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修泽睿
吉林省企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文/ 修泽睿
企业科技创新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弯道超越”、后来追上的动力源泉。目前吉林省企业创新存在着创新主体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对此,吉林省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吉林省企业;科技创新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就目前全省企业创新发展状况对吉林、四平、松原、通化、白山、延边和辽源等地企业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与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企业在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支撑和创新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
吉林省对企业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全省企业的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型企业不断增加。
●大型企业创新成效显著
大型企业科技投入逐年增长,校企合作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大型企业虽然有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技术基础和力量都相对薄弱,难以进行技术难度高、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原始创新,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创新研究效果好。同时,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全省科技型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快速增长。全省企业研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同时,新产品销售旺盛,市场占有率大。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小微企业创新乏力
在对吉林市、通化市和四平市322家小微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多年来,虽然一直强调自主创新,但很多小微企业对创新热情不高,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首先是创新意识淡薄,投入不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规模小微企业发展仍然拘泥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吉林市200家样本企业中,有176家企业没有任何科研经费投入,占比达88%;仅有24家企业有科研经费投入,占被调查样本的12%。在24家企业中,科研经费投入与上年同期持平的有8家,占比4%;科研经费投入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3家,占比1.5%;科研经费增加的企业仅有13家,占比6.5%。其次是创新途径有限,难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全部样本企业中,未获取任何新技术的样本企业187家,占比高达93.5%;与其他部门或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的企业仅有8家,占4%;通过技术成果转让获取新技术的仅4家,占2%;自主创新企业1家,占0.5%。获取科研成果的样本企业仅13家,占全部小微企业样本企业的比重仅为6.5%。即使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仍有66.7%的企业没有获取新科技成果。企业获取新技术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占24%,技术市场不完善占15%,缺少联合开发途径占9%。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获取新技术又存在诸多困难,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跨出升级的关键一步。再次是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抑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小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行业需求市场萎缩,企业成本过高,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但在考虑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突破方面仍然过于保守。在被调查企业中,95%的企业尚未考虑通过转型升级为自身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仅有5%的企业表示会考虑或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通过开拓新市场和扩大规模作为经营思路的企业分别占57%和16.5%,仅有6%的企业把技术和产品创新作为经营思路和突破方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企业转型意愿相对强烈,分别有11.1%和10%的企业致力于转型升级。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而不愿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也成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对创新认识不足,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低,此外有些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有些企业因为体制和内部机制等原因,存在短期行为,只看眼前利益,重模仿,轻创新。惧怕创新风险,求稳怕乱。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注重创新,创新意识不强。
●高层次人才不足,研发基础薄弱
科技研发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吉林省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南方寻求发展,造成人才培养大省却留不住人才的窘境,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空心化”隐患。同时,中小企业资金不充裕,不能为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金、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是造成企业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还存在因为待遇过低而使人才流失的现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少科研带头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保护不到位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法律保护制度不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产品刚刚投放市场,就被许多同质生产企业仿制,大量的“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干扰了企业的正常销售,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热情,制约了吉林省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经费不足,创新能力弱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科技投入,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但是受经费等方面的制约,企业创新步伐同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的技改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不能及时足额提取,获得的科技奖励不能及时拨付,许多企业还要依靠政府资金开展科研工作,距离科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财政扶持力度不够。有的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当地政府每年的扶持资金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企业的实际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吉林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吉林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重大技术突破和重点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持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发挥他们的集聚引领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差别价格机制,完善企业能耗、物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使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
●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各级党政部门要带头宣传本省品牌,为全省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更大的市场,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监管执法力度,制定和落实财政激励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同时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满足创新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自主创新离不开高精尖人才,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就是人才。要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增强科技核心竞争能力。强化激励机制,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增强更多的创新活力。
注释
文中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调查数据。
修泽睿,长春理工大学产业管理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
责任编辑 王宝珍
G279.24;G305
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