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及其构建研究

2016-03-25 11:17常青马万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表现形式

常青++马万民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核心价值;表现形式;虚拟平台建设

摘要:文章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其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虚拟文化平台的建设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同时提出应加大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研究力度,以利大学图书馆今后自身的建设与进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3-0036-03

图书馆虚拟文化脱胎于图书馆文化,也是虚拟文化中的一个范畴。虚拟文化是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现象,这种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新型文化可以让人们借助新的媒体介质,比如电视、广播或电话等,了解并非实际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事态,并且可以跨越空间进行实时交流。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助推了虚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赋予了虚拟文化更多新的内涵[1]。尤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的网络连接方式由桌面互联方式逐步向着移动互联方式过渡的前提下,数字虚拟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图书馆业界特别是大学图书馆建设领域里发挥作用。各种以虚拟形态存在的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口袋图书馆纷纷出现,这些以新的电子媒介为知识载体的信息资源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检索习惯,而大学图书馆也在新平台、新媒体的推动下努力改变着过去其在人们心目中呆板、封闭的形象。所以,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已经客观地存在于每位读者的身边,并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文化新兴表现形式。笔者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其核心价值理念加以解读,同时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建设方法予以研究。

1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产生背景

当今的大学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复杂且多变,同时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方式及图书情报资源的检索存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虚拟技术;电子图书、数字资源数据库大量出现;在线阅读和移动阅读正悄然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也日渐成熟[2]。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得以萌生并逐步扩散。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联结方式、全新的阅读及推广方式、新的知识资源获取及思维方式,是新世纪大学图书馆对其所处数字信息环境的文化反应。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是在计算机技术进步、社会组织模式的虚拟化和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等背景下产生的。

1.1网络信息技术是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产生的重要技术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的普及与进步,使得图书馆人对于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及利用获取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虚拟(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业界的应用日益深入,就馆藏而言,几乎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并且书目的采购、编目、查询等工作均可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辅助完成;对于读者而言,通过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对本地信息资源或远程数字文献信息的检索、 访问和利用。总之, 身处信息时代, 图书馆的资料情报来源采集方式、加工方式、 呈现方式及获取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促使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传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组织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使得原有各种影响图书馆文化环境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

1.2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图书馆虚拟文化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环境保障

近些年来,特别是自21世纪初开始,国内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数字化校园通常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结合当前成熟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云存储、大数据计算等,建立起以桌面互联与移动互联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得数字信息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学环境。随着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渐深入,大学校园里的信息发布、传播及存储体系也日益完善和丰富[3]。素有大学心脏或灵魂之称的大学图书馆,其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环境以网络为载体传播各类信息或知识资源,准确、迅速、交互性更强且易于收集、存储。建设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可以为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存在和繁荣提供有利的信息环境保障。

1.3虚拟组织的出现是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存在的重要组织背景

虚拟组织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制造业,随着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充实,现在已经应用到众多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构建和创新之中。同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强调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各领域之间和不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各类网络虚拟组织纷纷出现,这是对传统组织模式的超越。最重要的是,虚拟组织的出现不但使得不同组织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更使各虚拟组织之间变得可相互渗透,这种无边界的虚拟组织是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传播和扩散的重要组织背景。

2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产生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及组织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开放、共享、灵活、协同是其核心价值理念。

2.1开放

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固有的封闭性、单一性和只为本校师生进行知识服务的特点而言,今天的大学图书馆是开放的,从而使得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更具开放性和社会服务性[4]。开放的网络平台更加强调通过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构建,进一步促进各大学图书馆之间、各大学之间、大学图书馆与各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开放的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也与大学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在了一起,使其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中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展示服务区”。

2.2共享

在当前网络技术的助推之下,表现新媒体为主的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是无法以个体的形式生存下去的,它更加强调通过合作实现各自平台的完善和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的构建与发展,更依赖于与跨学科、跨组织平台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与大学内部其他不同虚拟平台之间、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与其他不同社会组织虚拟平台之间,实现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之间的共享。同时,只有通过不同组织虚拟平台的传播推送,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影响力。endprint

2.3灵活

在新的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大学图书馆自身要处理来自阅读载体更新、读者服务创新、阅读环境改造、阅读推广方式更新等多方面的图书馆自身变革的压力,也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大学图书馆的竞争压力,更要兼顾来自校内师生读者以及来自校内各教学、科研机构、甚至社会公众对大学图书馆的各种期望和要求,这便对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所幸的是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强调的就是灵活与高效,并根据不同需求和目的灵活地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及图书馆的组织制度创新等,这样一来,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平台就可以从侧面推动大学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2.4协同

[JP3]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建设应注重图书馆内部不同部门及与其他图书馆虚拟组织之间的协同性,同时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大学图书馆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构建起高效、灵活的网络合作平台。通过网络合作平台将不同虚拟组织的专长进行有效集成,形成网络合作平台之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关系,促进各虚拟组织成员和谐共处、共同进步。[JP]

