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与国家治理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6学术论坛观点综述

2016-03-27 18:55徐玉德
财政科学 2016年9期

徐玉德 韩 彬

会计、审计与国家治理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6学术论坛观点综述

徐玉德 韩 彬

为了促进转轨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大国财政和大国会计理念,充分发挥会计、审计在国家治理和财税体制改革中的职能作用,加快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6年8月26日,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6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学会会长朱光耀发表了题为“强化会计作用,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主旨讲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和财政部会计司副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王鹏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世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傅俊元、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杨雄胜教授、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李守武分别发表专题演讲。本次论坛以“会计、审计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并根据征集论文设立财务与会计、审计与内部控制两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涵盖政、产、学、研等不同单位和部门,会场气氛热烈,代表发言踊跃。总体而言,与会代表围绕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营改增”政策效应、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研究、审计与国家治理、内部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独到的学术观点和严谨务实的政策建议,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推动会计改革发展,服务“十三五”强国蓝图

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学会会长朱光耀发表题为“强化会计作用,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主旨讲话,他指出会计对于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完善国际经济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为合作各方了解经济业务情况创造了条件,为合作各方确定和分配经济利益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培养互信关系夯实了基础。其次,会计是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在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和完善全球会计标准等活动中,体现了中国会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方面体现了会计的积极贡献。再次,会计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有力支持。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宏观和微观管理中,无可替代地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最后,会计在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处理有关双边、多边经济关系,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会计还将继续发挥独特的作

用。此外,朱光耀副部长对深化会计理论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立足实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改革的需要,开展问题导向研究,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成效;二是要立意高远,提炼具有中国价值和世界影响的理论成果;三是要建好智库平台,为推动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奠定机制基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发表题为“宏观经济、资产负债表与会计计量”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应该尝试从资产负债表的微观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宏观经济发展。由于整个宏观经济是由众多企业细胞结合而成的,因此微观层面众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势必会影响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及其走势。而国际经济发展的金融化趋势成为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入手来理解宏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理论依据。在国际经济金融化趋势下,整个经济实质上转变成了一种融资到投资的金融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计,特别是会计计量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宏观经济变化的趋势问题可能都取决于选取何种计量模式以及如何计量。因此,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会计计量与宏观经济间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财政部会计司副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王鹏发表题为“会计‘十三五’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十三五”时期会计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会计的职能、工作手段、运行机制和服务对象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对会计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政府会计改革、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现代会计服务业发展等指明了方向;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人才强国战略和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健全会计人才评价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四是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战略实施,为我国深入参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全方位开展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发表题为“审计报告改革的意义”专题演讲,他在对比新旧审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报告改革意义重大,一是改革后的审计报告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改革后的审计报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三是改革后的审计报告提高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价值。此外,他还特别强调审计报告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财富,审计报告改革有助于挖掘审计报告的深层次内涵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与财务报表相配合,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正能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世定发表了题为“会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专题演讲,他指出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不是一个历史范畴,而是一个永恒范畴,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壮大。会计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管理系统,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宏观意义,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和良性循环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并最终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傅俊元发表题为“企业集团财务变革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结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发展历程和经营特点,从经营主体、管理手段、资本运作等方面就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应如何适应“十三五”改革发展需要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杨雄胜教授发表题为“魂归故里:价值‘碎片化’走向‘集成化’”的专题演讲,他从企业价值本质、价值驱动因素、价值创造、价值图谱

和价值管控等方面对企业价值集成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述,他强调企业价值的真正内含是持续获取内在利益主体的满意,并通过价值图谱实现行为持续改善的价值管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企业价值导航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李守武发表题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管理会计实践与思考”。首先,他认为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和企业内部管理创新是会计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他提出会计改革和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会计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三大挑战。最后,他结合兵器装备集团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发展。

二、深化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加快转变会计定位,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传统语境下的会计过分强调记录和反映职能,而人为地忽视和弱化了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会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补一降”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会计与国家治理是本次论坛研讨的重要议题。徐玉德和张昉认为会计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活动,它构建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共识性基础、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预期效能的发挥、提高了微观主体的治理能力。应以会计供给侧改革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现行会计法律,拓展会计标准的范围和内涵,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张曾莲和王卓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角度探讨了会计在遏制腐败与提升政府效率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利用2009—2013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他们发现政府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政府的信息透明度,而政府财务透明度的增强能够减少政府官员徇私舞弊的机会,进而抑制政府的腐败性。姜宏青和于红则对多元主体政府债务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她们认为当前政府债务会计呈现出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以部门为主体、以价值计量为核心的债务会计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债务资金流向、无法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权责,同时也不利于有效评价政府部门绩效。对此,她们提出应对政府债务进行重新分类,建立多元主体的政府债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并对债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以提升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能力和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陈献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本土视角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变革和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核算现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四个主要本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标,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体系。王仲兵选择《会计法》修订这一微观视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会计法》修订顶层设计的总体架构。他认为在“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会计法》修订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以满足宏观与微观管理的基本需求为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会计法》修订提供了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依托平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会计法》修订指明了市场化技术经济学方向,深化国企改革则为《会计法》修订设定了一种特定的商业模式情境。陈红等理论分析并实

