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思考—— 读周有光新书《晚年所思》

2016-03-26 07:44赖学香
文存阅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周老周有光所思

□赖学香



智者的思考—— 读周有光新书《晚年所思》

□赖学香

近日,翻阅了见证中国百年变迁的一百零七岁老人周有光的随笔作品《晚年所思》(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颇为受益。透过这本书,让我有幸走近这位传奇大师,聆听他那从纸墨丹青里流淌出来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百岁老人周有光,生于1906年,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不同的时代,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创立并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原则,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我们现在数以亿计的人每天用字典学习生字、用电脑上网、用手机发送短信,都离不开汉语拼音。

2012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迎来了他一百零七岁生日,他风趣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一百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不叫我回去!”他爱情幸福,娶了大名鼎鼎的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他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百岁以后还著书立说,接连出版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

新书《晚年所思》是周老百岁之后出的第十一本书,分三辑,分别为:依稀杂忆、这些人、文化的复兴。内容涵盖了人生经历、与知名人士交往的故事、对包括汉字、儒学、华夏文化等内容的思考,独具匠心,广泛博杂,文采斐然,全面地叙述了作者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读之妙趣横生,令人齿颊留香。

周有光

人活百年,种种际遇,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中丰富了生命,涵养了心境。书中道尽周老潮起潮落、慷慨激昂的世纪人生。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专攻经济学,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建国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移居北京,躲过了反右劫难;1969年文革时被下放到宁夏平罗远郊区的“五七”干校。改革开放后,住房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简易房,不大的面积被分成四间。1989年离休后,文化和历史成了他新的研究领域,他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提出许多极具建设性和非常精辟的见解。本书收录的《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留学日本》、《宁夏五七干校》等文章,就是周老对人生旅程的美好回忆。

“人家都说我的书房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我是有书无斋,却不在意,我是宁可无斋而有自由,也不要有斋而无自由。”在《有书无斋记》中,周老写了篇《新陋室铭》:“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字字句句无不体现出百岁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豁达的心境,让人感叹不已。

一路读来,我认为周老最让人敬佩和了不起的地方,还是他的精神——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年逾百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朗。现在每天还要看书读报:不是随意浏览,而是逐行逐句,圈点勾画,读到细处,甚至要找来地图,举着放大镜相与对照。他笑称是要给自己“扫盲”,让自己始终处于常新的状态。正应了中国的老话:“桑榆匪晚,生生不息”,叹世间有几人又能如此?

《晚年所思》带给我们的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大餐。

·名人轶事·

猜你喜欢
周老周有光所思
观“非遗所思”展所思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字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能动课堂”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