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文
摘 要: 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教师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当及时解决。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在现实中由于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新课改的主要思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身上的微观和宏观变化作出相应回应,改变自身的教学计划和程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详细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研究,并作出回答,这样严重制约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避免“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问题太难”、“问题太弱智”等现象的出现,新课改极力倡导改变这种现象。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仍然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高三应试训练中,学生做的习题比较多,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熟练,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也应当作出相应调整。现在的一些习题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进行设计,这样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习题不同的编写环境,做出正确回应。所以在高三学生的习题训练中,一味追求做题量或者速度不能够满足现在考试的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现阶段促进我国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然后进行相应分析,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但是在实验中有些学生害怕实验中的一些器具,害怕会给自身带来伤害,所以不愿动手。教师对于这种现象虽然很诧异,但是不应当嘲笑,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能克服对化学实验的恐惧。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比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教师总是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这种或那种错误,影响实验结果,其中阴阳极接反的状况比较多。一旦接反,阳极就会迅速腐蚀,教师会将错就错,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促进学生进行正确操作。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高中的化学知识比较杂乱,一些知识点难以记忆,学生应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能混淆知识点。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行思考其中蕴含的知识,启迪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所以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要,这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初三在讲“实验室制CO”气体的选料时,着重强调要使用盐酸,而不是硫酸,其原因是碳酸钙与硫酸能够生成微溶物CaSOCO,从而影响碳酸钙与硫酸的接触,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使碳酸钙与硫酸不能完全反应。从中可以看出,物之间的接触是化学反应的必然条件,只有接触面积大,这样才能促进化学实验的进行,才能使化学反应更迅速。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影响实验进行的现象出现,如果不是实验的必要,则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实验的进行,不能达到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到正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这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下以不变应万变,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研究中能够发现:在现实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响应,而大多数学生固守自己原来的爱好、兴趣。学生在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及探索者,比较固守自身的一些需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进行探索挑战,挖掘学生自身潜能,鼓励学生设计问题、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检验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逼近真理、科学的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真理、科学的深刻认识,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探索真理与科学的能力,给学生带来喜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符合新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