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丽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电影《地气》中的民俗意象
杨华丽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电影《地气》是根据葛水平同名小说创作的,它有意识地将“灯”、“鞋垫”、“红旗”、“土地爷爷”等物象与编导的主观心灵相契合,呈现出独特的民俗意象,“灯”的意象让人们思考城市与乡村、人气与地气以及人们在追逐“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村落的消失所带来的后果,“鞋垫”的意象让人们重新审视爱情的真谛,“红旗”和“土地爷爷”的意象引导人们探讨教育和信仰等话题,用民俗意象的解读方式为电影《地气》提供了多种思考角度,并引出了对各类热门话题的探讨。
《地气》;民俗意象;灯;鞋垫;红旗;土地爷爷
《地气》是根据葛水平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它围绕来鱼和德库两家展开,当王福顺老师来到十里岭时,故事正式开始,两家因为来鱼耍德库老婆翠花流氓而互不来往,在王福顺的调解下,两家暂时和平相处,但随着两家男人秋收后要到城里打工,翠花看上了王福顺,而来鱼老婆李苗为了自己孩子的成绩而极力阻挠事情的发生,两个女人又产生了矛盾,当真相大白的时候,所有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都消失了,但他们也将分开,王福顺老师依然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联区的通知,而他唯一的学生狗蛋也要跟着父母亲下山了。邱林、雷娟、胡彩虹在电影中真诚而朴素的表演将小说中的乡土气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典文论《周易·系辞上》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句话就是对意象的最早阐述。随后王弼的《周易略例》、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司空图的《诗品》中都有关于意象的论述,而民俗意象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杨义曾经指出:“它属于广义的社会意象之列,但它不像一般的社会意象那么注重其间的社会历史价值,而是更注重其间的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的价值。”[1]。因此,我们可以说民俗意象取材范围广,“举凡岁时节日、生育寿诞、丧葬嫁娶、社交礼仪、饮食服饰、劳作方式等都可以成为民俗景观。”[2]葛水平小说经常使用民俗意象来提升作品的内涵以及文化价值,小说《喊山》、《甩鞭》则将民俗直接作为标题使用,足见其对民间民俗的重视,一些颇有韵味的农村景象让读者心灵神往,而电影《地气》在改编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物象的所指,将“灯”、“鞋垫”、“红旗”、“土地爷爷”等物象与编导的主观心灵相契合,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所谓的民俗意象。
“灯”的意象最早在电影《地气》中呈现出来则是村里两个男性“出走”(到城里打工)后,翠花提议要王老师陪同她和李苗、狗蛋到山上看灯灯火火,当到达山顶时,李苗、翠花、狗蛋从未领略过真正的城市风光,狗蛋看到城市灯光在夜里闪烁的时候,发誓要考到城里去,而王老师却语重心长地说:“城里人没有农村人实在,城里人有钱的想花钱买一切,没钱的想办法挣钱花,很多东西都是换汤不换药,现在流行的东西都是乡下传过去的,比如说地里的曲曲菜,城里人叫苦菜,在饭店里卖十块钱一斤,在咱乡下,猪都不大想吃,现在城里人的观念都转换过来了,都喜欢吃粗粮,有营养、降血脂、降血糖,女人吃了还不容易发胖呢。”这是王福顺对城市与乡村的理解,但是城市的魅力并不因为王老师的几句话就减少在他们心中的份量,他们仍然对城市充满各种幻想。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城市是多少年轻人曾经梦想的地方,当他们在城市生活多年后,又会对城市有多少留恋?
“灯”象征着城市中的文明,在现代文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每年都有许多自然村落消失,国家也力图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村落,十里岭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电影开始时,王福顺手拿行李箱,用棍子挑着编织袋艰难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让观众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清静。到达十里岭后,呈现在王福顺眼前的玉米地、石板房等让他又感到无比的亲切,原来十几户人家现在山上只剩下两户,其他有能耐的人早就搬到山下去了,王福顺从来没想到自己到此只教一个学生,用德库的话说:“三张麻纸糊了个驴头,脸面挺大”。到山上的第二天,他已经准备下山了,但狗蛋流着泪挽留他并喊到“王校长,你别走,我是你的学生狗蛋,你走了我就没有老师了”,朴实又真情的挽留让他难以拒绝,他决定留下来改变这里的一切,当所有人都要下山时,只身一人留下来等待调动的王福顺让狗蛋猜谜,“豆来大,豆来大,一间屋子盛不下,豆来大,豆来大,一间屋子盛不下……”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有灯的地方就有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就有地气”,灯既是城市的象征,也代表着不散的地气,人们在不断追逐“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的文化、建筑、民俗等日益被重视,对城市与乡村的思考也正被人们津津乐道。
观看电影《地气》的过程中,“翠花”这一角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演员胡彩虹表演的朴实真切、感人至深,将一个有情有义的农村妇女演绎得淋漓尽致。电影《地气》中翠花和德库十几年没有生育过一个孩子,他们两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小说中人物的设置则与电影不一样,在小说中翠花和一个男人生过一个女孩,德库一直不知道真相,而电影中将翠花改为一个忍辱负重多年的农村妇女,将传统女性的美德集于一身,但当他遇到王福顺时,王福顺的彬彬有礼不同于农民的粗俗,重要的一个契机则是来鱼和德库一起到城里打工,山上只剩下两个女人,一个孩子还有一个男老师,翠花在心里暗藏的情愫在此时被激发出来了,她和李苗一起听王老师给狗蛋上课,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情谊,当王老师讲到“魅”字的时候,她便直截了当地说:“王老师就很有鬼力”,闹了笑话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真诚地表达了出来,并乘机俯身用手指头量了王老师鞋的大小,准备为他纳鞋垫,在农村闲暇时间,妇女们经常坐在一起纳鞋垫,这不仅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将此送给家人、朋友、情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意,真可谓是针针含血,线线传情。在中国古代,妇女们在白天辛勤劳作之余,在晚上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纳鞋垫,希望自己心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有自己,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意。
