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好的一切致敬——评红雨新书《向经典致敬》

2016-03-26 07:44于德北
文存阅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雨音乐家情怀

□于德北



向美好的一切致敬——评红雨新书《向经典致敬》

□于德北

今夜深到至极,所以向经典致敬!

命之所依,心之所向,漫漶文字,不过如此。

让我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诉她,一个温润的女子,用双脚行走大地,用声音征服人生。一本书,翩跹若蝶,处处桃花,且行且看,亦说亦吟。

红雨又出版新书了。听到这个好消息的瞬间,我异样兴奋,早在情理之中,凭红雨的才情,不出书才是令人匪夷。只是,这本《向经典致敬》与上本《幽幽夜来香》的内容截然不同,这次,她不写小女人的浪漫温婉,而写音乐家,是一种大情怀的演绎。

红雨是美女,极有品位的美女。本业主持人,但,她的“歌声”亦如她的播音一样,柔美、圆润、温婉、深情。仅凭这点,读者一定相信她能准确把握歌唱家的音色、音域和音调,再借助她优美的文字和感人的故事,好文章自然成,红雨笔下自然会娓娓流淌出音乐的故事。

以往,我以欣赏者的心情与红雨交流文字的感悟。此时,我却以崇拜者的姿态,拜读红雨文字中的深邃。在阅读中,眼前一亮,红雨的情怀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昭然视野,别有洞天。

通常,情怀是男人的专利,是才情的表现,而红雨却以女人的视觉,细腻,缱绻,去观察人或事,以男人的奔放和豪迈来行文,每一篇文字都融入超凡的思想,就这样,音乐家在红雨笔下更具魅力,更具荣耀,更具热情。娓娓道来的还有一些听众不知的演艺界的故事。

有情怀的女人,有思想,有见地,有才情。《向经典致敬》无处不在迸发红雨的思想火花。红雨把目光凝注在音乐家的身上,挖掘音乐家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他们一路前行的足痕。

红雨眼中的世界总是美丽的、美好的,总是洋溢着正能量。为此,她的笔下充满了朝阳,她的文字充满了张力,她的故事充满了磁性,那些跳跃的文字,如高山流水,猝不及防地勾住了读者的眼球,也黏住了我的双眸,无法抗拒,被她的大情怀惊倒,成了这本书的知音。

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世界的安谧和静穆。”而事实上,音乐所赋予人类生命与精神的绝非安静与静穆所能涵盖,其间更多更为繁复的林林总总的灵魂认知,更非简单的言语可以概括,正如门德尔松所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为丰富得多。”是的,甚至千万种也不为过。在浩荡奔涌的人类发展史中,人类生命与精神无论所处何种情境,欢喜或悲苦,快乐或悲戚,希冀或绝望,语言的相通或相异,唯有音乐以命运的神性,赋予心灵以炽烈的温暖与慰藉,不朽的震撼与洗礼。或者说,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身处的世界,也许果然是于音乐中获得再现与确认。《向经典致敬》以博大宏阔的艺术情怀,隽雅的音乐情结,坚韧有余的文学笔力,将这些陪伴了我们几代人的新中国艺术家熠熠生辉的生命岁月,梳理得感人至深而意味绵长。在人心纷乱繁杂的当下,生活信息的侵袭所给予人的慌张与盲目追赶,斑斓刺激的名利场对人心的利诱,凡此种种,人类的精神已渐迷失,生命的初衷被时间遗忘,神意的初始被存在遮蔽,在此当下,这本书的创作及意义,已非个体的心灵表达,而是一种代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发声,是对时间流逝的深沉对抗,对时代的执意回眸,对虚无的蔑视,对艺术与艺术生命的终极致敬。

——这是《向经典致敬》的情怀所在!

