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卿 李著纲 张世宏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442200)
山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吴耀卿李著纲张世宏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442200)
为解决新形势下山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我们试验、探索山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通过规模化与机械化,最终达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等。具体的技术措施:选择好苗床,搭好育秧棚;苗床土选择和培肥;选好品种,备足秧盘;浸种催芽,精细播种;加强苗期管理,中、小棚育秧,适时移栽。通过育出健壮苗,为水稻获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育苗;秧苗管理;适时移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山区市县受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影响,务农劳动力极其匮乏,农民种田成本不断提高,种植效益逐渐下滑,田地撂荒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山区市县的公路沿线表现更为突出。为解决新形势下山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我们试验、探索山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通过规模化与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这必将对破解山区农业发展困局,加快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育出健苗、壮苗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前提。水稻集中育秧,一是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是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栽培的关键环节;二是简化了育秧环节,为务工、务农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三是可以统一品种,规范品种布局,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四是统一品种、培育壮秧、肥水管理、统防统治、提高产量等。
选择离大田较近、排灌条件好、运输方便、地势平坦的旱作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50,如采用智能温棚,多层秧架育秧,苗床与大田之比可达1∶80~100。如用稻田作苗床,年前要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腐熟培肥土壤。选用钢架拱形中棚为好,宽6~8m,中间高2.2~3.2m为宜,棚内安装喷淋水装置,采用南北走向,以利采光通风,大棚东西南3边20m内不宜有建筑物及高大树木。中棚管应选用4分厚壁钢管,顺着中棚横梁,每隔3m加1根支柱,防风绳、防风网要特别加固。中棚四周开好排水沟,秧田干耕干整,中间留80cm操作道,以利运秧车行车,两边各横排4~6排秧盘,并留好厢沟。
苗床营养土一定要年前准备充足,早稻按每667m2大田125kg(中稻按100kg)左右备土(1m3土约1500kg,约播400个秧盘)。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无残渣、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的园土、旱田或水田无除草剂的表层壤土,如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春耕的出田土。水分适宜时采运进库,经翻晒干爽后加入1%~2%的有机肥,粉碎后备用,盖子土不培肥。播种前育苗底土每100kg加入优质壮秧剂0.75kg拌均匀,现拌现用。盖子土不能拌壮秧剂,营养土冬前培肥腐熟好,忌播种前施肥。
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质、高产、抗倒伏的品种。在湖北省竹山县如宜香725、天优华占、中优85等。常规旱田每667m2大田备足硬(软)盘30张,用种量3.5~4kg,杂交早稻大田备足硬(软)盘25张,用种量2.75~3kg;中稻大田备足硬(软)盘20~25张,杂交中稻种子1.5~2kg。
4.1晒种清水选种,种子催芽前先晒种1~2d,晒种时勤翻保证晒种的均匀性,晒种可以减少病原菌,提高种子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用清水选种,除去秕粒,半秕粒单独浸种催芽。
4.2种子消毒种子先用强氯精等药剂浸种,强氯精是一种高效的水稻种子杀菌剂,它对种子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恶苗病有极强杀灭作用,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壮芽,以及预防烂种有一定效果,并能防止种子里含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禾苗徒长。一般使用量为1.2kg/100kg水。
4.3浸种催芽常规早稻种子一般浸种24~36h,杂交早稻种子一般浸种24h,杂交中稻种子一般浸种12h。种子放入全自动水稻种子催芽机或催芽箱内催芽。温度调控在35℃档,一般12h后可破胸,破胸后种子在油布上摊开炼芽6~12h,晾干水分后待播种用。
5.1机械播种安装好播种机后,先进行播种调试,使秧盘内底土厚度为2~2.2cm;调节洒水量,使底土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调节好播种量,常规早稻每盘播干谷150g,杂交早稻每盘播干谷100g,杂交中稻每盘播干谷75g;调节覆土量,覆土厚度为3~5mm,要求不露子。采用电动播种设备1h可播450盘左右(1d约播13.3hm2大田秧盘),每条生产线需2人,8~9人操作,播好的秧盘及时运送到温室,早稻一般3月18日开始播种。
5.2人工播种3月20-25日抢晴播种。播种前1d,把苗床底水浇透。第2天播种时再喷灌1遍,确保足墒出苗整齐。软盘辅平、实、直、紧,四周用土封好。先将拌匀有壮秧剂的底土装入软盘内,厚2~2.5cm,喷足水分后再播种,力求均匀,注意盘子四边四角,播后每m2用2g敌克松兑水1kg喷雾消毒,再覆盖细土,厚约3~5mm,以不见芽谷为宜。使表土湿润,双膜覆盖保湿增温。
6.1温室育秧秧盘摆放将播种好的秧盘送入温室大棚或中棚,推码10~15层盖膜,暗待2~3d,齐苗后送入温室秧架上或中棚秧床上育苗。
温度控制早稻第1~2天,夜间开启加温设备,温度控制在30~35℃,齐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单季稻视气温情况适当加温催芽,齐苗后不必加温;当温度超过25℃时,开窗或启用湿帘降温系统降温。
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80%~90%。湿度过高时,打开窗或换气扇通风降湿;湿度过低时,打开室内喷灌系统增湿。
炼苗管理一定要早炼苗、防徒长,齐苗后开始通风炼苗,1叶1心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使秧苗适应外界环境。棚内温度控制在23~30℃为宜。盘土应保持湿润,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喷水保湿。前期基本上不喷水,后期气温高,蒸发量大,约1d 喷1遍水。通风炼苗不仅要看温度,还要看苗情、风力大小及方向,通过调节通风口的大小,控制室内温度,通风要在7∶00-8∶00以后进行,16∶00以前结束,以保证夜间温度。
预防病害齐苗后喷施1遍敌克松500倍液,1周后喷施移栽灵防病促发根,移栽前打好送稼药。
6.2中、小棚育秧保温出苗秧苗齐苗前盖好膜,高温高湿促齐苗,遇大雨要及时排水。
通风炼苗1叶1心晴天开两档通风,傍晚再盖好,1~2d后可在晴天日揭夜盖炼苗,并逐渐加大通风量。2叶1心全天通风,降温炼苗,温度以20~25℃为宜。阴雨天开窗炼苗,日平均温度低于12℃时不宜揭膜,雨天盖膜防雨淋。
防病,补水齐苗后喷2次移栽灵防治立枯病。盘土不发白不补水,以控制秧苗高度。
施肥因秧龄短,苗床一般不追肥,脱肥秧苗可喷施1%尿素溶液。每盘用尿素1g,按1∶100兑水拌匀后于傍晚时分均匀喷施。2.5叶是秧苗的离乳期,这个时期每隔5~7d喷1次,最多喷2次以保证后期的营养供应。
苗床除草应选用19%丁·扑可湿性粉剂,每袋30g,可用于40~45m2,采用毒土、喷雾法。注意苗床一定要平整,覆土要均匀,用药后不要浇水,以免发生药害。
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适时移栽。早稻秧龄20~25d,中稻秧龄15~17d为宜,叶龄3叶左右移栽,备栽秧苗要求苗齐、均匀、无病虫害、无杂株杂草,卷起秧苗底面应长满白根,秧块盘根良好。起秧移栽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2016-04-13)
[1]李著纲,王恭平,熊飞.种价“虚高”形成原因及对策.中国种业,2009 (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