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选择※

2016-03-28 00:10课题组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都市民营企业供给

●课题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选择※

●课题组

成都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背景下,成都市民营经济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又存在必须充分利用的重要机遇。面对当前现实,成都市民营经济必须正视挑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通过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选择。

供给侧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选择

从中国发展现实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调整供需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必将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存在重要机遇。本文以成都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选择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成都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挑战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成都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逆势上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5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19.4亿元,同比增长372.6亿元,增速8.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3%。在发展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成都市民营企业数量也持续增加。2015年工商登记内资私营企业实有户数401426户,比2014年增长27.9%,登记个体工商户790617户,比2014年增长18.6%。与此同时,成都市民营企业就业贡献显著增加,2015年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吸纳的从业人员分别达191.3万人和155.7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加88.83万人、24.1万人,增速分别达到了86.2%和18.3%,民营企业为成都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税收角度评价,成都市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同样显著,2015年成都民营企业完成地税476.65亿元、国税406.67亿元,分别占成都市地税和国税总收入的50.6%和43.3%。

从总体上看,成都市民营企业发展尽管仍然面临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要改善等问题,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成都市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不足与外部环境变化相互交织,其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1.传统行业环境恶化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开,成都市正加速化解过剩产能与过剩库存,着力去除传统行业企业的金融市场负面杠杆。这些改革措施将直接使大部分身处“去除”行业的成都市民营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死威胁,大量质量不好、效益不高的企业将被迫清理出局。

首先,处于“去除”领域的大部分成都市传统行业民营企业,其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除少量财政专项资金适当支持的少量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外,成都市将全面压缩对这些“去除”行业的税收、利率优惠和财政补贴;对于“两高”行业,成都市采取“提高节能环保标准”的措施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同时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加速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已有经验证明,我国的经济改革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民营企业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较高的依存度,在当前背景下,处于传统行业之中的成都民营企业将面临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大量撤出的发展困境。

其次,这种不利影响会集中体现在“去除”领域的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减少上。一方面,银行的利率优惠、政府的税费优惠消失增加了民营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间接减少了企业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清理过剩产能,淘汰“僵尸”企业,会使不少成都民营企业职工下岗,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短时期内可能会下降,社会购买力下降,又会使传统民营企业的产品销售更加困难,资金链断裂,企业运作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因素考虑,将收缩对这些企业的贷款。这样,成都传统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将进一步减少。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使市场平台不断扩大,市场资源日益丰富,市场结构日益升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留存下来的实力较强的传统民营企业还是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新兴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果发展效益不好,都将面临被吞并、被淘汰的风险。

首先,处于“去除”领域的传统民营企业,成都市并不是“一刀切”式全部叫停;对于那些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传统企业,政府鼓励其兼并重组并给予政策支持。因此,面临 “去产能、去库存”压力的传统民营企业只有竭尽全力地充分整合企业有效资源,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蓉欧”铁路等战略政策优势“走出去”,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推动与有实力的外部企业兼并重组,才有可能使企业脱离困境、重获新生,否则,这些企业将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在争取生存的这一过程中,传统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性挑战无疑是十分激烈的。

其次,新兴领域的民营企业竞争也会异常激烈。从短期来看,新兴民营企业会加紧争夺从传统行业流出的有潜力的优势资源,并加紧收购有市场价值的外部企业,抢占企业发展先机;从长期来看,“互联网+”、“一带一路”、“蓉欧”铁路、四川自贸区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推出,使新兴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国外市场竞争不断强化,竞争者日益增多,竞争形式日益多样化,竞争变得多层次、多方向、快节奏。新兴民营企业想要抓住发展机会,就必须及时适应开放市场的需求,从创新、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软硬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实力不足的新兴民营企业将会被实力更强的企业兼并或吞并,同样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

