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恒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200)
一例信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诊治
刘永恒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200)
2016年5月23日~28日,淮安区一养鸽户饲养的762只信鸽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排绿色稀粪症状,户主先后使用氧氟沙星、土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相继有82只信鸽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病鸽开始时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采食量仅为平常的25%~50%,渴欲增加,饮水量增加近1倍,全身震颤,羽毛松乱,无光泽,水样腹泻,呆立。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鸽出现低头缩颈,翅膀下垂,闭眼,张口喘气,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不愿走动,眼睛下陷,胫脚干皱,全身震颤更明显,常常吞咽唾液,稀粪由水样渐变为黄绿色,肛门附近及后腹部的羽毛被粪便严重污染,有些病鸽还表现扭头歪颈、腿麻痹、不能站立、有呼吸啰音等症状,常蹲伏或侧卧,驱赶时,其卧侧贴地,上侧的脚划地移动身躯,最后衰竭而亡。
剖检病死鸽时,皮肤较难剥离,剥离后皮肤可见肌肉干燥,稍潮红。皮下广泛淤斑性出血,颈部尤甚,有红、紫红、黑红等色。肺多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肝变,肝脏肿大,并有针尖状的出血点,肾脏充血、出血,脾有淤血斑,胰腺有充血斑及色泽不均的大理石状纹,心冠脂肪有针尖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有斑状充血或出血,腺胃粘膜呈暗红色充血。小肠至肛门的肠粘膜充血,颅骨多有出血斑。有些病鸽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或出血,脑实质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3.1 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鸽的肝脏、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病原微生物。
3.2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鸽的肝脏,接种鲜血平板37℃培养24h,无细菌生长。
3.3 血清学检查 采集病鸽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证实感染鸽Ⅰ型副粘病毒。
本病需与禽脑脊髓炎和鸽副伤寒相区别。禽脑脊髓炎也有明显的震颤(尤其是头部),这与本病震颤类似,但剖检时,其腹部皮下和脑有蓝绿色区,少数幼龄禽的单侧或双侧眼睛有同样的变色区,而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没有;鸽副伤寒也有水样或黄绿色下痢及肢体麻痹,但没有颈部皮下广泛淤斑性出血及颅骨、肌胃角质膜下斑状出血和胰腺大理石状病变。
5.1 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病死鸽进行无害化处理 迅速将发病鸽进行隔离饲养,对体型消瘦且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重鸽实行淘汰。对所有病死鸽和淘汰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工具以及受污染的场地用1:100百毒杀进行全面彻底的喷雾消毒,以减少相互感染,以防病情扩散和蔓延。一天消毒一次,待病情控制后,改为一周消毒一次。
5.2 紧急注射疫苗 全场信鸽紧急接种鸽新城疫灭活疫苗0.5ml∕只,乳鸽使用鸡新城疫Ⅳ系苗2羽份∕只滴鼻。
5.3 药物对症治疗 饲料中按0.05%剂量添加甲砜霉素,预防继发感染,连用5d;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0.4%食盐及电解多维,增强免疫力,使用至疫情得到控制。
5.4 加强鸽群饲养管理 喂以清洁卫生和营养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保证营养物质、维生素的需要量;搞好鸽舍卫生,及时清扫粪便,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和洁净的环境,减少应激因素,以提高鸽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建立健全场内的兽医防疫等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并认真执行,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免疫接种,定期对鸽舍和饲养场地以及饲养用具开展消毒。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至第3天病情有所好转,病鸽的死亡数量逐渐减少,第5天不再有死亡病例出现,且采食量逐渐回升,至第8天基本痊愈。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为鸽Ⅰ型副粘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及创伤途径感染。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品种和年龄的鸽都易感。一旦感染,在鸽群中有时来势凶猛,有时则零星发生。及早开展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
S858.39
C
1673-1085(2016)07-0043-02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