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模养猪场如何进行疫病防控
近年来,我国农村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种转变为多种病混合感染,高死亡率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农村规模养猪场应当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健康生产,减少猪病发生,提高生产效益。
要求规模养猪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生活环境。定期对猪体外进行驱虫和对猪舍进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的发生;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环境条件;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绿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米宽的防风林。
1.消毒药浓度要适宜。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浓度过小,达不到消毒效果。
2.消毒要到位、彻底。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消毒速度要适中、喷洒均匀、采取喷雾的方式。
3.消毒要同步。在对猪场的消毒过程中,各猪舍应在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消毒效果不能最大化,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4.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要到位。如何对流、物流、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5.合理利用消毒池、消毒室。养猪场要设置车辆消毒池和人员进出消毒室,消毒池、消毒室消毒药的浓度要足够,定期更换消毒液,人员要走消毒室。
1.免疫程序要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生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可固定地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2.疫苗质量要过关。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要科学。猪场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要规范,保证疫苗质量,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要规范。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疫苗的领取做到详细的记录;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并在稀释过程中免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要合适;疫苗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充分摇匀;注射时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要保证,注射位置要正确,接种剂量要足够;疫苗流出后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头头免疫、一猪一个针头,避免出现打飞针;病猪、瘦弱猪推迟免疫,保证免疫效果。
引进猪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他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进行混群饲养。
规模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危及其他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对猪群保健,设立运动场、投放保健品等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发病频率高、危害性强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适当措施,有针对性地预防,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并起到对疫病的有效预防。
(王昌胜 吴海船 郓城县畜牧兽医局 2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