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电影产生及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6-03-28 06:49刘新业
传播与版权 2016年7期
关键词:影视受众发展

刘新业

试论微电影产生及发展的时代背景

刘新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这一特殊的影片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微电影不仅成为广告商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的重要形式,而且众多组织和企业逐渐参与微电影制作的热潮之中,同时也为独立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了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平台。

微电影;科学技术;受众需求;资本市场

[作 者] 刘新业,硕士,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微电影(Micro Film),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低门槛发展而流行起来,目前已经成为新媒体平台上一种非常流行的视频形式。很多爱好电影的年轻人特别是影视类院校的学生纷纷参与微电影的创作中,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发布自己创作的短片,展示他们的视觉艺术。因此近年来新媒体平台上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为传统影视产业领域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和挑战。相较传统的影视,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离不开三种力量的支撑:一是技术力量;二是受众需求;三是资本市场的变化。

一、科技的进步更新是微电影产生的强大支撑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教授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所要求的,不只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既往是技术。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为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技术的革新也成为推动传播媒体变革的助推器,从报纸、电影、电视以至现在的新媒体,这些媒体的出现和发展都与当时的先进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电影是19世纪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最神奇发明。它广泛运用了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科技成果,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生动逼真的声画艺术世界。意大利影评人、电影理论先驱卡努杜将电影称之为继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之后的第七艺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电视开始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影成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成为采用科技手段,传达艺术美的形式。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影视技术的更新发展,影视制作开始逐渐摆脱传统技术的瓶颈羁绊,形成了以短小、精悍为主的微电影形式,甚至已经作为一种生产力发展成为新型的产业结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成为支撑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其融合和发展成为构成数字新媒体发展的技术平台,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现阶段的微电影在内容制作、渠道传播和价值体现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在影视拍摄与制作的早期,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得影视创作一直局限在专业领域,而个人或团体几乎无缘于影视创作。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摄像设备不仅小巧轻便,而且拍摄画面清晰。同时,计算机非线编系统的普及,也使得影视制作走下神坛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利用数码影像设备进行微电影创作已经进入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高清单反相机和数字计算机的更新发展,使得大众化的影像拍摄和后期制作突破了影视制作的技术瓶颈,在质量上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微电影发布的技术门槛和运行成本几乎降低为零,只需要简单地操作就可以实现随时的发布、共享和交流。微电影正是基于数字新媒体技术、影视技术等的强大支撑而应运而生,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而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二、受众需求是微电影产生的不竭动力

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动力和原因,其产生和发展与受众的需求改变有着密切关系。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曾将受众比作在自助餐厅就餐的顾客,媒介的作用就像自助餐厅一样只为顾客(受众)提供尽可能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顾客(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顾客(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威尔伯·施拉姆认为顾客(受众)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技术上的创新一旦和社会的公众需求建立紧密联系,就有可能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并且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充满戏剧性变化的“微”时代:社交沟通的微博、微信,文学中的微小说,影视中的微电影。信息时代的“微”文化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尤其是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和兴趣已经发生改变,这种需求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纵观信息革命后的影视发展,从技术层面上看,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飞跃,但从受众需求的角度看来,可以理解为当时人们对信息的实际需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决定着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同样也决定着社会满足其需要和满足所做的改变和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提升至90.1%。移动互联网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内容化、碎片化、移动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构成了人们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3.2%,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05亿。网络视频用户的整体规模增长,显示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受众对视频需求量的增长。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用技术的手段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就成为微电影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技术的更新只是加速了对受众需求的实现过程。

微电影处处体现出的“微”特点,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快餐文化导致人们对碎片化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所有冗长和深刻的文化产品成了人们闲暇时光的奢侈品,相比动辄千百页的经典名著,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简单便捷的新媒体传媒工具浏览一些短小精悍的信息,获取最直接的内容核心。而微电影免费、简单、形式灵活的特点更贴近现代人的收视习惯和生活习惯,受到现代人的青睐。首先,微电影的时长并没有明确的限制要求,从十几秒到几十分钟的时长,可以利用任何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微放映,同时微电影的投资和放映、制作效果也有简短精练、一语道破的戏剧效果,这些特征都成为微电影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

三、资本市场的变化是微电影产生的能量源泉

除受众对微电影视频的需求之外,资本市场发展需求也是微电影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三网合一”的快速推进,除了热门的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外,IPTV、手机视频、光纤宽带等各种软硬件技术、设备产品以及解决方案也快速涌现。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们生活形态的变迁,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媒体行业还将会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功能,新媒体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移动3G、4G的应用和研发给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传统影视行业的增值乏力和政府对新兴媒体发展的关注与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向新技术所支撑的新兴媒体行业流动,投入与新兴媒体行业发展相关的领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文化产业资金流入3241.8亿元,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与影视文化产业的并购融合。因此随着我国国内网络环境全面提升和视频网站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国内网络视频用户已经达到5.04亿,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影视文化精品,尤其是需要适合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优良作品。成本小、周期短、题材多、时长短的微电影就成为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宠儿。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传统的影视文化产业领域,影视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随着广告商对新兴媒体的优待和受众的实际需求,很多的商业微电影也可以把产品特点和品牌理念通过精妙的故事相连接,一方面能够满足广告商的诉求,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好的艺术品位,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流入微电影创作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平台开始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便利,如爱奇艺不仅开设有专门的微电影频道,提供海量高清的微电影播放平台,而且也投资拍摄属于爱奇艺自己的网络视频。同时,微电影的小篇幅符合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工具的快速传播特征,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用户可以在观看完视频之后转发微电影,分享到其他的社交软件,更加大了微电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传播技术与文化变迁互为因果,技术产生于文化,之后再作用于文化。因此,只有把传播技术、社会需求和资本变迁同时纳入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科技进步是微电影产生的基础保障,受众需求是微电影发展的原动力,资本市场是微电影发展的能量之源,传播技术与人文发展才能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才能促使微电影的发展向前走得更远。

[1]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沈娟.微电影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5(32):256-258.

[3]王鲁美.浅析我国微电影的广告营销模式[J].戏剧之家,2015(13):122-123.

猜你喜欢
影视受众发展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视风起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影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