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官员经历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以及官员在政府经济部门的经历或担任企业领导的经历均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企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混合所有制在盘活国企资源、提升国企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薛爱丽以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案例研究。她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灵活选用多种注资方式,将优质国有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及国有企业整体上市。

(二)坚持中国特色基调,推进管理会计建设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主要分支,同时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财政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建设与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系列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解读等重要文件,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因此,管理会计相关研究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议题之一。潘晓江从资本管理论入手,提出资本管理会计的管控公式与目标公式。他认为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企业会计实践的核心目标,与管控公式相辅相成。理想的会计计量目标公式应全面适应一般经济、经营、财务或资本的管理需要,并在对企业会计管控公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资本管理的会计目标公式。王卫星和张先治对我国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多视角解析。她们认为财务管理创新应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改革的要求,并分别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视角对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理念、领域、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苏自力则在“中国制造2025”颁布与实施的制度背景下,对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综合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应按照可控性原则对约束性成本和非约束性成本进行分类管理,形成适应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发展阶段和自身特征的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系统。李焕花研究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的融合与应用。她认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财务共享服务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并从组织架构、人员、系统和数据四方面探讨了财务共享服务融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有效策略。孙广彪和郑军则着眼于我国管理会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利用Agent仿真建模方法,对管理会计系统设计基本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在对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综合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全面开展管理会计活动,进而合理评价管理会计绩效。周鲜华等选取碧桂园集团为研究对象,从资金集中管理视角入手对总部联动账户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他们提出总部联动账户模式是大型集团企业进行财务共享、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有力手段和必然要求,有助于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实现财务共享。吴小红和章颖薇则以京东商城为例对B2C电商企业平衡计分卡设计进行了案例研究。他们在对B2C企业发展现状及平衡计分卡在B2C企业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B2C企业平衡计分卡,并进一步结合京东商城和平衡计分卡战略思维,具体演绎了平衡计分卡在B2C企业中的设计流程。

(三)反观“营改增”政策效应,释放税改政策红利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圆满完成,还作为政府普遍性减税的重要举措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改增”全面实

施以后,在初期试点中未被纳入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被全面覆盖。在此制度背景下,“营改增”的全面实施能否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等方面取得预期的改革红利,成为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心及研究的焦点问题。因此,“营改增”政策效应研究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议题之一。乔睿蕾和陈良华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入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她们通过系统考察“营改增”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现金持有价值的不同影响,发现“营改增”实施对处于成长期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缓解作用最为显著,而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而言此作用并不明显。同时,还发现“营改增”的实施会显著降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但是会提高处于衰退期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她们认为“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于优化企业资金配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崔婕和樊鹭对“营改增”全面实施给新纳入的房地产行业税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营改增”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业务核算难度。对此,房地产企业应规范账务处理程序,改革原有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使之适应“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赵建香和吴清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全面实施后餐饮企业对“营改增”的认知情况,深入考察了“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餐饮行业带来的影响。他们在对调查的100家餐饮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目前餐饮行业对“营改增”全面实施的税收认知度与理论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年营业收入水平接近一般纳税人的小规模纳税人的餐饮企业对“营改增”政策较为敏感,更愿意了解和认识增值税政策的变化情况。对此,他们提出应继续提高我国餐饮企业对“营改增”全面实施的政策认知度,将餐饮行业税收减负落到实处。

(四)关注资本市场会计研究,防范经济活动潜在风险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情景下,资本市场会计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会计作为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灵魂”,其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不仅仅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还是政府监管层治理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资本市场会计研究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议题之一。蒋心怡和唐雪松对信息披露质量及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她们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相关关系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少、持股机构数量较少和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李青原和黄威则着眼于被资本市场忽视的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所包含的信息,探究了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对股票投资回报的影响。他们对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未来股票回报越高,进一步在结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对冲策略也证实能够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获得显著为正的股票投资超额回报。张金若和刘溢就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孰能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选取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伴随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规则导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政策。此外,同时提供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减值政策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更高。对此,他们提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执行应该要求企业披露如何执行原则导向会计政策。张子余等则分析了我国企业不断增加的IT投资对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他们在考虑2007年会计准则变迁对可操纵应计项目

