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梓轩,张道明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学校办公室 ,河北 廊坊 065000)
基于“互联网+”的河北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魏梓轩,张道明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学校办公室 ,河北廊坊065000)
“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核亦应顺应新趋向,增强教育实效。聚焦河北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基于“互联网+”时代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和建议。
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在校大学生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相统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各高校一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做法也颇有成效。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变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就当前形势而言,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平台继续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1-3]。
河北省东临渤海,西接太行,环京津二市,目前域内有本专科高校118所,高校数量排名位列全国第7,每年超过35万大学生从高校走入社会。因此,如何做好河北高校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选取了省内重点本科、新进本科、普通专科和独立学院中共10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对当前河北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
1.1重视程度高,培育机制不完善
当前河北省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普遍被列为学期、学年的工作重点,但尚未形成健全的培育机制。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团组织专题学习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理论传输停留在知识的普及,学生形成的多为表层认知,未能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进而内化指导自我言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于辅导员队伍趋向年轻化,其专业理论功底、社会阅历不足,加之合理考核激励缺乏等因素,效果也不明显。学校党团组织大多结合各类重要节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也是形式重于内容,容易流于表面文章。
1.2教育形式多样,实际效果欠佳
省内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明确,形式多样,也涌现出一些卓有成效的举措,但总体未能形成合力,实际效果欠佳,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而言,10所骨干高校,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学校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较为完善,其他一般本专科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虽对以上方面亦有所举措,但作为此项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一线教学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和其他教育者,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单兵作战,未能形成合力和系统性,致使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3教育主题突出,内容支撑不强
一直以来,各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于强调其先进性和理想性,甚至呈现出为了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之上的价值传播,这种过于高尚的理念往往没有接地气的内容支撑,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演讲、报告会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的内容质疑性最高,而很多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也存在着品位不高、活动内容关联性不足等问题。
1.4学生认同感不高,自我教育缺位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喜欢新奇猎艳,从容、现实而又理想,在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上有自己的看法,当价值观教育排斥了德育的现实取向,势必失去认同感和公信力。在走访调研中,很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仍停留于理论层面。有的学生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理念,甚至是与己无关的精神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宣扬的观念是一种很难达到的至善道德,没有将其内化为行为价值准则的意愿。这都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不高,这也是其无法发挥自我教育功能的主要因素。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高校作为人才资源聚集地,互联网已经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条经络,“互联网+高等教育”也势必引起高等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变革。
2.1“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使网络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移动手机客户端的运用使学生与网络实现无缝对接,海量信息触手可及。QQ、微博、博客、微信等信息技术软件更是大学生日程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在我省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大学生都开通了手机上网,几乎百分百的学生班级都有QQ群、微信群。从MOOC在线学习,到QQ空间记录成长印记、微信说说陈述生活点滴、网上购物娱乐等大学生利用网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一。
2.2“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互联网开放性、迅捷性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海量信息不加甄别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触手可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良莠信息的冲击,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价值体系尚未稳定的大学生是一种考验,一些学生陷入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对优良传统认同感的缺失和价值偶像的错位等价值观的误区,这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凸显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5]。
2.3“互联网+”使得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
传统意义上,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成体系的知识结构到人格特征的综合培养,但无地域、无边界的网络使对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提前进入了社会。互联网是社会的缩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直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对喜欢刺激、追寻新奇的大学生而言,利弊兼有,若不能正确引导,必将对自我把控能力薄弱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2.4“互联网+”为价值观教育提出高要求和新平台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学习知识,形成认知到自我修养,指导行为的过程。一方面,“互联网+”的高速性、无甄别性和虚拟性使其更加强调个体的自律能力和慎独意识,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技术也为有效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新平台。高校应顺应趋势,主动出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探索“互联网+”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正确解答,从这一方面讲,切实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大学生融入和应对“互联网+”战略,更好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
3.1转变思想,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面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就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首先,学校领导要广泛调研,掌握实情,寻找症结,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专题学习、专家咨询等方式,凝聚共识,做好顶层设计。第三,要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同部门,并根据具体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与分工,切实将学校政策落到实处。最后,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政策、监督机制等,确保实际教育质量和效果。
3.2协同育人,打造系统工程,形成教育合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是参与者和实践者,要做好系统方案,形成合力。首先,学生工作部门要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其次,教学工作部门要对教师提出标准和要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明确教师的育人职责,采取相应举措提高育人水平。第三,党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专题学习、宣传教育等活动,形成良好氛围。
3.3开拓创新,抢占网络阵地,加强舆论引导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传统的强输灌压已难奏效,正确引导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思路。“互联网”的时代必须结合“互联网+”的途径。首先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抢占主流阵地。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挖掘碎片空间的教育功能,将舆论宣传与引导融入大学日常生活。第三,要加强网路教育队伍建设,无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还是学生队伍的辅导员,都需加强培训,提高网络技能和新媒体应用素养,提高其网络空间的工作效率。
3.4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素质教育
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需要学生做出科学的判断,较高的综合素养是前提,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在教学工作中,将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大家访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与应变能力。第三,要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兼职,接触社会。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其个体社会化。
3.5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和谐的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凝聚积极精神和理念,传递正能量。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最后,要加强网络宣传,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以展播、讲座、讲堂等形式全景、多维、立体地扩大核心价值观传播覆盖面,提升传播影响力。
面临“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各驻冀高校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际,积极谋划,融合创新,以新模式新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落地开花,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琚鹏飞.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胡敬佳.安徽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朱铭.论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理论与改革,2014,12(6):179-182.
[5]陈茜,袁启,李里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途径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2(6):61-64.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Hebei Colleges Based on Internet+
WEI Zi-xuan, ZHANG Dao-ming
(School Offic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065000,Hebei, China)
The deep fusion of “Internet + education” has brought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as the kernel of college values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new tre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current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situation in Hebei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that brought from “Internet +”, and comes up with innovation approach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in Hebei colleges.
Internet +;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燕赵文化视域下驻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域认同感教育研究):GJXH2015-349
2016-03-25
魏梓轩(1985-),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9446(2016)04-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