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之做人要实

2016-03-27 18:48:07王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焦裕禄三严三实做人

文/ 王艳

“三严三实”之做人要实

文/ 王艳

做人要实,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修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绝非个人人品小事,更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福祉的增进与否。因此,做人要实,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着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对我们的党、对组织忠诚老实;对群众、对下属亲切平实;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节俭朴实。

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做人要实

在“三严三实”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做人要实”可谓是一个亘古不变且历久弥新的话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尤其如此。修齐治平,是先祖留给我们如何做人为政的大智慧。古谚有云,做官先做人。如何做人,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答案,即“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一、对党、对组织忠诚老实

领导干部做人要实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对党、对组织忠诚老实。每一位党员在入党宣誓仪式上,都郑重地宣读了誓词,其中就包括:“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忠于党,忠于组织,坚决拥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党忠诚,最珍贵的品格就是要敢讲真话

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敢讲真话,才能纠正错误的决策,才能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使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黄克诚和陈云正是我党历史上敢讲真话的楷模。黄克诚将军因其敢于直言,坚持真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面对1980年出现的否定毛泽东的思潮,黄克诚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正确评价了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纠正当时少数人所持的“非毛反毛”的错误观点,对于稳定民心、推动改革开放沿正确方向前进,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正是由于陈云的直言敢谏,使得1978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的原定议题发生转向,使会议最终成为一个拨乱反正、纠正错误的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推动了历史性转折的顺利实现。由上可知,作为高级领导干部敢讲真话,坚持真理,将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走向和前途命运;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敢讲真话同样重要,只有将实情说出来,如实向上级汇报,上级才可能真正地“察民情、听民意”,才能据此作出实事求是的决策,才能更好地调整政策以符合群众利益。

● 对党忠诚,最应当警惕的就是阳奉阴违的“两面人”

做“两面人”、搞“两面派”,究其根源,就是丧失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在其《忏悔书》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两面人生”。无独有偶,许多落马官员,都具有“两面人”的特质,诸如刘铁男、周本顺、季建业等等,这类人的欺骗性强,迷惑性大,对于党和组织的危害性更大。因为“两面人”官员一旦被揭露,会导致舆论哗然,有损于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党员干部不做“两面人”,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当今一些领导干部个人私欲和政治野心膨胀,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阳奉阴违,成为表里不一的“两面人”,正是源于理想信念的迷失。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对党的信赖。各级党员干部应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通过不断实践砥砺党性修养,最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中。

二、对群众、对下属亲切平实

领导干部做人要实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对群众、对下属亲切平实。领导干部以亲切平实的感情对待群众,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愿意接近、信任我们,干群关系才会密切和谐。领导干部以亲切平实的态度对待下属,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亲切平实,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备品质

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候,群众自有其评判标准。群众首先考虑的并不是你是不是一个好官,而是你是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应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群众,以亲切平实的感情来对待群众,使群众发自内心地信服、信任。惟其如此,群众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厚道善良、值得信赖的人,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尊重和理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一个对百姓亲切平实的典范。百姓对他的评价朴实真挚:焦书记人好。他见了群众遵守“三不说话”原则:一是不笑不说话;二是不叫大娘大爷不说话;三是不问寒问暖不说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把百姓当作亲人的那种至深至诚的感情。1963年的冬天,焦书记顶着狂风大雪,走访贫困户。在许楼村,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握住双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禄问寒问饥。一旁的老大爷问:“你是谁?”焦裕禄回答:“我是您的儿子。”老人哆嗦着手不停地抚摸着焦书记,热泪纵横。“我是您的儿子”,50多年过去了,这句发自肺腑的深情回答,今天听来,仍直抵人心,触动灵魂。

●亲切平实,是各级领导干部取得下属积极配合和支持的重要法宝

领导者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列宁明确指出,主要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现代管理学研究也表明,部属的积极性至少40%是靠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调动的。可见,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更重要、更持久。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为人亲切平实的领导者更容易赢得上级的认可和下属的拥戴。它与职务没有必然关联,其内涵是无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的,更具号召性、感染力。比如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远远超过他们作为县委书记、地委书记所拥有的权力影响力。《人民日报》1966年2 月7日刊登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记述了这样一个场景:1963年冬的一天,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简短朴实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焦裕禄正是以其人格魅力,赢得了下属的一致支持。

三、工作上求真务实

领导干部做人要实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工作上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注重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二是一心为民,苦干实干,不图虚名,取得实效。这两个层面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须臾不可分割。无论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还是解决难题,都应在调查研究、摸清实情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情况的解决路径,并且敢于担责,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各项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正是依靠绝大多数在工作上求真务实的优秀干部的带领和引导。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焦裕禄同志和杨善洲同志在求真务实这一方面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焦裕禄曾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朴实的一句话,体现出的正是其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焦裕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强忍病痛,带领群众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寻求治理天灾的科学方法,正是这种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求实作风和尊重规律、把握规律的科学精神,让焦裕禄在短时间内抓住了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兰考人民找到种植泡桐等治理水沙碱“三害”的良策。杨善洲同志同样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经常深入乡村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在调研中,他了解到很多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一次,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下属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善洲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在当前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弘扬求实务实的作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党员干部要扎根基层,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何谓正确的政绩观,正如杨善洲经常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对事业求真务实,做决策,做工作才能从人民群众愿望出发,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做实事,求实效,才不会热衷于“做虚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出现。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亟需建立健全科学、准确的评价政绩的考核体系,防止片面地把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以防止挫伤“求真务实”型干部的积极性。

四、 生活上节俭朴实

领导干部做人要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活上节俭朴实。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生活上节俭朴实,绝不是小事,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人之所以一步步滑向腐化犯罪的深渊,往往是从追求享乐、生活奢靡开始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物质生活看得淡一些,才不会以权谋私、权力寻租,才能够抵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才能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强调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启示我们,领导干部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要从日常生活的俭朴、物质追求的淡泊做起。每一位受人爱戴的优秀领导干部,无一不是生活上节俭朴实的典范。被称为“四有书记”的谷文昌,一贯艰苦朴素,他从渔民手中买来的一件旧大衣,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且,谷文昌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养成了清白持家的优良家风。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生活极其节俭,甚至可以用清苦一词来形容。经常吃的是白饭就榨菜,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和方便面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许多内衣打着补丁,连块香皂都舍不得买,他去世时银行里没有一分钱存款。谷文昌和孔繁森等优秀领导干部的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都有力地证明了俭以养德、俭以励志、俭以为民。方志敏曾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对复杂的考验与物质利益的诱惑,更需强调生活上的节俭朴实,更需要艰苦创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总之,做人要实,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修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又绝非个人人品小事,更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福祉的增进与否。周恩来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因此,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做人要实”作为毕生的追求,如此方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行之久远。

王艳,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政治 。

责任编辑 解梅娟

D261.3

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5.013

猜你喜欢
焦裕禄三严三实做人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做人,不要做藤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8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8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14:53
浅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握的基本点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8:25
试论新常态下“严以修身”的重要意义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56:26
人民呼唤焦裕禄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55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