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胜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党报党刊宣传统一战线策略研究
张建胜
[摘 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并主导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做好今后党报党刊宣传工作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抗战这一特定时期的党报党刊宣传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以使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报刊宣传工作更好地为巩固和发展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关键词]抗日统一战线;党报党刊;党性;群众性;宣传策略
[作 者] 张建胜,河南科技报社高级编辑。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经中共中央批准,自2015年5月18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实现自身的革命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并主导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的一面伟大旗帜,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史,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空前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做好今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
现今中国面对国内外发展局势,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并存。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高对党报党刊宣传统一战线策略经典研究的现代认识,意义重大而深远。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为使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宣传工作更好地为巩固和发展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注重和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宣传统一战线的经典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实现全国民众总动员,实现政党地位合法与公开创办党报党刊合法,倡导并促成实现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从“四一二”到“七一五”的白色恐怖时期,大批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大批支持、同情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民众遭到血腥屠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及其出版机构一概被国民党查封,就连中国国民党左派办的报刊及其出版机构也被查禁或“改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占领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的“西安事变”等社会大事件,激起全国抗日舆论空前热潮。
为抗日救亡实现全国民众总动员,1931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公开发布《为国民党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号召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中国国民党的投降政策。1937年7月23日,针对中国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国民党必须立即取消其在1931年1月31日为迫害爱国民众和中国共产党人而制定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1933年1月19日为压制中国民众言论自由而制定的《新闻检查条例》,明确提出全国人民除汉奸外,都有抗日救亡的言论与出版自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民众一道,经过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具体阶段持续不懈地努力,在1937 年9月22日,中国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对日抗战的方针和主张,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并主导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由此,也一并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与效果。
(二)坚持党对党报党刊的领导,艰苦创办党报党刊,更改党报报名,适应抗日统一战线需要
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党报的领导,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张闻天、博古、周恩来等组成的党报委员会。1937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国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把红军时期陕北当地唯一的一份党报《红色中华》的报名,改为《新中华报》。不久,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9日,《新中华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把《新中华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抗战最困难时期在延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大型党报。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的全国抗日斗争处于最艰难时期。一是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对抗日根据地加紧封锁,公开疯狂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二是侵华日军主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三是华北地区连年发生自然灾害,遭遇水、旱、蝗灾,民不聊生。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有效保证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决定从1941年5月16日起,将《新华日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大型党报《解放日报》。中国共产党党报的抗日宣传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37年4月24日,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1939年10月4日,在延安创办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
(三)坚持党报党性、群众性原则立场,改造党报,全党办报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对所办的党报进行对照检查和改造。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党报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党报的首要任务是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报的内容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和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和群众生活,不当国外舆论机构的传声筒;办好党报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关注党报所要刊登的内容,必须加强对党报编辑的指导和对编辑部的管理工作,重要的文章必须刊登在报纸显著的重要位置;党报要有战斗性,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门办报,党政军民各方面的负责人要经常为党报撰稿,建立联系广泛的通讯员和特约撰稿人队伍,欢迎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稿;改造党报文风,党报刊登的文章力求简洁,通俗易懂。
对《解放日报》进行改版,这是因为《解放日报》在办报初期,偏离党报党性原则立场,充当国外舆论机构的传声筒。如: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号,头版头条刊登的是《苏援华坚定不变/英美态度殊堪注意》。其中,头栏标题“苏援华坚定不变”为特大号字体。毛泽东撰写的《发刊词》,刊登在当日《解放日报》头版的左下位置,“发刊词”字体比“英美态度殊堪注意”的字体小两号。
1942年2月6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是《英内阁局部改组》,《中共中央通过根据地土地政策》刊登在第3版头条。土地政策,对千千万万农民来讲是赖以生存的根基维系,对共产党来讲是发动和带领千千万万农民革命的法宝,关系着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切身利益,会引起国内外关注中国共产党利益指向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策,也占据不了党报的头版头条位置。
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党报宣传中不能始终如一地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党领导的抗日斗争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后果。特别是在发生“皖南事变”惨案后,《解放日报》在刊登有关抗日问题的多篇社论中,混淆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条路线、两种方针、两种政策根本性质不同的界限,抬高国民党贬低共产党,盲目宣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思想。如1941年7月8日刊登的《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的社论,1941年10月10日刊登的《国庆纪念》的社论等。
《解放日报》改版,是为了党报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增强党报的党性与群众性。要使《解放日报》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靠报社本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级党组织对党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毛泽东在1942年2月指出:我们的党报不能反映党的消息的原因,不仅是报纸本身的缺点,还是延安各级党的机关要负责。1942年9月,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提出:“党报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部分,办好党报是全党的事,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全党的事要全党来办。”自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党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指导思想。
(四)“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的论断,仅此一例,充分证明了党报党刊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共产党人》虽然创办的时间较短,从1939年10月至1941年8月总共出了19期,但在那个全民统一抗战的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共产党人》刊发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的论断。《共产党人》创办的重要性和发挥的重大指导作用,仅此一例,足以证明。
《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全民统一抗战的全国时局发展指导要求创办的党内刊物,其创办目的与针对性十分明确,创办的急迫性十分显著。一是当时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其发展烈度日趋增强,典型的事件公开发端于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政府自全国统一抗战以来在政策上做出重大转变。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中国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战和反共,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政策的重点由对外抗日转向对内反共,设立“防共委员会”,会后立即制定并秘密下发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沦陷区防范共产党活动办法草案》等一系列反共文件。二是在这个极其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和动员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全国抗日民众和抗日武装力量,高度警惕和防范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避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在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中遭受意外的巨大损失。历史真的如此。自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在冀鲁豫等地袭击中国共产党抗日后方领导机关,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官兵,反共活动日趋猖獗,随后爆发了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反共高潮。三是在这个极其特殊时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更加迫切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带领最广大民众并争取其实现自身最大利益,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布尔什维克化的、全国性的大党,必须有专门的党内刊物用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