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志(北京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春棚西瓜及秋茬草莓番茄栽培的几个问题
杨国志
(北京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4.032
连续发了两篇关于黑吉两省保护地蔬菜的文章后,有农业界的朋友联系我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基本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是对于高品质果蔬栽培和市场销售问题询问探讨的较多,这一期正赶上黑吉两省西瓜即将栽培,秋季草莓番茄(浓缩栽培获得的高口感番茄)相关问题做以介绍。
黑吉两省露地西瓜较多,这几年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每年都不一样,让很多农民朋友摸不着脉搏,最近走访了黑龙江省291农场,富锦市,以及双城市。网上更有众多的吉林朋友互动,交流西瓜品种以及种植的问题。
前年的西瓜便宜,不挣钱。去年的晚的比早的贵,那么怎么理解这些问题呢?
首先,黑吉两省晚熟西瓜八九月上市,集中量大,压力山大。那么黑吉两省的晚西瓜到底在全国的市场上占据什么地位呢?过去十多年,市场经济刚刚开始,晚西瓜运到南方市场,远到珠三角,那个时候竞争者不强,现在相同季节种植的西瓜,有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通辽的奈曼旗等地,还有前面的辽宁省新民盖州等地。南方在八九月份,高温期,西瓜是消暑的最好果品,但是过去黑龙江省富锦市,集贤县,291农场,友谊农场,双城市都是黑龙江省主产地,现在与竞争者相比较,宁夏推出的硒砂瓜,每年八九月份,占据市场,黑龙江省的新红宝冠龙早已销声匿迹,代替的品种不具优势,在容易栽培方面确实还是不错,但是口感没有顾及消费者,直到现在,仍然关心亩产,更不要说特色品种了,总体上说,黑吉两省的西瓜品种,都是台湾系占主流,根深叶茂,容易栽培。
黑龙江省的品种没有从晚字上下功夫,品种多早熟,完熟没有,中熟也少,大家一起种,一起收获,造成产品集中上市,拥挤踩踏,降价是唯一的手段。
销售更是空白,别觉得冤枉,如果真的做销售,早该引进高口感的品种了。提到销售,必须成立组织,真正的组织,管理好自己的辖区,引进好品种,硬肉质应该作为选项,目前已知有品种肉质密度大20%~25%,皮硬且薄,适合长距离运输,货架期长10~15天,这类瓜都是晚熟的,在一个合作社内,分期播种,连续收获,持续供应,能有很多客户回来。宁夏是露地,气候稍好一些,奈曼旗类似。
我公司在组织规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依赖性强的农户,最低保护价,交定金,使很多善意的尝试都戛然而止,不能不说遗憾至极。共同发展的意向不强,遇有灾害或者品质不好,吃亏的永远是公司而不是农户,这样谁还愿意管事。
正确的方法,先试种,后发展,在东北经常遇到试验不情愿,一旦试验,就几十亩的要种子,狮子大开口,好与坏也不告诉这种极其不道德做法。
我公司的组织方式,助销。能卖多少就卖多少,你能卖高价自己卖,这样一年不就起来了吗?有时候农村经济不发展不都是城乡的剪刀差问题,也不是弱势群体那样的问题,就是从业者的群氓文化所致,随大流,愿意好吃不好吃,于己无关,生产无道德的产品,那你还能怪谁,中国各地做得好的多的是。
品种,硬肉质,密实度大,客商运输不担心损耗,运到珠三角长三角都愿意要,这两个地方已经销售七八年了,加价率也高。产地有江苏省东台市,山东省昌乐县,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辽宁省盖州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河南省中牟县,漯河市,海南省九所镇等等。缅甸老挝等地也已经种植多年。
现今的西瓜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过剩的破烂货与高端产品稀缺之间的矛盾,虽然认识质量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么起步的矛盾。选择好品种,还得好的栽培,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将具有最好口感的品种,追求最高产的种植方法,底肥粗制滥造,追肥也是随意性大,嫁接砧木尽量选择高产和最抗病或者最便宜的大籽南瓜,一切都是简陋做法,结果当然不好,瓜大产量高,外表不光滑,皮厚,口感也好,没有达到最好,总是差一点。2015年,山东昌乐县尧沟镇的郭亮,种植全美2K,多年种植,经验丰富,我们的关联公司去收购,给价3.5元一公斤,可是这个公司最终收购7.0元一公斤的另外一家,在寒亭区固堤牟家的。为什么?你们想知道,郭亮更想知道,非得让带着去看看,看了以后,心服口服。牟家栽培的一百多亩,底肥是豆粕,追施的最好的钾肥,管控严格。就是每个环节最好,结果肯定是好的,牟家的西瓜自己卖10.0元一公斤,几年都是这样的。同是一个品种,都是相同的时间段,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差一倍,产量基本相同。我问过郭亮,要想达到牟家的品质,每亩还需要投资多少,每斤需要多少钱,要不要0.2元,他说足够了,那么每公斤0.4元增加,就会带来3.5元的增收,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吧。
