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下志愿服务类社团发展路径

2016-03-26 16:22周学智尼彬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团志愿价值观

周学智,尼彬杉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就业处,河北 承德 067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下志愿服务类社团发展路径

周学智1,尼彬杉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就业处,河北承德067000)

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并走进校园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存在功利主义、自身定位不清、价值观模糊等发展困境。当前高校大力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目的性,可以实现教育的隐蔽性。研究表明,通过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地破解志愿服务类社团上述存在的问题,为社团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志愿服务社团;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实践

1 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发展困境

1.1功利主义兴起

志愿服务在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学院愿意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支持高校志愿服务社团的发展。譬如,志愿服务时长可以折算为课外学分;可以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时给予加分;入党前必须完成相应的志愿时长。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即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学知识、得锻炼。但在实际过程中,部分学生则往往更看中政策上的倾斜,为的是在综合测评时加分,或者是为了评选“优秀志愿者”称号从而为将来入党、就业增添筹码。这些学生往往在志愿时长的统计上斤斤计较,在评优评奖时争先恐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功利主义的兴起,违背了志愿服务和教育工作者的初衷,使“功利”遮蔽了“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同“志愿精神”割裂开来。这也使志愿服务活动日益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力量,压制了“志愿精神”,使“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难以得到突显和传播。

1.2自身定位不清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规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联席会员组织”[1]。在高校,志愿服务社团一般分为校级、院级两种类型,分别隶属于校(院)团委指导。两级团委本应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组织结构等方面给予指导。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演变为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校(院)团委从组织人事任免、经费审批、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对志愿服务社团实现掌控。这就使各级志愿服务社团逐渐成为团委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而非自身发展的思考者和规划者。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还是志愿服务社团自身定位不清造成的。社团骨干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社团成立的初衷和意义,不知道社团的发展路径和走向,没有理顺同团委的关系。这就直接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新颖,重复低效活动大量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和活力等问题的出现。最终难以达到国家、社会对高校志愿服务社团在社会功能上的期许。定位不清也造成骨干成员“完成任务心态”的形成,甘为团委工作的附庸,不想突破,也不愿突破。

1.3价值观念模糊

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关系的多样性,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样性[2]。调查发现,不论是志愿服务社团骨干成员还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普遍不理解“志愿服务”的价值内涵。对“为谁服务”、“为何服务”这些基本观点并没有清楚的把握。因而在具体工作上容易迷失方向,出现“事务主义”倾向,只务实不务虚,只知搞活动,而不知道活动的教育价值,甚至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服务而服务”的现象。一些活动的开展甚至就是为了拍个照、走个秀、写个新闻报道。例如每年的“雷锋日”就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场景,使一些敬老院门庭若市,而在平时则门可罗雀。而另一方面,志愿者也不清楚参与这类活动究竟对社会发展有多大帮助,究竟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怎样的变化,部分甚至对活动产生质疑。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容易让志愿者产生怀疑主义倾向,怀疑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怀疑自身的价值。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念模糊”在集体和个人上的不同表象。

2 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发展的路径探索

2.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重视志愿服务社团的实践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众所周知,教育手段具有多样性。但检验教育效果好坏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理念、思想、观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却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思想观念最终成为独立个体的行动指南。志愿服务社团与其他理论性、兴趣爱好类等社团相比,在实践上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的特殊亲附力。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表述的“爱国 奉献 敬业 友善”[4]。可以在志愿服务的任何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意味着每一次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参与者而言就是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教育。这与课堂上纯理论讲解不同,这是一次理论同实践的相结合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会对价值观的教育有更深层次的个人情感感悟和反馈,更能充分突出价值导向功能。而对志愿者而言,则会加深他们对社会的直观感受,能触及到他们思想的深处,从而在成长道路上更具使命感,更愿意承担社会的责任,增强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吸引力。

2.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突出社团的主体性

在现有的志愿服务社团发展格局下,管理者往往忽视了客体的内心感受,教育客体难以在教育过程中找到舒适的心理位置;或是对教育客体束缚太多,教育客体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都会导致教育客体主体化进程的失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说起。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在价值导向上具有天然优势。志愿服务社团及志愿者必须紧密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确立志愿服务社团的发展理念设定活动方案,并创造条件使方案得以实施,才能打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发展的最后一道屏障,实现两者完美对接。在整个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人的主体性,其他的一切条件将永远只是条件,不可能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历史画面。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校(院)两级团委要真正落实对社团发展理论和方向的指导,在人事结构和业务发展上要给予社团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完成必不可少的必选动作外,让其有更多的自选空间,使志愿服务活动真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找到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有声,有合适的生长空间,而非现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移栽”和“嫁接”。“实现教育客体的主体化”才是志愿服务类社团教育意义实现的根本所在。

2.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强调社团建设的目的性

人的每一次活动,不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都会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符合一定的社会目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意识活动,其目的性更强,其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志愿服务的每一次实践都极具目的性,并非泛泛而谈。如支教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贫困地区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外在世界的窗户。如关注环境污染、植树造林,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最终人人动手,优化生存环境,为子孙留下蓝天绿水。与其他的社团活动开展不同,如体育、艺术等更多的是强调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展现,强调自我的征服和认可。而志愿服务的价值实现要求则更高一些。志愿服务社团及志愿者自身价值的实现需要以对方为基础,需要对方价值的实现和认可。他的受益方更多的是受助者,而非自己本身。因此,志愿服务社团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是以双方价值实现为目标的,具有合目的性。这种合目的性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服务类社团在自我价值上模糊不清的困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团发展的方向指南。

2.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培育社团教育的隐蔽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途径越发广泛,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引进的西方电影、电视节目,不可避免都具有西方价值观色彩。一些微信、微博则为满足大学生好奇、猎奇心理,为博大众眼球,打着“解密历史”的幌子,兜售历史虚无主义[5];而一些两课教师则打着“研究无禁区”的旗帜,公然在讲台上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大学生在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驱使下则往往对“解密”“戏说”“揭秘”更感兴趣,甚至认为这才是真历史,真事实。这些现状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两课”教育实践中填鸭式教学、强迫教育和灌输教育进行反思。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态。要用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讲述正统的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以

高考为导向,初高中教育的封闭性较强。渴望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悟人生是很多学生的迫切愿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很多学生的内心的呼唤。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有广阔的社会舞台和空间才能实现。志愿服务社团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精心挑选和设计活动,满足大学生渴望走向自然,走进社会的急切心情,争取在大学四年里以志愿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一次实践教学性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教育方式从显性向隐性的转变,实现志愿服务社团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互动。

[1]佚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J]. 时代青年:月读,2009(8):78-78.

[2]周向军, 王瑜, 高奇.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2):19-2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振. 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4-7.

[5]刘书林.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27-32.

Development Path of 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ZHOU Xue-zhi1,NI Bin-shan2

(1.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Office of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pirit of volunteer serv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it has become a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Voluntary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pread of social positive energy and so on. However, in the concrete work,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tilitarianism, unclear self positioning, and the value of fuzzy and so on. At presen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which is vigorously carried ou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ractical,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soc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and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volunteer service community;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al practice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七批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基于志愿服务社团发展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6B010

2016-03-25

周学智(1984-),男,湖南郴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G641

A

1008-9446(2016)04-0060-03

猜你喜欢
社团志愿价值观
缤纷社团
我的价值观
我志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