3.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实现创新发展是成都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成都市民营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可能会面临来自创新资金、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制度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成都市民营企业可能会面临创新要素缺乏的困难。在创新资金方面,虽然政府鼓励一些创新性、战略性新兴民营企业发展,但是更加具体的在各个领域的资金支持政策还未落地。而且如果只有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对于新兴民营企业则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就创新技术而言,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成都仅有9家,民企中没有专利授权的占72.31%。因此,成都市民营企业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较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自身激励创新的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政府搭建的创新孵化平台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就创新人才看,虽然四川是人口大省,但并不是人才大省,其中高端人才相当缺乏,2015年全省产业高端人才不到全省人才总量的8%,人才激励机制中“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等问题突出,科技成果转化难、收益难。而成都市民营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就必须突破这些创新要素不足的瓶颈。

其次,就创新的制度障碍而言,成都市对“双创”的支持手段仍显单一,支持的范围不够广泛,成都市政府目前对创新的企业或个人多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的力度还不够大,政府激励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系统性。在鼓励创新时,政府往往是“主角”,而企业这个微观市场主体则成为“配角”,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形成创新效率低下、创新成果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成都市民营企业在创新时必然会面临来自制度障碍方面的挑战。

二、供给侧改革给成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

1.传统产业重获助力

一是成都市主要从化解落后产能企业、界定并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管增量控存量去房地产库存这三个角度,建立专项资金,减轻产能过剩程度,加快传统过剩产业的并购重组步伐。这能够减轻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为身处过剩产业困境的成都优势民营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为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政府鼓励加大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上和技术原创性上投入,加大在适应市场的高品质产品上有效供给。通过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社会综合成本费用的方式,让现有优势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去支撑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化解企业背负的压力,从而引导传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供需错位”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改善,成都传统民营企业发展经营的“旧领域”将演变出新的特色,会逐步形成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的供给市场,并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这将为传统成都民营企业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率及实现有效供给,尤其是给民营企业提升改造“旧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有效支撑。

2.新兴产业备受重视

一是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使成都市处于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将能便捷的获取更多发展资源。通过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成都市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必将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出,为提供中高端需求的民营企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从而使从事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有充足且廉价的资源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二是政府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撑。为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推动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政府对新兴产业企业研发给予最高100万元贷款补贴,对使用《成都市首台套及关键零部件目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产品,将给予使用单位采购金额5%,最高500万元补助。同时加强了企业品牌保护,加大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三是随着供给体系的完善,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原有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并促使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新产品,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这将为成都新兴民营企业打造发展新空间。

3.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竞争更加公平

一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手段主要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其中,国企改革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水利、电力、天然气、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对所有经济主体一视同仁,不对民营资本设置附加条件等这些政策将是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企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是国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也为民资进入很多产业领域提供机会。成都将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推动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此次的供给侧改革红利正是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并购重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而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不征收增值税。这些政策将为成都市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提供机会,促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公平竞争。

4.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一是为支持去产能,成都市积极推进优质过剩产能“走出去”,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这不仅可以缓解内部供需矛盾,也将为成都民营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是成都市政府采取对企业前期工作经费、保险费用、境外设备购置、场地租赁等费用给予补助;对使用本地名优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进口低风险产品实施简易检验程序等措施,也为成都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和扩大进出口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是供给侧改革在全国营造了创品牌的良好氛围,这为民企从制定国际标准、树立品牌方面走出去明确了方向。总之,供给侧改革为处于“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黄金交汇点的成都市,开启了全方位开放合作和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新的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成都民营企业必将开创全面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崭新局面。

三、成都市民营企业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从短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对成都市民营经济的挑战大于机遇,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成都民营企业将会在改革中会遇到诸多难题,在短时间内尽管有政策的支持,但仍然难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找到更好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但从长期来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都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自身技术改造,通过资本运营提升竞争力和成长性,形成比较完善的供给产业链,并挖掘潜在需求、适应现实需求,衍生新的市场需求,达到引领未来需求的状态。因此从总体上看,供给侧改革对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当前的关键在于,成都民营经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必须正视挑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以改革创新实现新的发展选择。为此,基于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现实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区别对待“去除”领域的民营企业

对于处于“去除”领域的传统民营企业要分行业、分区域有区别地加以处理,做好去产能、去库存的标准评判,不能“一刀切”式全部关闭停产。一是,对于去产能、去库存任务较重的钢铁、建材行业,政府应积极搭建“一带一路”、“蓉欧+”战略平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帮助民营企业消化过剩产能,刺激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盘活企业。二是,对于质量较好、效益较高的民营企业,政府应鼓励其转产或与其他行业企业合并,并继续适度地给予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竞争与创新。