还有问题,怎么卖,总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正常,因为你一直生产质量差的产品,接触的都是收购统货的客商,高端的遇不到。黑龙江的密山县当壁镇,牡丹江宁安的兰岗镇等旅游景区,都在寻找最好的品种,高口感是他们增收的唯一途径。黑龙江省大庆市,无论嘎啦番茄还是全美2K,全美4K,甘涌西瓜,只要最好的,番茄都是收购商上门来取,5~8元一斤,如果是普通的番茄,对不起,送来,还得严格查验大小等质量问题。现在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都有追求该品质的消费者。可能还有疑虑,我就再举几个例子,乌鲁木齐西瓜每公斤25元,麦盖提县也是25元一公斤。邯郸是我们的试点城市,那个7.0元一公斤收购的西瓜,16.0元卖的。北上广深不用说,网店微商如雨后春笋,都要最好的,差的怎么加价?我的的嘎啦番茄,就是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推广开的,那个地方不富裕,和北上广深还差半个世纪呢,可是不影响人们对美好生活,舌尖上的幸福的追求。这就是现实的画面,相信大家好理解。
在度过了短缺的几十年后,在经济发展的几十年后,所有的商品都提高质量,要么就买进口货,毫不吝惜,而只有蔬菜还在低质量路上奔跑,现在菜价忽高忽低,生产无序,品质差也是主因。
为大的商户生产,还有一个问题,连续供应,我们海南省九所镇的农场,为深圳市一个公司生产甜瓜,每隔十天一个播种期,前后两个月,这个也是农民朋友不愿意做的,恐慌的心态,只要你这么一说,他就一堆话等着,后面的便宜了怎么办,全然不顾市场的要求,他们一个品种几天就卖完了,再购买没有了。可是消费者食用后来了,只卖一次就没有了,那还了得,还不如不卖呢,一个条码怎么也得一个月才更换,每批次的都不一样,整天卖着自己都没有把握的产品,那还不关门大吉吗?海南生产的甜瓜事先约定,每公斤8.0元,先付定金四十万元。所以有人问我将来的蔬菜还能怎么发展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回答:定制,契约。
这样的特点,需要规模化,小面积不行,可以组织起来,真正的合作社。需要标准化,不管好与不好,统一标准都是必须的。品牌化,我们自己的包装,客户识别容易,寻找容易,你的附加值会提高很多。现在反过来说,有的农户说,我生产的品质好,菜贩不要,那是因为少,卖了没有继续跟上的供应,我们卖种子也一样,说你们的西瓜好,可是不能一直供应下去,断货还得去做麒麟瓜,还不如一直做麒麟瓜。当然菜商也不是开始就愿意给你高价,你得稳住价格,一点一点提高,这有一个过程。自己卖,容易得多,回头客连续多少年的都有。
回到传统话题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我们生产者来说,必须先有鸡,你必须先生产好的产品,我们可以协助。大庆市大同区的李晓松总经理就是这样发展的,他本人几百亩大棚,规模有,供货一个月没有问题。他本人多年生产,又是大庆这个注重口感肯花钱的城市,他愿意生产高品质西瓜,秋季生产嘎啦番茄,西瓜是第一年使用我们的品种,我们介绍了昌乐县产地的客户,技术指导,农资调配,产地信息等,还有深圳的收购商,这个李晓松总经理自己负责。而秋季的嘎啦番茄,则由我公司全量收购卖掉,分成性质。
最后推荐几个西瓜品种,大型圆果的品种,大地雷,适合京津冀市场,甘涌,甘乐都是好的品种。大型椭圆的,代表品种甜王,我们有这样的品种,全美8K。相同大小的品种,椭圆的比圆的甜,外国有这样的说法。
甘涌、甘乐、全美8K,这几个大型果的品种,还有栽培的问题,现在三蔓一果,第三雌花留果,失败的方面就是东北第二雌花留果,还有就是一条主蔓两条侧蔓,不如三条侧蔓好。
这三个品种,还可以四蔓两果,单果重6~8公斤,双果整齐,产量高,可以利用。五曼三果,六蔓四果都可以尝试,外国都有,这样的结果是大果小型化,大果肉质,节省种子成本,当然不竞争早熟性。
中型果现在较受欢迎,麒麟瓜就在于此,不大不小,4~5公斤,南方夏季太热太湿,吃剩下的不易保管,容易发馊变质,一般都是一次吃完。所以太大不受欢迎。这样的品种叫甘美,5公斤大小,四蔓两果也不错,还有一个名字:吊雷。外皮薄,坚硬,不易裂果,目前口感最好。
最近几年,礼品瓜品种需求越来越多,小型即为礼品瓜,但是育种方面有个问题,越大的肉质越好,密度大,品质好,把小果型品种育成大果型的品质,这是难点,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品种。全美2K,椭圆,大棚栽培皮厚3毫米多,不易裂,好口感,各地使用较多。
美姬,黑美姬也是小型果口感突出的品种,肉质硬度系数接近大果型。
理想的西瓜栽培,在东北应该考虑大棚生产,黑龙江省水稻育苗棚五六十万亩,六月十日,水稻插秧完毕,接着定植,八月下旬至九月下旬都是南方旺销季节,品质很好,皮毛好。一般大棚瓜每公斤2.0元至3.0元,双方都好接受。
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市场磨合,黑吉两省的晚西瓜还能重振雄风。我们的竞争者在通辽的奈曼旗露地品种,宁夏的露地硒砂瓜,我们要做就能够胜出。
说完西瓜接着说番茄,一种浓缩栽培的番茄,即把可以大型的番茄种植的小一点,那就要控制肥水的量,在较小的体内也保有相同的养分。
我们国内大连地区前些年开始种植,当地还有一个时尚的词,草莓柿子,怎么和草莓联系到一起,几经询问,不得结果。虽然他们也是浓缩栽培,但是完全不一样的栽培法,用生粪烧的方法抑制植株的旺长,而我们的这种方法是减少肥料和水的使用量,形象地比喻,他们是死撑的方法抑制植株的,而我们的方法就是饿不死的做法。显然我们的方法更好,因为养护土壤,投入少。而死撑的方法,土壤肥力太强,不种这个就无法使用,对土壤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