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玲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山西长治046011)
云南彝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完美融合
——浅析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
张学玲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山西长治046011)
张朝先生的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是一首民族音乐与钢琴艺术完美融合的佳作,乐曲曲风别致独特,是培养乐感和训练演奏技巧的优秀曲目。文章从作品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组曲的三首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可以对此曲的演奏学习提供一些有资可寻的参考或借鉴。
民族音乐;音乐意境;颗粒感;复调织体
张朝先生的作品近几年来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他的许多作品将具有特性的民族音乐与钢琴艺术完美融合,极具研究价值。其中组曲《滇南山谣三首》以云南地区彝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无论从旋律、音乐语言风格、调性、和声等方面,都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气息。它以其纯净质朴的音乐及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意境,不仅在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中获奖,也被编入考级教材,得到了许多钢琴演奏家和普通演奏者的喜爱。因为作品弹奏顺手具有训练价值,又有较佳的演奏效果,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选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作品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曲家张朝先生出生于云南,童年时代深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熏陶。作品《滇南山谣三首》将独特旋律与诗意的意境巧妙融合,通过作曲家对自己儿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滇南特有的山区风俗画,表达了作曲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音乐意境活泼、明朗、宁静、深远,是一部用音乐描绘生活画面的音画式作品。《滇南山谣三首》由《山娃》、《山月》、《山火》三首小曲组成。以山区为背景,将整个三首小曲统一在整个的音乐构思中。每首小曲形象鲜明,音乐性格各具特点,既有对比、并相互呼应。具体演奏中,既要注意每一首的性格特点,又得一气呵成,具有整体感。不能把每一首割裂开演奏,无论从乐曲速度、情绪、技术上都应该有呼应。三首乐曲之间既要有呼吸,停顿时间也不宜过长。
《山娃》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乐曲,结构为引子、A、B、A。作曲家将滇南文山彝族地区独特的调式旋律与钢琴的和声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句法工整、音乐性格活泼俏皮,把山区儿童天真顽皮、无拘无束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本曲的教学演奏重点:左右手连跳配合的协调感、右手跑动的颗粒感,演奏难点有三,一是装饰音,二是右手旋律的歌唱性,三是左右手二声部的复调。此曲在教学中对学生手指跑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乐曲一开始是5小节引子,前两小节的散板式的装饰音柱式和弦导入,有音区和强弱的对比,弹奏时应该具有远近的空间层次。此音型仿佛一群在山上的孩童远眺呼喊,山谷充满着回声的感觉[1]。装饰音的下键要果断,尽量旋律化并与旋律自然衔接。注意设计好踏板,可在装饰音后与左手双音下键同时踩下踏板。小节分解和弦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两小节左手的八分音符引出A部第一乐段,此句是一个衔接主题的句子,也是奠定乐曲基调的音型,要弹得积极、活泼、欢快,好似一群孩童从山上跑下嬉戏、跳跃的场面。演奏中注意左右手衔接自然,弹均匀,下键要有提前意识,音色颗粒清脆。并注意左手带右手跑的感觉,左手下键要快且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A部第一乐段音乐情绪诙谐幽默[2],刻画了孩童天真无邪的形象。注意右手的音型连跳分明,小的装饰音带有逗趣的感觉,手指可弯曲些,用指尖敏感的部位去触键,找见点的感觉,下键一定要轻盈,但指尖要集中,手腕松弛具有弹性,奏出具有弹性的音质,并控制好力度。八小节后为A部第二乐段,高八度的弹奏需要在音色上与第一乐段有所区分,要有声音远近的区别,弹奏音质明亮些。B部也是由两个乐段构成,音乐是复调织体。在演奏中注意左右手的呼应,右手双音上方音可重些,弱拍上的保持音语气要足,左手弱拍进入的感觉要把握好。接下来七小节的连接句将音乐推向高潮,在弹奏时一定注意左右手的衔接,并注意音区及力度的对比,后三小节以左手音为主导音,下键果断、音色干净。表现得干净利落。再现部主题做了一定的加花变奏,弹奏情绪要饱满。B部主题在低声部奏出,形成了一种对比式的复调,高低声部都要重视,两只手连跳区分好[3]。此段音乐情绪达到顶点,掀起了欢腾的热浪,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嬉戏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尾句子与开头的引子形成呼应,弹奏时注意音色的控制,踏板和引子一样采用音后踏板,并恰当运用弱音踏板,渐慢一定注意要在情景当中。
整首乐曲音乐形象明确生动,描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孩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刻画了孩子们机灵调皮的音乐形象和活泼顽皮的性格,展现了一幅山林里儿童疯狂嬉戏的欢乐场面。
第二首《山月》取材于云南红河地区的童谣,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柔板音乐,安排在前后两首快速乐曲中间,更衬托出这段音乐镜花水月的美。乐曲当中大山的夜景在星空和明月的衬托下显得清新自然、浪漫梦幻。音乐表现细腻柔美、音乐意境宁静深沉、音乐情感丰富深邃[1]。此曲对学生手指控制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教学与演奏重点应以清楚的揭示各层次的音乐为目标,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奏出丰富的音色及踏板的恰当运用。
