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强
(广西钦州虾农)
养虾常有三个误区
林瑞强
(广西钦州虾农)
鱼和虾都是生长在水里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养鱼历史悠久,养虾只有30多年,所以我们养虾都喜欢参照或借鉴养鱼的经验,例如清淤、晒塘、消毒、肥水、增氧、防治疾病等,大多都是从养鱼那里照搬过来的,很多思路或模式也是从养鱼那里受到启发改进过来的,例如鱼虾混养、底部增氧、应激管理等。应该说有养鱼经验作为参照,养虾入门确实比较快,即便是刚刚开始学养虾好像也觉得不难。
但养鱼毕竟是养鱼,养虾是养虾,养虾一味地照搬和参照养鱼最终会行不通,过于参照还会导致误导误判,反而禁锢和束缚我们的思维。养虾从开始至今,就一直存在成功率不高的情况,说明养虾从一开始就在某些关键的地方搞错了,而我们却没有察觉,仍把错误的做法沿袭至今,个人认为是过于参照养鱼做法的结果。
任何一个养殖品种都有各自的特点,特点是什么?特点即区别,特点是不同品种的养殖规律,谁掌握了该品种的特点谁就等于掌握了该品种的养殖技术。
那么养虾的特点是什么呢?养虾特点是指养虾所固有的做法或规律,按照这个定义,养虾的特点有很多,几乎在养虾每个环节每个地方都有所体现,但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虾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添加淡水会明显促进虾的生长速度,明显减少发病;二是虾长到5~7.8cm,是最容易爆发虾病的特殊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虾吃料特别快,但不能喂饱它,因为一旦喂饱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特殊阶段要采取特殊措施,即控料。有意识让虾在这个时候长得慢一点,使虾的器官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即虾在易发病阶段通过控制虾的生长速度来提高抗病能力,例如在其它阶段喂料掌握在2h或1.5h吃完才添加,而在这个特殊阶段只能掌握在1h或50min吃完才添加。
其实这么多年养虾,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并非因为下的功夫不够,而是往养鱼经验方面借鉴得太多,往养虾特点方面探索得太少,思考角度搞错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所谓出了问题才处理是指发现了病虾才处理,实践证明等到这个时候才处理已经晚了,往往失败已经成了定局,因为虾生长在水的底层,正常虾一般是看不见的,如果能够看见,虾见人都不怕,说明虾已经病得十分严重了,这个时候能够轻易捞到的病虾大多数都是头胸甲模糊,已经看不清楚肝的颜色和形状。而正常虾的肝状呈褐色,肝区边缘清晰有光泽,说明病虾这个时候肝状已经坏死没有治疗价值了。另外看到水色明显变差了才去处理,或者看到罾上饲料明显剩很多才减料才停喂,也迟了。
虽然这些情况还不致于说明养虾失败,但也十分危险,因为这些情况足以说明水环境已经恶化,说明喂料明显供大于求并且污染了底质,预示着很快就会出问题。
养虾最怕虾病,虾病防治关键是抓早抓小,即做到早发觉早处理,做到从小问题就开始防范,通常做法是通过看水色来了解水环境变化,通过看罾上饲料来了解虾是否健康。通过每天看水色、测pH值、看罾上饲料是否吃完,看天气,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当天的水环境变化以及未来2~3d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天虾是否属于正常范围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药物防治。
因为水环境每天都会发生变化,而虾是否健康与水环境密不可分,水好虾好,水不好虾也肯定不好,尽管每天水环境变化的幅度不大,很难量化也没有标准,但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测得到的,具有规律性。例如每次施肥都会导致pH值先升高后下降,极具变化规律的过程。
又如高温天气,虾塘生物生长快,夜间增加耗氧,大量死藻及代谢物质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虾容易出现弯弓抽筋、肌肉白浊、偷死,又例如凡暴雨、大风、气温急剧下降等恶劣天气都会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水色混浊或变清,溶解氧变化大,底质变差,虾应激脱壳多,吃料减慢等。所以对于每天的水环境变化,只要我们坚持每天巡塘细致观察,坚持每天把观察到的数据或印象与前两天认真做比较,是完全可以做到提前发觉和提前防范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养水只要pH值、氨氮、亚硝酸盐不超标,水质就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常常是水色变差了但水质仍然不超标,虾病了虾死了,水质指标仍然处在正常值范围,说明水色变差了即使水质不超标也能使虾致病致死。
养虾先养水,养水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几乎人人都会养水肥水,但要把水养好却不容易。
养水需要注意的方面比较多,但关键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水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具体情况抓起。水质问题不是孤立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是因为制订的养虾计划不切合实际,有的是因为虾塘条件太差,有的是因为增氧设施严重不足,有的是因为前期的清淤、晒塘、纳水等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有的是因为虾苗放得太密远远超越了虾塘承载能力及管理水平,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当,有的是因为恶劣天气或水源遭到严重污染等。
如果养水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些问题,而是从半途中才开始抓,即纳水之后或放虾苗之后才开始抓,养水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同时要关注藻类是否大量死亡。由于养水需要施肥,所以水中藻类数量非常巨大,大量藻类一方面白天产生大量溶解氧,另一方面夜晚又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方面活藻嫩藻能显著净化水质,优化环境使水体生机勃勃,另一方面死藻老藻却能严重败坏水质成为养虾最大的污染源致使水体死气沉沉。正是由于藻类具有如此巨大正反两方面作用,所以藻类如果大量死亡,即使pH值、氨氮、亚硝酸盐不超标,也会导致溶解氧急剧下降、底质快速恶化、虾很快发病死亡。辨别藻类是否大量死亡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水色是否变浑变清,很容易识别,一旦发觉藻类大量死亡首先要减料或停喂,同时还要采取解毒、增氧等抗应激措施,然后视天气情况抓紧施肥培藻,重新培育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