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方言古语词考释十则

2016-03-28 08:14陈睿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无为县方言

陈睿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无为方言古语词考释十则

陈睿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00)

无为方言词汇非常丰富,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和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对 “嘮”、“袅”、“摑”、“泡”、“呵”、“獃”、“抪”、“搲”、“”、“鬥”等无为地区常用的古汉语词语进行考释,并附以例证加以解释,不仅可以加深对无为特色方言研究的理解,还可以探究无为方言与古语词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关系。

无为方言;古语词;考释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面积2433平方公里。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之于“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无为方言归属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江淮官话。全县语言基本统一,内部稍有差别。与普通话相比,无为方言保留着大量很有特色的古汉语词汇。对这些方言词语的考释,可以加深对无为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无为方言和古语词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考察的无为方言为笔者出生地无为县话,以中老年人为主,因青年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特点不明显。陈荣玉,女,48岁,小学文化,无为人,无外地生活经历;何忠宝,男,50岁,初中文化,无为人,无外地生活经历;徐观霞,女,43岁,初中文化,无为人,无外地生活经历。

1 嘮[lɔ42]

嘮:同“唠”,〈动〉说;谈(话),多指闲谈,聊天。《集韻》郎刀切,平豪來。

例1:“你们嘮什么这么起劲!”

例2:“阿奶不在家,嘮人家去了。”本句为引申,意思是去别人家里找人聊天去了。

《說文》:“嘮,嘮呶,讙也。從口,勞聲。”《說文》:通俗語音小轉而為嘮叨。

清翟灝 《通俗編·言笑》:“嘮呶,《說文》:‘嘮呶,讙也’。”宋鄭思肖《答吳山人問遠游觀地理書》:“古人胸中高明,未若後人嘮嘮叨叨,支支離離,棄本逐末,侈為乖谬。”

2 袅[ȵiɔ213]

袅,〈形〉形容神气活现、洋洋得意的样子,通“裊”,裊同“褭”。

例1:“你看他一有钱就袅死了。”

此意为古义纤长柔美演变而来,同 “嬝”、“裊”和“褭”。《廣韻》怒鳥切,上蓧泥。宵部。

例2:“你看个小姑娘衣裳袅死了!”此句意为形容女子着装花哨,行为举止做作。

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诗:“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烟裊娜拂綺城。”唐韩偓《袅娜》诗:“褭娜腰肢澹薄妝,六朝宮樣窄衣裳。”

3 摑[kuɘ44]

摑,同“掴”,〈动〉用巴掌拍打;打耳光。《廣韻》古獲切,入麥見。

例1:“再不听话,我就摑你了。”

例2:“吵得心烦,摑了他一巴掌。”

《玉篇·手部》:“摑,掌耳也。”《廣韻·麥韻》:“摑,打也。”唐盧仝《示添丁》:“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癡笑令人嗟。”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推臺不換盞,高歌自摑手。”宋叶梦得《避暑录卷》卷下:“執之十字路口,痛與百摑。”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我如今摑着胸膛悔後遲。”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一個出得他摑打撾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老儒怒,急以手磨硯上墨瀋,摑其面而塗之。”

4 泡[pɔ42]

泡,〈形〉虚而松软;不坚硬。《廣韻》匹交切,平肴滂。《說文》:“泡,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從水,包聲。”

例1:“你看这衣服,泡鼓鼓的,可暖和了。”指鼓起而柔软的东西。

例2:“今天太阳真好,被子晒泡了。”

清梁同书《直语补证·泡》:“反物虛大謂之泡。”清楊賓《柳邊紀略》卷三:“關東人呼參曰貨,又曰根子,肉紅而大者曰紅根,半皮半肉者曰糙重,空皮曰泡。視泡之多寡,定貨之成色。”《安徽省志·方言志》芜湖地区:“泡土”。

泡另有同音异义词,由最初的“松软”义项引申为〈形〉浮肿;膨胀;肿胀。[增加义项解释]

例1:“这天真冷,手冻泡了。”

例2:“谁把他打的这么肿眼的泡得?”

