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之下编校质量发展思考

2016-03-28 03:17刘甜甜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0期
关键词:编校众筹互联网+

刘甜甜

“互联网+”背景之下编校质量发展思考

刘甜甜

面对“互联网+”,编校具有了全景式的、跨界的和众筹的新特点。但在编辑还没有对角色转换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现了编校质量的问题,如编辑人员只注重“编”而不重视“校”、对技术过分依赖,面对这些现象,编辑应该继续坚守内容为王的精品意识,强化对出版的敬畏之心,成为信息的服务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互联网+”的新环境。

“互联网+”;编校质量;编辑

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至此也确立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这种巨大的变革深刻影响了编辑的工作思维。站在“互联网+”的十字路口,传统媒体也许可以借着风势飞得更高,也许会有不知道怎么选择的迷茫。面对新环境在传统媒体中出现的编校质量问题同时反映在了新媒体中。

一、“互联网+”背景之下编校的新特点

第一,全程编校。传统的出版行业当中,编辑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对内容也就是对文字的关注上,而在新媒体当中编辑则转向以内容为核心的全流程数字化再造的多个关注点。新型的编辑在处理文字的基础上还得学会处理图片、视频、音频等,编辑角色由以前的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分离转向融合共创。在这个注重视觉享受的读图时代,文字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而图片、音频、视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在进行内容生产时,编辑要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而确定如何让内容更好地呈现,如何选择更好的介质,如何更好地进行内容营销。[1]这便是互联网思维之下的全流程编校、一体化编校。

第二,跨界编校。“互联网+”的本质是跨界,如今,行业融合、边界模糊、信息交互成为新常态。互联网与零售、金融、教育、汽车等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如小米入股美的,万达与腾讯、百度合资成立电商公司,乐视与北京汽车的战略合作,等等。[2]这些行业和金融行业的融合,使“受众”向“用户”转变的观念成为这一现象的标志性理念。“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业由以前的内容提供转变为信息服务和信息整合,编辑的角色由传统行业的内容加工者转变为全媒体型的运营人员。新媒体编辑必须将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信息以一种具有可读性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跨界编校将要求新媒体编辑变为一个融合各领域知识和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杂家”。

第三,众筹编校。近年来,在众筹商业模式的影响之下,出版行业出现书籍众筹。从2013年8月徐志斌撰写的《社交红利》利用众筹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2013年10月知名主持人乐嘉撰写《本色》再度登上众筹网,试水成功。[3]通过众筹平台,书籍作者可以和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作者可以通过前期的读者反映来预估出版的数量,这无疑是一种出版行业利用互联网思维的成功模式。在编辑实践中,已经出现编辑将策划的内容提前放在网络中与潜在读者进行交流的现象,在一本书出版或者一个节目播出之前,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进行宣传营销,收取大众意见和建议也成为编辑团队管用的方法。在校对环节,也有的网络平台加入了读者校对的功能,如“多看阅读APP”中就出现了读者纠错功能。这些现象表明编校和策划一样也带有众筹的特点,编辑只有在网络世界中“眼看六路,耳听八方”,学会收集和整合信息,才能逐步培养出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编校质量问题

(一)重点在“编”,而不是“校”

在传统出版行业的审稿环节,严格遵守“三审制”,即责任编辑一审;主任、副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委托副编审以上人员复审;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终审。这是出版行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但即使在这样严格的审稿流程中,亦会出现一些图书质量问题,更何况在网络环境中呢?在数字出版的环境中,编辑为了赚取点击率,利用夸张、怪异、歪曲的手法制作新闻;为了迎合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要求,不加思索和审查就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这些网络传播的乱象,严重降低了网络出版的质量。这种只注重通过“编”吸引眼球,而不重视通过“校”赢取人心的做法凸显了网络社会中人们浮躁的心态。

(二)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使编辑的把关功能弱化,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下降

互联网社会中,每个人都作为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存在,这弱化了编辑的把关角色。因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一个偏技术的词汇,很多消息出现之后,便由大数据推送给用户,留给编辑审核和把关的时间越来越短。专业的编辑环节的缺乏使很多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开来,甚至会造成假新闻的传播。利用大数据抓取读者的兴趣点可以直接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这样做或许会造成的结果是将编辑把关与信息自由对立起来,一些新媒体还号称是“没有总编辑的媒体”,这种只是作为新闻搬运工的角色而存在的新媒体,失去了新闻制作的严肃性和专业伦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编校质量的下降。