2.实施更具针对性的财政政策

一方面,要利用紧缩的财税、信贷政策以及就业稳定基金等推进“去产能”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鼓励和引导性财政政策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以此来推进“补短板”工作。一是,财政部门可通过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二是,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有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发展,针对新兴产业前期投入大、研发支出多的特点,对于纳入新兴产业范围的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一定年限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或抵扣政策,以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

3.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成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政府或相关机构提供政策“保护伞”;一是,建立相关的投资促进机构,带领民营企业寻找商机;二是,提供细致的国别投资操作指南,让民营企业更多了解被投资国家的基本信息;三是,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让民营企业能利用工具,规避风险。此外,应尽快成立相应的民营企业抱团投资平台,企业和商会共同搭建“互助合作基金、互助周转基金、信息共享、特惠服务、交易撮合、政府支持”等服务平台,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发展,推进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

4.推进企业间联盟或重组

对于由于布局不合理造成的过剩产能,一是推动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二是推进过剩产能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的无边界重组,以此抑制和消化过剩产能。第一,鼓励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第二,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第三,做好贷款合同的重新签订工作,落实债权债务责任,积极防范兼并重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第四,支持相关机构或部门建立大数据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便企业选择其合适的合作或整合对象。

5.规范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对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第一,大力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一方面要促进国有企业淡化行政化,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淡化家族化,使混合双方处于平等的合作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第二,全力推进市场规则的公平开放透明。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看得见、进得去、走得好的‘线路图’,要对放开哪些领域、哪些行业、哪些国有企业,放开到什么程度,民营企业进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哪里累要,放开的行业企业要与具备什么条件的民营企业混合,民营经济如何参与国企投资项目、如何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等重要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政策规定。

6.提升政府审批效率

政府审批效率低下、中间成本高是当前成都市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对于缺乏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企业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对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能够管理的事项,政府全部移交。其次,推行外部评价,建立机构评价制度,推行第三方评估,加强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还需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行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审批难,审批多”的问题。

7.强化再就业和创业培训

一是鼓励下岗职工参加机构培训。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企业职工,在其自愿选择前提下,进行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并按照相应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二是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对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职业培训的企业,以及对工艺技术较为先进、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三是提供创业培训平台。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为有创业意愿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失业职工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创业培训项目,按规定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创业培训补贴政策。

[1]刘迎秋.供给侧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观点,2016(3).

[2]宋志平.多管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建材,2016(1).

[3]曹国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

[4]吴跃农.供给侧改革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6-6.

[5]张立栋.聚焦供给侧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J].中国民商,2016(01).

[6]张立栋.民企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会—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刘迎秋[J].中国民商,2016(01).

[7]郭玉晶,宋林.民营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轨迹—基于供给侧要素配置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1).

[8]杨耿业.破解民营经济困局的改革探索—以“劳动力成本、外贸运行、融资成本”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6(06).

[9]陈洪明.上海民营企业对供给侧改革有期盼[N].解放日报,2016-2.

[10]四川大学课题组.成都市“十三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Z].2014.11.

[11]成都市工商联.成都市2015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Z].

[12]刘迎秋,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大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社会科学战线[J].2013(12).

[13]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N].重庆日报,2016-7-8.

[14]僵尸企业:过剩产能的“核心”[N].中国产经新闻,2016-2-20.

[15]张杰,宋志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面临的困局、风险及对策.河北学刊[J].2016(04).

[16]许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研究.企业管理[J].2014(04).

[17]许光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1).

[18]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因、路径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6(05).

[19]潘文轩.化解过剩产能引发负面冲击的总体思路与对策框架[J].财经科学,2016(05).

[20]何代欣.结构性改革下的支出政策探讨[J].财政研究,2016(04).

[21]湛志伟.财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6(05).

[22]连太平.财政政策有效支持供给侧改革的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6(07).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16)06-0081-05

2016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6R10;成都市工商联委托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成都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及单位:课题组成员:蒋和胜,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谢永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袁悦,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袁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6-11-02

责任编辑 李 尚

猜你喜欢
成都市民营企业供给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