第一小节是引子[2],右手的跳音和左手的分解和弦好似宁静的夜空繁星点点,演奏时注意力量要控制,但又不能发虚,是一种弱而集中的声音,可以运用左踏板。主题A旋律优美连贯,在弹奏时大臂的力量多一些,直接传到指尖,键子弹到底,下键要慢,声音厚些。句子要弹得宁静优美,高声部像是描写美丽的月光,低声部的弹奏具有空谷回声之感,整体要具有描绘性。因为和弦外音的加入,和声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第六小节是A的变奏,转入大调。此时音乐更加流动起来,音量有所加强,情绪也比A更为激动些。左手中声部是一个与右手旋律相呼应的模仿声部,好似两个声部的高低对唱,音乐表达自然天成。弹奏当中要有控制的运用不同重量弹奏每一个声部,手指的触键要敏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音,第九小节左手的衔接句适当渐慢,并注意弹奏语气。
B段织体为六连音[2],音乐表达更为积极,和前面相比具有层层递进的感觉,和声色彩具有远关系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山间的清泉,在月光的映衬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弹奏当中,注意长句的概括性和横向的线条连接,对这段音乐的把握要富于逻辑性。踏板的变换要敏捷灵活,高声部的隐伏旋律弹奏要清楚并具有起伏,右手的重心放在4和5上,其它手指一定贴键弹奏,注意控制声音。14小节开始反复,低声部插入了模仿声部,复调织体与云南风味的的旋律相结合,既体现了复调的逻辑性,又好似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弹奏时注意要突出低声部的模仿声部,触键要深,具有宽广的气息。高声部的二分音符长音要用踏板保持满,十六分音符要弹得清晰,避免模糊,整个声部层次清楚,具有不同的音响色彩,且和声感丰富。尾声力度和速度都减下来,音乐渐渐平静,整个个大山寂静下来,弹奏时注意音区的对比,一定控制音量,手指贴键。
少数民族地区秀丽的山水景色给予了作曲家灵感,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山月》。乐曲朦胧静谧,浪漫气息较浓,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区夜景美图。作曲家借景抒情好似对爱情、或亲情、友情的描述,给予了听众无限的想象。在教学中给学生的讲解要针对其不同的年龄,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技术与情感完美结合。
第三首《山火》是首复三部曲式的乐曲,引子ABA的结构。乐曲采用云南地区彝族撒尼人的音乐素材写成,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孩童不同于常规,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舞蹈形式;描写了大家围在篝火边载歌载舞的热烈欢庆场面[1],是三首乐曲中情绪最为热烈的一首。多样复杂的节奏是本首乐曲的演奏难点、虽已3/4拍为基本节拍,但在音乐的连接部分使用了3/8、2/4的节拍以及乐曲当中大量的切分音、托卡塔音型。教学演奏重点:如何奏出富有舞蹈性的音乐特点、双音和弦如何正确的发力。此曲对学生手指爆发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引子七小节[2],低声部的重音要弹得厚实,有效果。托卡塔音型要把热烈的气氛推出来,力度对比要夸张。手掌抓键要牢,指尖集中,结尾高声部的三个重音要加入臂力,加速下键,把力量彻底放出来。最后右手的和弦弹完时果断收住声音,在与A部衔接时可有一拍休止,呼吸充分进入A部。A部开门见山力量大些、弹奏语气肯定,注意切分的感觉要准确奏出。连接部音型弹奏时注意节奏的转换,保持节奏的统一。19和24小节的左手跳音要清晰,旋律感强一些。
B部两手的力度要统一,低声部的八度保持音弹得帅气些,音区间力度的差异要弹奏到位。36小节到51小节是一个铺垫乐句,也是将音乐推入高潮的乐句,开始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八小节的左手下键要果断,弹性强一点,力度控制在弱的范围内。从第九小节开始把握住渐强的脉搏,有层次的把气氛推出来。再现部的开始情绪要完全释放出来,左手的跳音要扎实,手指坚挺、手掌结实地触键。右手旋律中的和弦一定要注意音质,与单音连接均匀。整个再现部的弹奏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身体力量才能把达到情绪顶点的音乐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很好地控制节奏,才能把狂热的音乐有条理地把握住。尾声又一次将音乐推向了激荡的顶点,弹奏时注意音区间的声音对比,托卡塔音型弹奏避免过于规则,要有一定的弹性速度,最后两小节左右手同时发力,果断收尾[4]。全曲以高涨的情绪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通过描述滇南地区的人、景、境,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民族风情画。整个组曲创作手法精炼、简朴,富有奇思妙想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多声部的钢琴和声语汇的结合使得作品听来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极具感染力。在演奏中无论整首还是单拿出某一首都具有尚佳的效果,且容易上手。在教学运用中因其每首乐曲训练针对性强、风格明确、音乐表现丰富,对于训练学生技术、乐感、听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总而言之,《滇南山谣三首》音乐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既是音乐会上的精彩曲目,又是钢琴教学的最佳选曲,更是中国钢琴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1]华茂.探究张朝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中的意境表现[J].电影评介,2011,(2):56-58.
[2]任音童.巢志玨.中国钢琴作品选(四)[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9-94.
[3]童道锦.孙明珠.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3-150.
[4]龙晓匀.追溯童年的情景——张朝滇南山谣三首浅析[J].中国音乐,2003,(2):68-70.
(责任编辑柴广育)
J642.2
A
1673-2014(2016)03-0021-03
2016—03—03
张学玲(1979—),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