通”到一点不在头脑里停留,只知道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像高松年这样的人是容不下天下真才,他精明的如一只狐狸。方鸿渐刚到学校时没有多大才能,还有些油气,这倒中了高松年的眼色,开始对他并无恶意,可高松年利用绯闻终于挤走了赵辛媚后,方鸿渐作为赵辛媚的”死党“自然也一并赶走了。而方鸿渐在高松年的教师班中是最有人品的一个,他一走之后,剩下这些又臭又酸的秀才们教导出来的青年,又是等而下之,对于社会的摧残是无法估量的。

文学研究院的余楠就好像高松年一样卑鄙,假道学,好色贪吃,左右逢迎,连他的妻子宛英都鄙视他的为人,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步步高升。姜敏,一个年青漂亮的姑娘“听到点风声就来劲,当面奉承,背后挖苦,上面拍马,下面挤人”,落为陆之箫、李梅亭之流。图书室的副主任施妮娜一定要姚宓给她找本巴尔扎克的《红与黑》,还要朱千里研究马蜡梅的《恶之花儿》。一个文学研究院的头儿竞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这就好像韩学愈的假博士文凭,把他的白俄太太硬充美国人一样的可怜可憎可笑了。

高松年、李梅亭、余楠之流不管是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都有要“洗澡”“换脑筋”的必要,但这些人思想本质上的污垢,是简单让群众给他们“洗一次澡”,做一个思想报告就可以解决的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钱先生画出这些需要改造的知识分子的面貌,杨绛不仅画出这类人的面貌,也写出群众让这些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方式“洗澡”。“洗澡”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被称为“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又因为知识分子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为“洗澡”。但正如杨绛所说“假如尾巴只生在知识上或思想上,经过洗澡,该是能够清除的,假如生在人身尾部,那就连着背脊和皮肉呢!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当众洗澡当然得当众脱衣,尾巴却未必有目共睹。洗掉与否,不得而知。”

三、生动展现了新奇独特的语言艺术

读过《围城》与《洗澡》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一颗树上结出的果子,虽大小、形状不同,但滋味却大相径庭。中国悲剧有一个美学特征是“悲内而喜外”,当然,这两部作品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用这一特征来形容这两部书的风格也不为过。鲁迅说过“中国没有幽默作家,大抵是讽刺作家。”

在《围城》和《洗澡》中,钱氏夫妇都是不动声色的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让我们看到一部知识分子的滑稽戏,看到一个个知识分子人性的弱点,看到一个个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生存境况,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平静淡泊,幽默讽刺体现在两部作品的字字句句章章节节中。而《围城》里的幽默讽刺表现在对比喻的活灵活现的运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活生生地刻画出人物形象的本质和作者的爱憎。作者把衣着暴露的鲍小姐比喻为熟食铺子(charcuterie)、局部的真理,新奇独特,形象地指出鲍小姐公开,毫无顾忌地向乘客展示她的肉体。“赤裸裸”这个词将实实在在的鲍小姐与抽象的真理有机联系起来,逼真地烘托出鲍小姐的放肆的形象,一语中的,又让人忍俊不禁。钱先生又说:“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相,手里的警棍,更像一支鸦片枪”。廖廖几笔, 将那些飞扬跋扈, 鱼肉乡里的恶警及其帮凶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 恰如其分的比喻使得越南走狗们活像一幅幅刻意制作的京剧脸谱。再如在三闾大学,汪处厚“乘虚篡窃”得中文系主任的位置后,为刚刚到校还在做着主任梦的李梅亭开欢迎会“像新姨太太的见面礼”,握着李梅亭的手“仿佛捉情妇的手”。明明两人都在争夺系主任,却热情得异乎寻常,两人表面上“情意绵绵”,内心里却拳来脚去,内心的龌龊与外在的温良恭谦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此,人物关系的形象特征就越鲜明,其讽刺性也越强。像这类对人物充满厌弃讽刺意味的比喻在作品中举不胜举,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便可见一斑了。