于人类而言,经典是生长的乳汁,是成长的土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举目望去,不远说欧美,仅我们中华民族而言,从岁月的深处,穿越历史的尘封,诗经伴着木铎,楚辞响应编钟,我们不难看到那样一幅图景:燧火、绳结、简牍,木犁、水车、织机,甲马、利刃、枪弹——荒蛮的坚硬谱成了音符,贫寒的画面流动着情感,残酷的争斗在胡笳声中也变得诗意盎然。文明陪伴着人类一路走来,一步步走出了今天的美好世界,不可否定,是那些经典的音乐,化育了各民族的灵魂,铸造了比铁还硬的精神脊梁。音乐的意义,早已为精英们所认可,所首肯。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舒曼说:“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司马迁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音乐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于人的成长,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音乐伴着我们一路成长,一路走来,无数的经典耳熟能详,无数的经典让我们的生命得以绽放,让我们的生活得以丰富,让我们的精神得以纯净,历数传统,管乐、弦乐、打击乐,丝竹的悠扬,笙箫的浑然,钟磬的天籁之音,谁能忘却呢?老一辈音乐家,还有近年来涌现的音乐新秀,他们的创作与劳动,更接近我们的学习、生产、生活,让我们处于一个纯净的音乐世界,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美好。作曲家:贺绿汀、时乐蒙、雷振邦、尚德义、王莘、马可、李焕之、瞿希贤、刘炽、朱践耳、唐珂、黄准、生茂、吕远、郑秋枫、吕其明、羊鸣、傅庚辰、施光南、王酩、谷建芬、王立平、徐沛东等;歌唱家:郭兰英、王昆、刘淑芳、郭淑珍、罗天蝉、朱逢博、于淑珍、叶佩英、马玉涛、邓玉华、关牧村、德德玛、胡松华、李光曦、李双江、蒋大为、贾世骏、吕文科、马国光、李谷一、吴雁泽、阎维文、王宏伟等,他们都是红雨主持的“红雨音乐时间”中经常出现的名字,很多人又是“红雨访谈”的采访对象。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灌溉了美好的世界,而红雨通过电波和文字将经典传播和弘扬。

这些闪光的名字是银河里的星星!——这是《向经典致敬》一书的灵魂所在。

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为书中人物的经历所感动和鼓舞,更被红雨朴实无华、流畅自然的笔触所打动。与其说这是中国最精彩的艺术家的访谈实录和生平纪实,不如说是一幅笔触细腻、动人心弦的绝妙名画。

像书中所说的:“那些歌声经时光沉淀温暖了我们的记忆,那些往事与歌声辉映定格成亲切的怀念……”而我想说,这书中一行行、一篇篇最平实的话语,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轻弹微颤,令人柔肠百转。

她为每个音乐家的经历都做了精妙的概括,如《西北大漠不舍情——访作曲家尚德义》,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作曲家在西北大漠的一段难忘经历;《我的根在草原——访蒙古族作曲家赵金宝》,一目了然,说的是草原情怀……

比如采访著名词作家牛世生那篇《一个情字活一生》,“……都会觉得这老头整个是个牛人,姓牛,属牛……大半辈子都在和自己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打交道……”读来令人倍感亲切,不用担心有一丁点的不理解。每个词语都贴近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用的都是老百姓平时交流最常说的话,接地气,让人顿生好感。

红雨的文字不求奢华但求动人,用最普通的文字为中国艺术家谱写了一篇篇美丽的诗篇,读来令人手不释卷。

——这是《向经典致敬》价值所在。

今夜再深,深不过经典,应该我们致敬的时候,我们要放量我们的身高!

文存阅刊

本刊以刊载人物传记为主,兼顾其它文体作品。

主要栏目:

点读:以关注度较高及现实意义较大的内容为主。

人物:记述人物全貌或片断,要求内容翔实,有文采。

漫话:记述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和其它值得关注的话题。

档案:揭秘、还原历史真相。

名胜:从文化视角介绍名胜古迹及相关人物、故事。

风情:介绍国内外各民族风土人情。

随笔:解读社会、认识生活、参悟人生。

书屋:以推介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为主。

对稿件的总体要求:必须是原创稿件并且未在其它报刊发表过;写人物全貌稿件应在8000字以内,其它稿件5000字以内;来稿时,请注明是否可以删改及联系方式。

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

收稿邮箱:wencunyuekan@ 163.com

版权说明:本刊发表的文字或图片等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版权归本刊及作者所有,若需要转载,请与本刊联系。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翻印、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另,因地址不详,本刊部分文摘作品及图片,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谨致歉意。敬请作者见刊后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猜你喜欢
红雨音乐家情怀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红雨 青山”联(书法)
红雨
生辰感怀
姚铜(音乐家)
红雨青山联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