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中组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截至目前,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专项审核工作将持续至今年6月,内容包括领导干部的“三龄二历一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和身份信息。档案有重要信息缺失需补齐,互相比对后有不一致的地方,需标注进一步核查。
近年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事件时有报道。有的篡改“三龄”:年龄、工龄和党龄,目的在于突破选拔任用时的“三龄”限制,争取提拔或延长任期,以至于出现部分两三岁上小学、十四五岁参加工作的“神童干部”;有的篡改履历和学历,目的在于突破职级工作年限、最低学历等要求;有的则篡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
可以说,干部档案造假是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源头。中组部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是给干部档案来次“大普查”与“大过滤”。这只是阶段性动作,还得常态化地增设“监控器”和“防火墙”。干部档案之所以能够大肆造假,不只是管理疏松,还在于制度执行不给力,造假成本太低,对造假者缺乏震慑力,据说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更轻的则可能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风头过后照样升官发财。如此处罚随意性较大,显得轻描淡写,难怪今天刚查了个“易容者”,明天可能又会钻出一个“冒牌货”。
整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需由表及里,开展专项审核只是表,弥补制度漏洞才是里。这包括,对干部人事档案予以常态化审核,“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这是从严治吏的必然要求。每发现一起人事档案造假都要全程倒查,不仅查处当事人,且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视情况予以免职罢官乃至追究法律责任;将干部人事档案“晒”进网络,干部异地交流也能查询,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造假者难以“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