鄢国培《巴山月》第六章:“山蚊子又凶,把脚杆都咬泡了。”《收穫》1984年第3期:“雯雯以前不吃肥肉,可现在连肥的起泡的肉都吃了。”

泡还可作〈动〉[pɔ44]喜欢说大话、吹牛。

例1:“就会冒泡,也没见有多大本事。”

1925年《献县志》:“好大言謂之泡,此语传之江淮。”

5 呵[XA42]

呵,同“訶”,通“哈”〈动〉呵斥;吓唬;斥责。《廣韻》虎何切,平歌曉。歌部。

例1:“他别呵我,这又不是我的责任。”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说。”

《玉篇·口部》:“呵,責也。與訶同。”《廣韻·歌韻》:“呵,責也,怒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衛嗣公使人偽(過)鬧事,鬧事呵難之。”《文心雕龍·事類》:“管庫隷臣,呵強秦使鼓缶。”唐柳宗元《弔屈原文》:“呵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於崩亡?”

〈动〉呵痒;胳肢。在别人身上抓挠使发痒逗笑儿。

例2:“我最怕呵痒了。”

〈动〉曲从,迎合。套近乎,拍马屁,拉拢。[同上汉语大字典上,此“哈”与与呵多义相通使用,如迎合或弯腰义项,引用均来自汉语大字典。]

例3:“你要呵着他,也许哪天还要找他帮忙呢!”

明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阿承顯富曰‘趨’、曰‘呵’。”李劼人《大波》第三步第八章:“那些呵人誑人的面子話,你怕與下說不來麼?”

〈动〉(腰、背)弯下。

例4:“这个老奶奶背呵着厉害。”

《汉语大字典》:“弯腰的‘呵’同‘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一個白鬍子的老者,供儜着手,呵着腰道:‘你儜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張宫保]用手一伸,腰一呵,:‘請裏面坐!’”茅盾《子夜》十四:“他很大方地呵一呵腰,就走了出去。”谷峪《王本巧》:“她哈下腰,等邢主任抬起她也就直起腰来。”峻青《海啸》第一章九:“侯吉答应着,哈了哈腰。”《官場現形記》第二回:“王鄉紳忙過來,哈下腰去扶她。”茅盾《子夜》十三:“他很大方地呵一呵腰,就走了出去。”现有词语呵腰,同“哈腰”。〈名〉(伸不直的腰,俗称“呵腰驼背”)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人谓局腰为呼腰……湖北则言‘呵’。”

另外哈在无为有“哈儿”的用法。哈儿〈名〉一会儿。[此“哈”义项因所用字不是呵,可应略去?但哈该用法是来自无为县志相关记载]

例5:“别着急,他一哈儿子就回来了。”

《喜上加喜》:“有事你忙去,我还要钓哈儿鱼。”《乌鸦河边》:“等哈儿二娃来了,你得先给人家认个错。”

6 獃[ŋæ31]

獃,痴呆:不灵活。今作“呆”。〈形〉固定;死板;痴呆;愚笨。《廣韻》五來切,平咍疑。

例1:“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獃呢?”

例2:“工资是獃的,怎么会月月涨!”

《廣韻·咍韻》:“獃,獃癡,象犬小時未有分別。”《廣韻·咍韻》:“獃,癡也。”

《朱子语类》卷三九:“或問:‘子路死於孔悝之难,死得是否?’曰:‘非是,自是死的獃。’”《水浒传》第一〇四回:“李助笑道:‘列位恁般獃!你們如今還想要做好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又獃了,我是有子有孫的人,一生出門在外,今日自然要死在家裏。”《红楼梦》第七五回:“他只知吃酒賭錢、眠花宿柳為樂,手中濫漫使錢,待人無心,因此,都叫他‘傻大舅’。薛蟠早已出名的‘獃大爺’。今日二人湊在一處,都愛搶快。”

亦指呆子,傻子。宋張鎡《莊器之賢良作〈吾亦愛吾廬〉六詩見寄因次韻》:“更有一般獃,望南看北斗。”

