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农村经济管理站 蒋文杰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商丘市农村经济管理站 蒋文杰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面对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日益增多,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主要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农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都呈加剧趋势。若多种灾害同时发生或连片发生,将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严重降低,减产幅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每年因旱灾平均损失粮食300亿kg,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已经持续30多年的华北地区干旱问题在未来10多年内仍不会有缓解迹象。同时,南方雨量丰沛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也日益凸显。
在全球变暖对农业的若干重要影响中,知之甚少的是极端气候的可能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干旱、洪涝、高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有文字记载的严重旱灾是1 056次,严重洪灾1 029次,泥石流、滑坡、台风、尘暴、病虫害等也很常见。现在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影响最大的是旱灾,其次是洪涝和风雹灾害。中国最近15年农业自然灾害主要为水旱灾害,旱灾与水灾成灾面积分别占同期播种面积的17.6%和8.1%。各省旱灾成灾比例一般为5%~19%,水灾为2%~10%。气温升高会增加地面水分蒸发量,从而进一步增加旱灾发生的几率和强度。气候变暖还会造成大气环流异动,造成局部区域在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形成水灾。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有全面持久的国家政策支持。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政策,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能力和产出能力
从整体来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所以,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不断扩大丰富水源和土地条件较好地区的灌溉面积,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着力投资治理大河、大江、湖泊,努力完成一批水利骨干及配套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农田整治,推行沃土工程,加快改造中低产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补贴。
(二)推进低产农田整治,土地复垦,提高农田利用率,建设稳定、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农业与自然天气的关系紧密相关,干旱和洪水等天灾很容易使脆弱的农业损失惨重,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农业保险替他们分担压力。同时,要根据丰年、歉年的区域粮食生产情况,逐步建立粮食生产、需求、储备、市场动态及突发事件跟踪的监测预警分析制度,做到胸有成竹,确保随时有粮可用。
(三)完善粮食直补和奖励政策
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专项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对粮油主产省、县、区的奖励政策,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为加快土地流转和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层要专门成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作为规范和激活土地流转市场的桥梁,为群众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服务工作,鼓励适度发展规模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保证粮食生产逐年增收。
(四)产业化支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要构筑以粮食为中心的产业化加工、储运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粮油批发市场、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等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提供政策保障。科学技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和长期因素,我国的农业科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改造优化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建立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科研攻关,实施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提高生物育种的研发能力和扩繁能力。同时,建立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备体系、精深加工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是保障粮食增产、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
粮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扩大优势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将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各地优势充分发挥,加大对粮食优势产区的投入力度,为粮食增产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