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飞
因文施序越说越明
□陈燕飞
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如何把说明内容安排得条清理晰呢?合理选用说明顺序是关键。说明文主要有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我们可根据文章内容、写作需要和构思特点来安排说明顺序。下面就具体谈谈在说明文中如何巧妙合适地选用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含程序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介绍某类物品制作过程,说明生产技术、历史发展、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可以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例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选自《中国石拱桥》)
这个片段运用三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从最早的旅人桥(公元282年),到赵州桥(公元605年左右),再到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遵循了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例2: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选自(故宫博物院》)
这段文字以朱漆方台为中心,运用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和作用。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例3: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选自《中国石拱桥》)
这里介绍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从主要到次要进行了说明,给读者清晰的印象。又如学生作文《一年为什么有四季》,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先说明四季分明的季候特点,然后说明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让读者明白一些科学知识。
有些说明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但在局部内容上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
例4: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选自《实至名归话“襄阳”》)
这篇文章全文说明了“襄阳”改名的原由,但选取的一段文字运用了时间顺序讲述了“襄阳”名称的历史沿革,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襄阳”作为行政区域冠名的演变过程,从古至今“襄樊”长期称“襄阳”。
也有些文章虽然整体采用了时间顺序,也可以在局部运用逻辑顺序,比如:
例5:酸菜之所以酸,基于乳酸菌通过对白菜、青菜等多含维生素的蔬菜的发酵和一系列营养成分的变化。蔬菜的营养成分充分转化为葡萄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吃起来香脆、细软、味甜而酸。在酸菜的制作过程中,同时会分泌出一种白色液体,因味酸适口,所以也叫“酸汤”。酸菜和酸汤都是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佳品,还是宴席、早点的必备菜之一。
(《酸菜》片段)
这篇文章在介绍“酸菜”的制作工艺时,采用时间顺序,但在局部内容上就采用逻辑顺序说明酸菜为什么会发酸,清楚说明了其中的科学道理。
同样一个说明内容,可以选择的说明顺序也不是唯一的。请看下面以《书包》为对象进行说明的两个片段:
例6:外层是我放一些杂物的地方,如:卫生纸、发票、纸张等。这里通常乱哄哄的,总也整理不好。中层位于外层与内层之间。它是这个包中最大的地方。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如果去补习班的话,就把书放在这一部分。有时去姥姥、奶奶家,我就把零食塞到这儿。
(《书包》片段)
例7:还记得我们70年代学生背的书包常常是薄薄的布包,偶尔有令人羡慕的用花布做成的书包,学生背着很风光。到了80年代,书包的种类和颜色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布的、皮的,突破了以前黄色的单调色彩,可以说是色彩缤纷,它也不是薄薄的了,增厚了不少,当然它的容积变大了。走进90年代,书包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变长增厚,而且包带的数量也有了变化,由原来的一根发展到两根甚至四根,有的还在腰间配根“保险带”。
(《书包》片段)
例6采用了空间顺序来介绍书包的结构与功用特点;例7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明不同时代学生书包的典型特点,告诉读者书包的演变历史。当然,还可以采用逻辑顺序,先说明书包的外形,再说明其功用,最后展望其发展。
总之,写作说明文时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可以让作文条清理晰,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