无为方言有词语“獃头獃脑”形容愚钝的样子。

例1:“你看他獃头獃脑,怎么说都不明白。”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楊的楊老頭子來討賬,住在廟裏,獃頭獃腦,口裏說什麼天文地理,經綸匡濟的混話。”清李元玉《眉山秀·伪闹》:“一個暴發財主叫做包仰崇,雖然一字不識,在女客面上極做工夫,獃頭獃腦,甚肯出錢。”

7 抪[phu42]

抪〈动〉:散布;分布。《說文》:“抪,捫持也。從手,布聲。”《廣韻》博孤切,平模幫。《廣韻·釋詁三》:“抪,布也。”王念孫疏證:“抪與上‘鋪’字同。”《廣韻·模韻》:“抪,展舒也。又布也。”《漢書·中山靖王勝傳》:“塵埃抪覆,昩不(見)泰山。”顏師古注:“抪,布散也。抪音鋪。”

例1:“把锅子看好了,别让汤抪了。”

例2:“水抪的到处都是。”

无为方言中多指液体类溢出器具,散布开来。《汉书·王莽传中》:“《詩》國十五,抪徧九州。”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七:“莖稈似艾,其葉細長鋸齒,葉抪莖而生。”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繇是言之,抪於文俗者,亦逾萬字。”

8 搲[øuA213]

搲,〈动〉以手或器皿取物。《類篇》烏瓦切,上馬影。

例1:“从米缸里搲点米出来。”

元佚名《陳州糶米》第一折:“父親,他那邊又搲了些米去了。”

例2:“阿姐让我把被子拿下来,放那么高,我可搲不着。”此句意为用手取不到东西,高度超出能力范围。

《類篇·手部》:“搲,吳俗謂手爬物曰搲。明張岱《陶庵夢憶·爐峯月》:“余挾二樵子從壑底搲而上,可謂癡絕。””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量與你米,打個雞窩,再搲了些。”清蒲松龄《日用杂子·饮食》:“大瓢搲來酵子發,下手先扠二百拳。”清咸丰壬子年《顺德县志》:“以指爬物曰搲,乌寡切。”《聊斋俚曲集·翻魇殃》第三回:“羌娘子做了饭,打发他婆婆吃了,才搲了升麦子碾上搯了搯,烙了两个黑饼。”

10 鬥[tθ44]

鬥,同“鬭”,今做“斗”。〈动〉拼合,凑。

例1:“我们一起把这些碎片鬥起来吧!”

《说文解字注》:“鬭,遇也。凡今人云‘鬭接者’是遇之理也。周語:穀雒鬭。將毀王宮,謂二水本異道。而忽相接合為一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白玉鬭成龍鳳巧,黃金縷出象牙邊。”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八珍羅膳府,五采鬭筐牀。”《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我們鬭分銀子,與你作賀。”郭沫若《归去来·浪花十日》:“〔钓竿〕是两届木棍斗成的,下截粗,上截细。”

无为方言中有“鬭凑”一词,亦作“鬥凑”。〈动〉凑合;连接,拼合。

例2:“这文章一看就是鬥凑出来的,没什么新意。”

《朱子语类》卷六四:“此只將別人語言鬭湊成篇,本末次第終始總和,如此縝密。”又卷六八:“許多嘉美一時鬭湊到此,故謂之會。”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詩之用事,不可牽強,必至於不得不用而後用之,則事詞為一,莫見其安排鬭湊之迹。”清大汕头《海外纪事》卷四:“大石如房小如卵,鬭湊整截成崆峒。”

无为方言中类似上述列举的古语词很多,它们蕴含着无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对这些古语词的考释,可以加深对方言古语词继承与发展的了解,掌握其演变规律,为研究现代汉语方言提供一定参考。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陆尔奎,方毅,傅运森,等.辞源正续编合订本[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4]邵丹丹.无为方言词汇特点研究[J].北方文学,2010,(6).

[5]无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无为县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编纂.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责任编辑:杨松水

H172.4

A

1672-2868(2016)02-0014-04

2015-12-23

陈睿(1989-),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无为县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9)
作品赏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