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摘 要: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关于数量不等的问题。教师要让一元一次不等式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关键词:一元一次不等式;走进生活;应用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如乘车问题、资金运用的问题、人员分配问题、行程安排问题、比赛输赢问题等,同时它也是中考的热点。把不等式应用到生活中去,成了不等式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让课堂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地联系实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然会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那自然而然就可以轻松地学好数学。如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上“3.1认识不等式”,我就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找一找在生活中的不等式。学生通过讨论找出了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不等式,有用文字来表达的,有用数学式子表达的,还有用图片来表示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小组的学生画了一整套的交通标志图形,他们不仅找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还清楚地用不等式表达出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也提供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合理整合教材,让教材生活化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地整合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习“3.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时,我并没有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教学,而是将例题和练习的背景进行了生活化的取样。首先我播放了班里之前秋游时的照片,并且假设再策划一次秋游活动的话,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乘车问题
教材原题:一部电梯限载量为1000千克,两人要用电梯把一批重物从底层搬到顶层,这两人的身体质量分别为60千克和80千克,货物每箱的质量为50千克,问他们每次最多只能搬运多少箱?
我将该题修改成秋游中的乘车问题,即:一辆小巴的额定承载为1000千克,每辆都配一个司机和一个导游,司机和导游的体重分别为80千克和60千克,每位同学的平均体重为50千克,则每辆小巴最多乘几位同学?
2.食物准备
我们班现有班费300元,经班委会讨论决定买面包和饮料,已知面包每个5元,饮料每瓶3元,现已经买了43个面包,问最多还可以买几瓶饮料?
3.秋游目的地
教材原题:有一家庭工厂投资2万元购进一台机器生产某种商品,这种商品每个的成本是3元,出售价格是5元,应付的税款和其他费用是销售收入的10%。问至少需要生产、销售多少个这种商品,才能使所获利润(毛利润减去税款和其他费用)超过投资购买机器的费用?我将例题的情景设计成旅游区为生产纪念品购买机器的问题。
4.观看表演
教材原题:在爆破时,如果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015m/s,人跑开的速度是3m/s,那么要使导火索的施工人员在点火后能够跑到100m以外(包括100m)的安全地点,这根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该取多少米?我把背景改成了秋游期间观看爆破表演。
这堂课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也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或得必需的数学”。我引导学生用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我设计了“神通广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这堂课上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四、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促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了,他们的脑细胞会变得活跃,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及各个器官也会同时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及思维能力也会一定程度上提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出发。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为切入点,设计了一题预测足球比赛输赢的数学情景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及理解程度,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两者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实现学习中认知情感化,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出数学教学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玉.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江丽华. 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