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拟像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发展

2016-03-28 03:17弓雯雯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布景舞台艺术实物

弓雯雯

浅论拟像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发展

弓雯雯

图像和传媒向数字化方向的转变加速了现代社会向后现代拟像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的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视听符号成为拟像社会中艺术形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舞台艺术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拟像在舞台艺术制作与管理中的运用和拟像对舞台视听效果的影响,对舞台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拟像;舞美设计;数字化

一、拟像运用和发展概述

尼葛洛庞蒂于1994年提出“数字化生存”概念,一场数字化革命席卷全球,虚拟数字艺术也逐渐成为当下的主流艺术形态之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普遍运用将图像带入拟像时代,实现了表征的精确化和完美化,使现实与摹本在拟像面前失去了原有的效力。正如鲍德里亚提到的,拟像和仿真的东西由于大规模地类型化,取代了原初最真的东西,世界因此变得拟像化。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发展史上,从写实绘画到数码技术处理过的写真照片,到现代MV、电视广告等,拟像一直都被人们所追求,人们不断地希望通过精确、完美的复制达到对艺术文本尽善尽美的制作诉求,满足艺术工作者在不同场合的同等需要。

3D、4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使用,让人们切身体会到拟像带来的独特魅力,并在影视、绘画、展览演示、广告包装、网络广告、在线影音、电子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媒体行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电子图像长于再现实物不擅长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然而虚拟现实等媒介的使用可突破时空限制,使受众在视觉上产生幻象,达到身体和心灵的穿越,从而对人的视听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舞台美术设计和管理中,从实物装置到无实物布景,从人工编排到智能化编排,从以人工经验为主的机器检测到机器智能排查等,速度和效率达到最大化,并且将虚拟数字艺术的超真实拟像手法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领域中,能使受众享受更加丰富的视觉、知觉盛宴。

二、拟像在舞台艺术制作与管理中的运用

(一)节目前期编排拟像化

在大型文艺会演中,参与人员多,场地大,编排复杂,单靠人工排练耗时耗力,在节目前期编排时利用机器能够降低主观性干扰,客观正确的程序化体系通过自动化确定演员站位,给每一个演出人员设定坐标并分区编号,电脑依据站位数据确定灯光动画效果,根据呈现出的三维效果视频,分配各个站位的演员动作,人工无需将每个人的动作一一告知演员,通过对演员的拟像,确定出一套虚拟方案,再通过虚拟方案转换成现实方案,实现现实到虚拟再到现实的转变,将虚拟构思呈现在系统里,反馈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虚拟技术解决,最后将实际效果呈现。科技的使用使人们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智能代替人工成为必然趋势。

(二)舞台布景拟像化

舞台布景是舞美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节目演出和表演视觉效果。传统舞台布景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剧本的需求,仿照现实事物和场景,利用各类材料制成可移动、可拆卸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资源和人工的投入巨大,制作周期长,适应性差。在小话剧、戏曲等演出中舞台道具和装置少的情况下,实物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就完成了道具的使命。但在大型歌舞剧、音乐剧、文艺会演中,所需道具繁多,背景画面变化大,传统实物布景已不能满足节目的需求。现代舞美利用LED屏幕,制作出可静可动的背景图案,成为舞台布景的主要形式,如音乐节、颁奖晚会、综艺节目的舞台背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大型画卷,仿照画卷的外形对它进行放大,结合LED和投影技术使画卷成为舞台。在此舞台上,各类表演使用的道具以及营造的视听感,很多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拟像,如太极表演使用到的纱屏以及模拟出的风声、水声等,而这种虚构往往能够产生实物所不能达到的缥缈感和虚幻感。又如在一些现代演艺活动的舞台上,实物布景已经完全消失,甚至连表演者也是虚构的,初音未来演唱会的成功举办,是虚拟偶像完全真实化的代表,达到了虚拟人物、虚拟场景、虚拟互动的效果,但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却是真实的。舞台布景从实物向虚拟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舞台设计发展的趋势,合理的虚拟布景在完成传统实物布景的使命时还能够达到比实物布景更真实的艺术效果,比真实更真实。