翠花对王福顺的情不仅表现在鞋垫上,“情歌”也具有同样的功效,而且更直接。当翠花让王老师送她到山下等车时,看出端倪的李苗让狗蛋也一起去,三个人无聊的走在山上,翠花自告奋勇地唱起了情歌,“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看你来”唱到这里的时候,因为王福顺没有欣赏和喜悦的眼神,翠花生气地不唱了。在民俗研究中,民间艺术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歌就属于民间艺术。同时在电影《地气》中,当王福顺带着狗蛋吹唢呐回来后,翠花用羡慕的语气说:“黄筒筒拿你嘴上就能吹出个调调来”,王老师吹了之后用手绢擦了一下唢呐嘴才递给翠花,翠花却埋怨起来,“你的嘴是嘴,我的嘴就不是嘴?”,当然,我们知道,这是王老师出于礼貌的举动,但是在翠花心目中,她已经将王福顺当成了自己人,甚至是梦中情人。因此,由“鞋垫”引发的一场爱情故事中,可以用情歌表达爱慕之情,也可以更实惠地用物质如“鸡蛋”来表示,鸡蛋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农村是用来招待贵宾的,翠花让王福顺夜里来拿鸡蛋,利用这个机会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谊,并从后面抱住了他,鸡蛋在这里只是一个中介物,翠花对王福顺的情感在此时升温到最高点,但随着李苗的闯入,这段爱情即将画上终止符。
由“鞋垫”这一物象引发了故事中对翠花情感出轨的关注,她忍辱十几年,虽然爱慕王老师,但在王福顺的一再拒绝下,欣然地为对方送去了祝福,当李苗和翠花早上在井边打水时看到王福顺搂着红衣女子下山时,两人会心地笑了,这一笑是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爱情的真谛被翠花这一人物真正地进行了阐释,爱情是两情相悦,真心相守,当对方找到幸福时,作为当事人应该放手,真心表示祝福,为爱放手也是一种伟大的爱情。
“红旗”这一物象在电影《地气》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狗蛋将自家被面做成红旗,第二次是王老师到山下买回了红旗,第二天早上升国旗、唱国歌,最后一次是来鱼和德库两家准备下山时,全村六个人一起升国旗,这次的升国旗更多饱含了离别之意。王福顺曾说:“有学校有学生的地方就应该有国家意识”,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自然是国家的象征,在中国,“家国同构”的思想深入人心,王福顺上山只为一个学生,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赞美,随着小村庄的消失,原来山上的学校也随之荒废,王福顺初到十里岭去看学校的时候,里面堆满了杂物,这是目前很多乡村小学的真实写照。
王福顺老师参与的三次有关红旗的故事却成为他的一大污点,校长常明光让王福顺下山来,拿出一封举报信,上面列举了他的三大罪状,一是让学生喝酒,二是自做国旗,三是在岭上睡女人,其中王福顺解释说:“自做国旗则是为了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作为旁观者,我们都会为有这样的乡村教师而骄傲。
“红旗”这一意象让我们再次重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于边远山区来说是一种奢望,随着国家从多方面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开始,《地气》中令人唏嘘的场景即将成为历史,新的教育现状正走向公正、公平、合理。
电影《地气》中两次出现土地爷爷,第一次是翠花送德库到城里打工后,立刻来到土地爷爷面前将心里的愿望说出来,希望德库挣钱后能将自己的病看好,她将来也能生个儿子。第二次是李苗在狗蛋即将和老师到山下参加考试的时候她到土地爷爷面前祷告,希望儿子能考出好成绩,两个女人的期盼都是关于“儿子”,一个希望生儿子,一个希望自己儿子有个好成绩。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流行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古训,因此,《地气》中的两位女主角到土地爷爷面前许下的愿望都和儿子有关。
在乡村生活中,“土地爷爷”这样的“神”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人们有期盼、希望时,往往寄托在它身上,来鱼因为有儿子,所以处处理直气壮,在背后耻笑德库“日能个啥,种地的在老婆肚子里一粒粮食也种不下”,李苗也当众骂德库是“绝户头德库”,这是对德库和翠花莫大的侮辱,没有儿子让他们说话都没有底气,德库曾埋怨翠花说“母鸡还知道下蛋,猫狗还知道个二八月,甚东西能把你的肚子弄大?”传统的生育观在农村根深蒂固,电影《地气》将这一现象真实地呈现出来。
在民俗研究中包括民间信仰,对“土地爷爷”的崇拜是当地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无话不谈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少,在电影《花样年华》中,主人公就是将埋藏在心中的秘密对着树洞倾诉,李苗和翠花则选择跪在土地爷爷面前祈祷,不同的行为方式但都指向人类心灵中共有的企盼。
电影《地气》通过将灯、鞋垫、红旗、土地爷爷等意象的描绘,深入阐述有关城市与乡村、爱情、教育、信仰等让人们深思的话题,民俗意象的设置让人们领略到浓浓乡土气息的同时,更多是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话题。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95.
[2]陈培湛.新时期中国电影民俗意向描写的启示[C].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2006.107.
(责任编辑史素芬)
I207.351
A
1673-2014(2016)03-0048-03
长治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葛水平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研究”(201503)。
2016—02—19
杨华丽(1979—),女,山西昔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影及广播电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