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落地有多难

2016-03-26 11:40齐惠
人民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两会落地

齐惠

【摘要】“两会好声音”落地需要高效的执行力,但现实中常遇到“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的现象。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执行到位就是一次“壮士断腕”的真改革,非勇于担当者不敢为,也不能为。

【关键词】两会 提案 落地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代表委员都在全国两会这个民情汇聚的舆论场,发出了贴民意、接地气的“好声音”。然而,不少“好声音”提出后,却迟迟未得到有效落实。“两会好声音”落地,究竟有多难?

“好声音”落地存在认识之难。有些政府部门认为,为期十几天的两会不过是走过场,将“两会好声音”淹没于雷人雷语之中;或者混同于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已。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有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认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没有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提出的建议提案不明就里、不知深浅,听着好听、迎合民意,但实际上很难操作运行,故而不去重视也不去解释。政府部门每年都有按照常规运行的本职工作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量很大,甚至超负荷运转,再增加大量的建议提案,会被认为是给政府添乱。一些好的建议提案的办理可能还涉及到跨部门、跨区域、跨历史阶段等问题,其中利益纠葛、关系协调错综复杂,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尽管这些认识不无道理,但以为民执政为价值取向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执政的基础是民生民意,而反映民生民意诉求的最高政治平台就是两会。代表委员中汇聚着中国的政治精英,他们的意见建议既反映着民意也监督着政府。所以,任何对待“两会好声音”的漠视和敷衍,都将是对执政形象的损伤、对中国政治优越性的消减、对执政理念的背离。认识不到这一点,对“两会好声音”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同,“两会好声音”就很难落地。

“好声音”落地存在制度之难。当前虽然对两会建议提案的办理出台了一些制度规定,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不少难点问题。首先,在目前的政治实践中,不是所有的建议提案都是“好声音”。在数以千计的建议提案中,由谁以怎样的标准评判出哪些建议提案是“好声音”,这里涉及到党政部门、人大和政协机关、代表委员、民众以及大众媒体等有权重比例的综合评价。定标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制度建设的起点。其次,“两会好声音”落地的制度化保障,需要建立相应的督办、反馈、评价以及责任机制等。这里涉及到多部门协调配合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制度链,一环脱节,就会出现漏洞和偏差。再次,“两会好声音”落地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制度自身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与当下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相衔接。没有衔接,就只能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而不能成为可持续的、长效制度。

“好声音”落地存在执行之难。“两会好声音”落地需要高效的执行力,但现实中常遇到“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的现象,这与部门利益固化、工作作风懈怠和权力监督乏力等密切相关。两会中好的建议提案大多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各级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要敢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某种程度上,执行到位就是一次“壮士断腕”的真改革,非勇于担当者不敢为,也不能为。工作作风懈怠也是导致执行难的重要因素。在反腐进入攻坚期的当下,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事情互相推诿,生怕自己担责任;或者敷衍了事,只要能应付眼前就得过且过,不管日后的长远利益。这种“求苟安无过”的风气一旦形成,两会中再好的意见建议在执行中也如泥牛入海,难以发挥实际效用。再者,执行不到位与权力运行缺乏监督有关。权力运行应当是一个闭环系统,其中监督环节要设置精准,否则,就会导致不作为或乱作为。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猜你喜欢
两会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难忘落地大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