(三)舞美监督数字化

舞台效果是艺术与科技的集合体,良好的管理是表演顺利完成的保障。演员表演的时间控制、灯光开关的节奏把握、背景效果与节目的恰当结合等均决定了演出的效果。在现代大型晚会中,数字化监督系统以可靠、科学、便利的优势,代替了传统工人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主观把握。在表演前期,利用科技手段能够模拟演出时该场馆的温度、湿度和天气情况等,确定演出设备是否会受到干扰,如投影灯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自动关机,对演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表演前期准确地预测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成为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三、拟像对舞台视听效果的影响

(一)超真实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模拟过去曾经存在,仿照现在依旧存在,幻想未来可能存在,建立起虚拟形象和仿真的数字环境,而这种真实视觉环境却来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虚拟影像与真实影像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营造出一个非现实却又真实的环境,带给体验者超真实的视觉效果。观众已不仅是置身事外的观看者,更是该场景的体验者和拥有者。观众可以穿越到中华五千年前,也可穿越到宇宙太空世界,体验各类超真实的科幻场景,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科技效果带来的奇妙体验。2016年5月的上海草莓音乐节、鹿晗“2016Reloaded”全国巡回演唱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等均使用了VR技术。

(二)超完美的互动体验

观看者的体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演出的质量。传统演出以演员为主,如京剧、话剧的演出,观众只是一般的欣赏者,并没有亲自参与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观看者这一身份,反而更加追求身体快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共鸣和灵魂的契合。江苏卫视在2012跨年演唱会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达到周笔畅、邓丽君、梅艳芳和张国荣同台演唱的效果;春晚节目《蜀绣》中,多个李宇春同时表演使晚会达到高潮。这种超完美的互动体验使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观众的身心体验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完美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因此也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受到了各类团体和机构的喜爱。

(三)虚拟场景与真实情感的转换

拟像具有虚幻性,但能够为人们带来超真实的体验,进而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视听感受,通过幻象使我们与前人或后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传达艺术精神。3D、4D、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使用,让人们切身体会到拟像带来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电子图像长于再现实物而不擅长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然而虚拟现实等媒介的使用可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移情”使受众在视觉上产生幻象,达到身体和心灵的穿越,从而对人的视听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展览馆、纪念馆中,往往会通过蜡像和模型营造一个小的场景氛围,其实也是通过拟像来还原过去,目的就是让观众置身于情景之中。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晚会上,以往是通过讲述故事和放视频的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使观众“穿越”到战争年代,感受战火和血雨腥风,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中所体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四、拟像在舞台艺术运用中的思考与发展建议

舞台上运用虚拟技术营造的种种影像,是为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而诞生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科技影像,如何正确运用拟像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以真实人物表演为主的舞台上,如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合理恰当地使用虚拟技术能够起到服务节目、烘托氛围、升华情感的作用,但它始终是一种表现手段,不能够喧宾夺主,如果整场节目成为一场科技秀,那势必凸显科技带来的各种弊端。在以虚拟人物表演为主的舞台上,通过虚拟场景、虚拟故事等编排出符合社会价值观、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作品,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科技舞台艺术的宠儿,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炫目、短暂性刺激、快感的体验,其发展道路势必会随着时代发展和新科技的诞生而灭亡。

虚拟是对非现实的真实构建,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但它始终是虚拟的,还要以实际客观存在作为支撑。观众在欣赏时,由于受到年龄、教育、思想、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种拟像艺术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无法统一。针对该类现象,舞美设计者及其他相关工作者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在讲求艺术性的同时,更要紧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始终牢牢坚持舞美为演出服务、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以人为本,做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作为受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新型事物,既要紧跟潮流发展,有接纳新事物的心态,还要提高辨别能力,在虚拟事物面前要保持自我,处理好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在舞台艺术发展长河中,各相关行业工作者要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有乐于继承、敢于创新的态度,有立足现实、目光长远的发展眼界,共同促进我国舞台艺术健康发展。

[1]让·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3]张春波.现当代社会下的视觉艺术拟像[J].设计艺术,2012(3).

[4]王林生.拟像:创意的形式与消费的时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3).

弓雯雯,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布景舞台艺术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