(三)消费视野之下,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

在互联网技术为新闻的大批量生产提供可能性的环境中,我们似乎进入了信息的“消费社会”,新媒体作为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可避免地要被纳入消费体系。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论述,消费表现为生产的一个要素,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新时代,大众对信息有着强烈需求,这为信息的大批量生产增加了人为因素。传统媒体中具有较高门槛的文字和阅读被互联网技术转换为大众娱乐和消费的对象,而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方面,人们没有时间、精力和耐心去仔细阅读互联网信息;另一方面,像让·波德里亚曾经分析的那样,当丰富的物质因素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压来,催促人的精神特别是精神中最原始的欲望做出急速反应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倒回到原始时代,以最粗狂、最模糊、最简便的符号,作为连接物质和精神的中介因素。这种原始符号的出现和运作,不需要严格的逻辑认证和精密的思考。[4]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维不可避免地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平面化、无确定性、无深度性,成为现代技术影响之下人们的共同特征。

根据让·波德里亚的观点,在互联网社会大众形成的这种简单化的思维降低了他们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大众只是满足于“知道”更多的事情,至于信息当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则会因为互联网技术而被消解掉。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媒体所承担的传播文化的责任感被大打折扣,他们希望使用多媒体技术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当新闻也被当作“物品”一样消费的时候,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也就被人们抛之脑后了。

三、“互联网+”时代编辑角色转换新思路

(一)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精品意识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出版的流程、载体和表达方式有所改变,但变的是外在形式,对于其内涵来说则应该保持不变,如稿件质量、价值取向等,“内容为王”应该成为媒体永远的竞争法则。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出版社的社长胡绳曾经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出版要有门槛,如果我们把门槛放低,学术风气就会变坏。”这句话的精神同样适用于网络社会。实际上,不论时代怎么变,编辑的文化使命感都不能变。小米公司研发的移动阅读软件“多看阅读”自成立以来,其“精雕细琢做阅读”的态度成为它成功的关键之处。“多看”坚持编辑选书,所选的图书都必须符合它对阅读品质的追求,这种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赢得了读者的拍手叫好。

(二)成为信息的服务者

在新媒体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词叫作“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不但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规划、调研、策划、研发、测试、上线到营销、推广、运营、迭代等,而且负责协调相关资源,挖掘用户需求,并最终对产品经营负责。[5]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过程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选择和出版,可谓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在“互联网+”环境中,大众也进入了“阅读+”的状态,人们更加注重阅读的体验感。小米公司的“多看阅读”作为数字出版的典型,就为人们带来极致的服务。在“多看阅读”的个人中心里,可以看到书友圈和书评广场两个社交平台,在书友圈中读者可以通过关注书友,即时了解书友的读书动态。在书评广场,读者可以将自己的读书感想发表在这里,或者对自己所读图书进行推荐。这些个性化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极致思维,为用户在阅读内容的时候提供有品质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服务模式是融合背景中媒体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三)编辑要有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对传统出版的校对、出片、打样、输出、装订等烦琐的过程来说,新媒体出版的内容更正、修订、改版则易如反掌,甚至网络上形成了多级校对的新模式。互联网技术使出版过程变得更加简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新媒体编辑,造成他们不会严肃对待网络出版的质量问题,而这主要源于编辑没有敬畏之心。长期以来,人们对编辑有敬畏之心,是因为编辑是在做文化,传统的出版中出了差错,这些错误会随着图书传播开来,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媒体当中出了差错,这些错误会以更加快捷的速度传到世界各地,尽管它的更正相对容易,但这种错误所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可估量。无论时代怎么变,编辑对于专业的知识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不能变。

[1]段维,严定友.“互联网+”时代出版选题策划新思路[J].中国出版,2016(1):14-17.

[2]胡世良.跨界融合成为“互联网+”新常态[N].人民邮电,2015-09-18(006).

[3]武小菲.书籍众筹,问题与对策——基于构建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书籍众筹出版传播模式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4(9):10-12.

[4]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刘成勇.融合发展的矛盾分析与辩证思维[J].中国编辑,2015(6):4-8.

刘甜甜,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编校众筹互联网+
众筹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新闻众筹初探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编校手册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