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成 金淑颖 赵伟新 富 强(梅河口市园艺特产工作站 135000)
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吴广成金淑颖赵伟新富强
(梅河口市园艺特产工作站135000)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4.010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产物,马铃薯也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马铃薯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可以新鲜食用,而且还能够制作成多种食品,是目前广泛栽植的粮食作物。
1.1选用抗病优质种薯。优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选用春薯系列优质品种及克新一号、紫花白、荷兰15、早大白等。
1.2为了早出苗、苗齐、苗壮,在播前20天左右进行催芽,将种薯放在5~10℃的环境中2~3天,再把种薯放在向阳的房间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几天翻动一次。切块时以芽长0.5~1厘米,幼芽变为深绿色或紫色,根点突出时为宜。切块在播前2~3天进行,切刀严格消毒,切薯时应准备多把切刀,并把切刀用沸水或高锰酸钾水或酒精消毒,当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以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播。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土壤砂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平地与缓坡地块。忌重茬和选择茄科作物或白菜等为前茬地块,以防感染相同病害。
无深翻深松基础地块,通过伏秋深翻或浅翻深松,然后耙、耢、起垄、镇压,达到播种状态。黑土层较厚地块采用深翻整地,深翻20~25厘米,机械力量强的可深翻至40厘米;黑土层较薄地块可采用浅翻深松整地,浅翻18~20厘米,深松30~35厘米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也可以伏秋耙茬起垄,墒情好的也可春整地,春整地要在早春耙耢灭茬,达到播种状态。整地标准要求土壤细碎,土层上虚下实,垄向直,垄距及垄体高度均匀。
3.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
3.2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钾需求量大,钾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可促进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促进可溶性糖的运输与淀粉的合成,增施钾肥能使马铃薯茎叶健康生长,加速有机物合成与积累,促进薯块膨大,增施钾肥能提高马铃薯的光和强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在有机肥的基础上,结合测土配方施入化肥,氮、磷、钾肥合理施用,以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不施含氯离子化肥,杜绝偏施氮肥,以减轻后期晚疫病的发生。一般每(亩)施用测土配方硫酸钾复合肥(12-10-18或15-15-15)50千克,施肥结合播种进行。
4.1实行大垄深培土技术进行垄作栽培:垄作栽培可以避免田间地块内积水,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给马铃薯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其生育期内,要进行2~3次中耕培土,这样能保水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结薯层次,提高产量。也可以防止马铃薯块茎露出地面,防止植株上的病菌落到地面上侵染块茎,减少块茎带菌,同时减少绿头等。行距采取55厘米大垅,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保苗4500~5000株,播种时间在4月5~15日,遵循深栽,浅埋,多培土的原则。
4.2扩大行距,缩小株距,采取大垅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垅上宽70厘米,高20厘米,垅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保苗4500~5000株,通风透光性好,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5.1幼苗出土50%时,第一次耕地,幼苗15厘米高时趟地,人工拔出田间杂草,中耕培土2~3次,以增加马铃薯结薯层次,并结合趟地追施尿素,每亩10千克。遇旱及时灌溉,生育期内灌溉三次左右。
6.1环腐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带病种薯传播,切刀消毒是剔除传染途径之一。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6.2晚疫病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消灭初侵染来源;田间出现个别中心病株后及时清除,并将其集中烧毁消灭中心病株,同时用25%甲霜灵500~800倍液喷雾,土壤湿度大或小雨天也可用1∶4的甲霜灵与细干土或煤灰拌匀后施于根部;马铃薯进入初花期,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在6月上旬)以后进行化学防治,采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绿亨代森锰锌、先正达64%杀毒矾500~750倍液、7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抑快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后期也可用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72%绿亨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烯酰吗啉500倍液、72%杜邦克露500倍液等喷雾。间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每次喷药都应配上黄腐酸叶面肥和含有钾元素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有80%的防治效果。
6.3病毒病防治主要是推广脱毒品种,或用1.5%枯病灵乳油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6.4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近几年其危害日趋严重,逐步由山地向平地蔓延,一般造成减产20%~30%,个别地块甚至绝收。①人工捕杀。利用瓢虫假死性于害虫大发生时早晚拍打植株,然后用盘盛接堕落的虫子再消灭之。②摘除卵块。于成虫产卵期结合管理摘除卵块,可减轻危害。③喷药杀虫。在成虫发生至若虫孵化盛期施药,把若虫消灭在分散危害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