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湖县名优茶产地土壤适宜性及提高土壤适宜性的主要措施

2016-03-27 13:21余晓常周学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湖县天华产地

余晓常 周学军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太湖246400)

浅析太湖县名优茶产地土壤适宜性及提高土壤适宜性的主要措施

余晓常周学军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太湖246400)

对太湖县“天华谷尖”产地茶园进行土壤适宜性调查,采集分析土样,结果表明,太湖县名优茶产地茶园土壤肥力水平适宜茶树生长,环境特征符合茶树的适生条件。但施肥管理相对粗放,有机肥投入水平很低,施肥投入不够,应在耕作、除草与施肥等环节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太湖县名优茶产量和品质。

天华谷尖;土壤适宜性;土壤管理;太湖县

“天华谷尖”是太湖县名优茶的主打产品,其鲜叶产地主要处于北纬30°20'至30°46'和东经116°12'至116°30'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即现太湖县天华镇、刘畈乡、牛镇镇、寺前镇、晋熙镇等10个乡镇。“天华谷尖”是太湖县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特色品牌绿茶,具有形似稻谷、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天华谷尖”已是部优名茶、省名牌农产品,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2015年“天华谷尖”产量57.5t,产值1 932万元,茶叶作为太湖县山区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已纳入太湖县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规划蓝图,本文通过对太湖县名优茶产地茶园土壤的调查分析,试图从总体上掌握该类型土壤养分水平、施肥管理与土壤适宜性状况,找出影响太湖县名优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茶叶生产的合理区划和科学管理、加快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适合制作“天华谷尖”茶树生长的环境参考安徽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天华谷尖》(DB-34/T426-2015)及其他相关资料,确定适合制作“天华谷尖”栽培型茶树用地的自然立地适宜性指标:茶园土壤主要是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富含铝离子,pH值在4.5~5.5之间,表层腐殖质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海拔400m以上,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日照短、光照弱,特别是春季日照少,夏秋季日照多,春季漫射光丰富。

1.2研究路线与方法根据太湖县名优茶产地茶园分布状况,实地调查了天华、刘畈、寺前等3地“天华谷尖”最适产地典型茶场,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具有较大生产规模,调查的内容有:地形地貌、植被条件、气候特点、土壤条件、茶园立地条件、茶园施肥管理情况等。并对茶园进行取土化验,分别采集各茶场代表性茶园土壤样品,并根据茶园的面积和地形,决定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

2 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分级标准按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园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评价:Ⅱ级(尚可级)土壤,有机质含量15~20g/kg,全N含量0.8~1.0g/kg,有效磷含量5~10mg/kg,速效钾含量50~100mg/kg,质地包括砂壤、中壤和重壤;各类养分含量高于Ⅱ级标准上限值的为Ⅰ级(优良级),低于Ⅱ级标准下限值的为Ⅲ级(较差级)。

2.2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类型主要有硅铝质黄棕壤、砂泥质黄棕壤、硅铝质黄棕壤性土、砂泥质黄棕壤性土、硅铝质中性粗骨土与红土质粘盘黄褐土等6个土属。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达到Ⅰ级茶园的样品频率占81.24%,Ⅱ级占9.32%,特别是高山茶园、老茶园有机质含量较高,低丘平地茶园、幼年茶园含量稍低;全氮水平尚好,达到Ⅰ级茶园的样品频率占95.40%;有效磷样品全部达到到Ⅰ级茶园标准;速效钾含量达到Ⅰ级和Ⅱ级养分标准的频率分别为9.81%、82.35%;有效铜铁锰锌含量较丰富,土壤质地均属Ⅱ级。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平均值分别为4.73、25.79g/kg;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19.84mg/kg、97.53mg/kg;土壤养分状况可以概括为:土壤酸碱度适宜,有机质丰富,全氮含量高,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充足。土壤肥力水平适宜茶树生长,调查的茶园土壤普遍肥沃,土壤氮磷钾含量丰富,可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3施肥管理状况经调查,区域内茶园的施肥管理相对粗放,且地区间不平衡。有机肥投入水平很低,仅20%的茶园施用土杂肥或鸡粪作基肥;与普通绿茶产地茶园施肥相比,名优茶产地肥料投入量虽稍高但仍不够,茶园施肥调查数据表明,平均施肥量(N+P2O5+K2O)为12.29kg/667m2,加权平均为18.23kg/667m2,远低于45kg/667m2的标准施肥水平。施用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硫酸钾复合(复混)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规模种植户的施肥结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施肥次数相对合理;从施肥的养分构成来看,氮肥施用较为普遍,调查的N∶P2O∶K2O=1∶0.27∶0.33,与推荐的合理比例1∶0.5∶0.7有一定的距离。

2.4土壤环境状况茶叶产业是调查区域的传统产业,调查的典型茶场的共同环境特征全部符合“天华谷尖”产地茶树的适生条件:地处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坡度在25°以下,以10~20°起伏较小的坡地为主),空地附着物主要有铁芒箕、杜鹃、马尾松、厥箕、油茶、杉木等茶叶指示作物,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 200mm以上,年均温大于10℃,活动积温在3 500℃以上。以非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成土母质为酸性结晶岩风化的坡积、残积物)为主要土壤类型,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在0.8m以下。道路网、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基本配套,茶园附近没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

3 提高土壤适宜性的主要措施

研究区域的土壤符合太湖县名茶“天华谷尖”产地适宜性评价要求,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单产与效益潜力很大。土壤适宜性是贯穿于茶叶种植的重要因素,但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仅仅需要土地适宜性还远远不够。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地,耕作、除草与施肥是名优茶产地茶园重要的土壤管理内容,有其完整的技术体系,应采取及时措施以提高名优茶产量和品质。

3.1茶园耕作可以区分为浅耕和深耕两大类。浅耕应及时进行,且宜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1a中要进行多次,茶叶追肥之前,结合除草,进行一次浅耕,伏旱开始时进行浅耕,提高耐旱能力。深耕一般在伤断根系数量较少又能在较短时期内再增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挥有利作用的,达到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的目的,其耕翻深度一般多在15cm以上,视情可超过30cm或更深。

3.2茶园除草杂草是茶园生产的重要问题,必须根据杂草的种类组成及其为害特点,采用快速手段,抓紧有利天时,突击消灭或抑制,除草1a之内要多次进行,才能减轻其为害程度。人工除草是目前茶园除草的主要方式,化学除草具有效果好(杀草率达到70%~90%以上)、省工、省时、成本不高的优点,可适度推广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好、对人畜安全、对茶树没有影响的除草剂。

3.3茶园施肥应在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础上,适当增加肥料投入,控制氮肥总量,提高钾素,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控制后期氮肥用量,改善茶叶品质,优化茶园环境,注意氮、磷、钾三要素肥料的配合和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可结合茶树行间铺草补充有机养分,同时达到抗旱防冻保墒效果,在有条件的茶园,亦可结合灌溉实行水肥一体化,发挥肥料的增产、增效、提质作用。

(责编:吴祚云)

S572

A

1007-7731(2016)09-89-02

余晓常(1963-),男,安徽太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6-04-18

猜你喜欢
太湖县天华产地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坑人的柑橘
女神的祈祷
挺直腰杆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