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以往研究不同,我国企业的IT投资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杜勇对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注入、大股东支持行为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发现大股东注入资产能够有效减少资本市场中大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关联交易,完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价值链,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高燕等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为切入点,对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的缘起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他们提出应辩证地把握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作用,理性对待资本市场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强化审计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大局

(一)加强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强健国家治理“免疫系统”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审计全覆盖”的思想,意在强调审计应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审计,特别是国家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监督并及时纠正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切实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康运转。因此,审计与国家治理成为本次论坛研讨的重要议题。朱晓文和王兵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署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审计检查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研究发现审计署二次审计能够显著改善社会审计质量,但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证实了国家审计在改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李青原和马彬彬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政府审计与独立审计定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认为,政府审计在影响独立审计定价方面存在两种对立效应,即溢出效应导致独立审计定价下降,而风险效应导致独立审计定价上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政府审计的风险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此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和市场化指数高的地区中。商思争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从信任视角探讨了审计与治理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的信任机制,而治理在本质上是基于制度的信任机制。现代审计是治理的基础与保障,是治理主体实现治理职能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审计专业人员代理的一种治理活动。唐滔智和李琬珩以村级干部腐败案件为研究对象,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案例研究。他们指出,在全国各地村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数量逐步上升的严峻态势下,实施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大对村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王颖和汤小莉则系统分析了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内涵、现状及路径。她们指出目前国家审计职业化仍然存在着国家审计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国家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她们认为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实现,需要从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设计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具体路径。邢维全根据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在抑制腐败、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期的制度背景下,腐败严重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内生的“免疫系统”,能够通过预防、揭示和抵制政府腐败,有效改善企业所在地的制度环境,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李越冬和周蕾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国家审

计在推进市场化进程、治理腐败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对腐败行为发挥着良好的揭示作用,审计问责机制能够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同时,市场化进程在国家审计治理腐败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国家审计能够通过促进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来进一步遏制腐败行为。曹文璋则运用空间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审计在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的积极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地经济竞争力存在空间依赖,国家审计对地方经济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提升作用。此外,孙志勇以铁岭县开展政策落实情况为背景,对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实地研究。

(二)拓展内部控制治理范畴,实现国家治理良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伴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研究逐步从企业经营微观范畴向政府治理宏观范畴延伸和过渡。因此,内部控制治理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议题之一。在内部控制与国家治理领域,池国华和王子龙对内部控制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他们认为,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的免疫系统,还是所有类型组织的免疫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着各社会组织单元目标的实现。国家治理良治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审计发挥作用,还需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其保驾护航。内部控制作为国家治理良治的重要衡量标准,一方面能够防止政府向纳税人过度汲取资金,另一方面有助于约束政府资金使用。唐大鹏等认为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和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管理成本报表体系的基础性要求。他们提出应在将运行成本分类为机构运转成本和政府职能成本的基础上探索分类管控措施,通过降低机构运转成本开支总额、提高政府职能成本使用效率的方式,实现管控政府运行成本的最终目标。此外,在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治理领域,夏雪花和宫义飞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环境、内部控制质量与薪酬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她们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薪酬差距越大,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市场化环境水平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进而证实了锦标赛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适用性。陈波则选取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控制、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案例研究。案例分析发现,管理层之所以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意愿较低,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披露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损害管理层潜在的私人收益。对此,他认为政府监管层应高度关注大股东控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为高质量审计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郑军和李程深入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应用问题,他们从高层梯队理论入手,构建“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企业绩效”的分析框架,并认为高层梯队理论特征能够通过与内部会计控制选择之间相互作用来反映组织绩效。

(三)细化资本市场审计研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审计署发布的《“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应密切关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运行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重大风险隐患,促进健全监测预警、压力测试、评估

处置和市场稳定机制,防范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审计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十三五”期间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资本市场审计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议题之一。邢春玉和张立民从公司财务报表估值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过程中所扮演的风险传递角色。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能够诱导公众对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市场价值认可方式发生转变。同时,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能够为公司的清算及风险调整提供增量信息。周泽将和马静选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视角,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事务所背景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发现独立董事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提升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存在事务所背景时此效应更为显著。宋夏云和尤宁则以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为切入点,对审计意见信息披露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披露的内容并未涵盖使用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企业上市前后发生明显的“业绩变脸”现象等几乎未被强调过。对此,他们提出应拓展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披露的内容,努力缩小“信息期望差”等政策建议。钱爱民和朱大鹏就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她们发现由于公允价值模式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疑虑,因此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审计费用水平较高。刘霞和刘翠英则分别实证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缩短审计报告与财务报告发布时间差以及提高审计收费。此外,丁含就正式审计契约自发重构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案例研究,他结合海联讯、国创能源和证通电子等案例,提出正式审计契约自发重构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提高后任审计师的审计费用、与后任审计师订立其他业务契约、改变后任审计师声誉机制等。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董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