相比较钱钟书辛辣刻薄的讽刺风格,《洗澡》中的比喻细腻、温婉、含蓄,即使含有讽刺意味,也表现的委婉柔和,尤其善于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描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例如丁宝桂、余楠“洗澡”过关时所运用的比喻,丁宝贵在检讨完四条错误之后,先是“坐下茫然四顾。像一个淹在水里的人,虽然脑袋还在水上,身子却直住下沉。”而在检讨被大家拍手通过之后,“丁宝桂放下了一颗悬在腔子里的心,快活得几乎下泪。他好像中了状元又被千金小姐打中了绣球,如梦非梦,似醒非醒,一路回家好像是浮着飘着的。”作者把做检讨前后的心情,做了反差极大的对比,读来令人感同身受。而余楠在“洗澡”觉得自己“像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形象写出“洗澡”过关的困难程度。而过关后余楠则“觉得自己像一块经过烈火烧炼的黄金,杂质都已纯净,通体金光灿灿,只是还没有凝冷,浑身还觉得软,软得脚也抬不起,头也抬不起”。会后,又觉得自己“不像未凝固的黄金”,像“被打伤的痛皮狗,趴在屋檐下舔伤口”。同是“洗澡”过关,作者却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将人物“洗澡”前后的害怕、紧张、欣喜、后怕、激动的心理变化描绘的淋漓尽致。

《围城》中频繁运用“狗”这个意象。方鸿渐被唐小姐离弃是“狗抖转似的抖身子”开步走的,他被夫人赶走是“像在外面挨了打的狗夹尾巴窜回家”。在他与赵辛媚的倾心交谈中,方鸿渐将他真的得到苏文纨,其欣喜之情也会很快消失的情况比作嘴里衔着骨头却去牢视池水的狗。在文章的结尾,方鸿渐遭到离弃这与他以前以蒙羞之犬为象征的失败颇为相象。Dennis认为钱仲书用的这种动物意向“自始自终确实表达了人还低于人类的相似看法……是把人和动物联系在一起……活着而不是过着有意义的生活,现应受到轻视和讥笑”。这种“狗”的意象在《洗澡》中杨绛也用过。杨绛把许彦成的窝称为“狗窝”。在“三反”中许彦成“闷闷地钻入他的‘狗窝’简直像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似的”。这些表明许彦成虽满腹经纶,但也和方鸿渐一样始终只能“活着”,而不是过日子,只能被杜丽琳像一条小“狗”一样看的紧紧的,没有自己的爱情。

许彦成将要离开文学研究院时,到姚宓辞行,后姚宓送其出门,担心失魂落魄的彦成跌入深坑。而唐晓芙与方鸿渐决裂后,担心同样失魂落魄的鸿渐被汽车撞死。“深坑”是姚宓对“痴心”许彦成以后生活路上坎坷的担忧。而不圆滑的方鸿渐难免不会在当时的社会中被“汽车撞死”。

钱氏夫妇的这两部作品堪称姐妹篇,尽管夫妇俩都各自有一套文章的风骨与章法,然《围城》和《洗澡》通过人物生态和心态的描绘,考量了人

性,探索了命运,揭露了人生欲望,提示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同时对当时病态的社会,在幽默诙谐中进行讽刺,在不动声色中进行批判;对陷落和挣扎在生活矛盾中无力自拔的人们,又寄予深深的叹息和同情,“忧世伤生,屡想中止”,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因此《围城》和《洗澡》就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语言艺术等方面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且两部作品都是“文成而不觉有题材”,“精研细读才感受到它的劲健和清奇”,表面平淡而内涵深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51.2.52.365.4.

责任编辑:李应青

收稿日期:2015-07-02

作者简介:孙景芳,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055-04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围城语言艺术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围城”内外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围城”之战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