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难言之隐

2016-03-25 16:06方北辰
看历史 2016年2期
关键词:孙吴吕蒙主帅

方北辰

刘备东下三峡进攻孙吴,结果大败亏输,病死在白帝城,这是蜀汉前期和后期历史的分水岭。令后世非常困惑的是,此番倾国出兵,作为首席辅佐的丞相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赵云那样,努力去劝阻刘备呢?

原来,他有太大的难言之隐。

难言之隐的产生,在于他的双重身份:第一重身份,他是刘备创业大战略的总设计师;第二重身份,他又是孙吴大将诸葛瑾的同胞二弟。

从第一种身份来说,跨有荆、益二州,然后两路夹击中原,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是他在隆中就贡献出来的创新性策划,从此成为刘备建功立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对不对?好,现今荆州的地盘丢掉了,两条腿被人砍断一条腿,他亲自制定的战略规划被打乱了。这时他去劝阻刘备不要收复荆州,那就等于是宣布自己的隆中对策,从此搁置作废,对不对?设计者是你,作废者也是你,岂不是在开政治大玩笑吗?

再从第二重身份来说,他就更加尴尬。刘备此番大动刀兵,是要为具有兄弟情分的关羽复仇,而诸葛亮的难言之隐,也正好与具有兄弟情分的胞兄诸葛瑾直接相关。上天对他角色的安排,实在有点诡异。

《三国志》记载,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孙权派出一位特使去讨债,索还当初出借给刘备的荆州战略要地南郡。特使不是别人,就是诸葛瑾,从此诸葛瑾就卷入吴蜀两国的荆州之争。处境开始尴尬的诸葛亮,只能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在大哥停留成都期间,只与大哥在公开场合见面,私底下完全不相往来。但他没有想到,大哥的卷入却越来越深,此后在袭杀关羽攻占荆州的大战中,诸葛瑾竟然又成为主要当事人。《诸葛瑾传》对此有确凿档案:“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这段史文透露出三点重要的信息:

其一,诸葛瑾曾经随从主帅吕蒙,参加攻杀关羽的大战。

其二,战后的诸葛瑾,既晋升为绥南将军,又封为宣城县的侯爵,这就充分证明:他在此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重大战功。

其三,孙吴主帅吕蒙在此战结束时病死,诸葛瑾又马上接替吕蒙,兼任荆州的南郡太守,镇守这一刚刚攻占的战略要地,也是关羽过去长期镇守的大本营。这又充分证明:他当时在孙吴前线大军中的地位,仅仅次于指挥此战的主帅吕蒙。

可见在孙权的颁奖名单上,此战建立辉煌战功的高级将领,第一名是指挥全军的主帅吕蒙,第二名就要数表现突出的诸葛瑾。但是,在刘备的复仇名单上,情况则完全相反了:杀我义弟、夺我荆州的直接凶手,第一名是他吕蒙,第二名就是你诸葛瑾。而吕蒙已经一命归阴,于是刘备要讨债的直接凶手,首当其冲者便非诸葛瑾莫属。加之此时诸葛瑾又在三峡东口的南郡镇守,所以刘备一出三峡,首当其冲的敌方守将也正是诸葛瑾。

虽说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然而在同胞大哥已经成为如此首当其冲的角色之后,对于诸葛亮而言,公与私两者,已经搅在一起而无法分开。就算是诸葛亮完全是从公家利益的角度去劝阻刘备,刘备也完全会从私情的角度去怪罪他:你是不赞成朕向你的胞兄讨还血债吗?你只顾你的兄弟情分,却不顾朕的兄弟情分吗?你只顾你的家族私利,却不顾朕的国家利益吗?身为丞相的首辅大臣,受到君主这样的怪罪,后果当然很严重,会造成政权的大动荡。外部在荆州刚刚遭受大挫败,内部在益州再发生大动荡,那么蜀汉皇朝就岌岌可危了。

正是出于维持国家大局稳定的考虑,处境无比尴尬的诸葛亮才决定闭口不言,而是全力以赴,镇守好大后方,充分保障前线的“足食足兵”,从而让皇上早日凯旋归来。谁知他等来的却是最坏消息,只能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孔明先生的难言之隐,史书没有明说。但是,采用类似刑警破案的手法,从分散的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就能有所发现。此乃鉴史秘诀,可以举一反三。这正是:

难言之隐藏何处?马迹蛛丝可探寻。

猜你喜欢
孙吴吕蒙主帅
屡建奇功的吕蒙
吕蒙自强不息
骑风火轮的跑片员(短篇小说)
吕蒙白衣渡江
孙吴“赤乌改元”考论
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长江防御体系
孙权的“窥视墙”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论兵新孙吴——论刘伯承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一书近日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