3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特定的大学环境里,在长时间的服务与管理实践过程中,由全体馆员所共同遵守与认同的具有本馆特色的规范、行为准则、图书馆制度、价值取向等的总和,它同时也反映了大学图书馆的预期希望和集体智慧,体现了图书馆的整体精神面貌。大学图书馆文化具有内隐性及外延性。而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则是传统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一种全新呈现方式,它立足于互联网平台,以新的态度和思维来看待图书馆的文献采编、资源检索管理、读者服务、阅读推广等各项工作。本着开放、共享、灵活和协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学虚拟文化有多种形式的体现,其中主要包括:虚拟化的机构管理方式、虚拟化的数字资源采编存储系统、虚拟化的资源检索系统和虚拟化的读者服务平台。笔者将以上四种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对所需平台、实现功能、主要受众和特点加以归纳(见表1)。

虚拟化的机构管理平台以校园网或二次开发的社交媒体为平台通过移动互联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桌面终端相结合,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提高管理效率馆内员工及全体读者节约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增进馆员间交流沟通

虚拟化的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或DB2海量地存储收藏各种媒体的图书情报资源全体读者极大丰富馆藏,降低对图书情报资源的购置和维护成本

虚拟化的资源检索系统Opac(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或再开发)运用成熟搜索引擎,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定位各类所需资源全体读者不受空间限制,资源网际普享

虚拟化的读者服务平台成熟社交媒体的再开发,如: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对全体读者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全体读者即时交互,及时准确地传播图书馆文化

4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建设研究——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为例

当虚拟化的大学图书馆机构管理平台、虚拟化的数字资源存储系统、虚拟化的资源检索系统以及虚拟化的读者服务平台等成为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这些模块在图书馆的日常运转过程中持续、全天候地依托互联网平台,向每一位受众展示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馆藏风格,同时提供全方位、跨地域的服务,体现着图书馆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这是一种图书馆文化的熏陶和传递,更是一种大学人文情怀的表达[5]。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个优秀的图书馆虚拟读者服务平台,是更好地展示图书馆文化和为广大读者受众提供服务的窗口。这里,笔者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为例,阐述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读者服务平台的建设步骤。

4.1大学图书馆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方法

4.1.1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同时结合本校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主要需求,对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设计。首先,对公众平台的Logo和欢迎语进行设计。该公众平台的Logo设计要能够展现该馆的风格和特色,如: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的Logo设计即为润泽湖畔的图书馆整体建筑图像,给关注者以清新、内敛的感觉;富于亲和力的欢迎词也能迅速拉近关注者与公众平台的距离,设计者也应该反复斟酌如何用有限的文字对图书馆的特点、风貌进行大致介绍,能够使关注者在关注图书馆公众平台后,第一时间对图书馆总体形象有大体了解,并对该公众平台的大致功能有一定的认知。其次,对自定义菜单进行设计。自定义菜单的确定应该侧重于一些图书馆远程操作功能的实现,比如图书馆检索、借还查询、座位预约等;接下来便是“自动回复”的设计,特别是“关键词自动回复”,平台设计者应筛选读者对图书馆提及较多的问题进行梳理,将“关键词”加入公众平台,并精练地将回复编辑好后存入平台,这样即便在公众平台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平台会根据读者自移动智能终端提交的关键词问题进行判断,并自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给予读者第一时间的回答,从而使得图书馆读者服务更及时、更具人性化。最后,对定期信息推送版块进行设计。信息推送版块往往集中展现图书馆最新活动、经典书目推介或各类图情新闻,更是集中展示图书馆文化和风貌的地方,一旦将栏目版块设定,今后就不要轻易变动。如: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版块包括“审图快讯”“经典推荐”和“财经图眼”三个栏目,内容每周更新。

4.1.2在经过细致缜密的公众平台设计阶段后,接下来便进入到具体的开发阶段。在大学图书馆的公众微信账号通过了腾讯的平台审核后,开发者只需登录微信公众统一平台“http://mp.weixin.qq.com”,打开网页后,输入账号及密码,便可以进入属于本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在线的开放、开源的开发平台,所以从实质上讲,大学图书馆自身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就是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深度二次开发。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有两种设计开发模式,即“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编辑模式虽然上手容易,但能实现的功能比较有限,比如不能调用网络平台的地理位置、API等信息,更无法实现对本馆数据库的对接等;开发模式不仅能实现编辑模式的所有功能,更能调用网络API获取众多的网络信息,更可以连接本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等,使移动阅读、检索成为现实。因此,笔者推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开发模式进行深度开发制作。

4.2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挥的作用

作为新型的图书馆虚拟宣传窗口和服务平台,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展示大学图书馆文化、营造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应定期发布各类图情信息,大学图书馆应从每学期各阶段的馆内工作出发,结合管理需要向读者发布各类公告、活动安排等,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其次,要及时向读者推送新进书目,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始终感受到图书馆的学术支持;再次,要通过平台及时回复读者的各类提问,同时第一时间通过平台给予读者帮助,以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关爱和人文情怀;最后,要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展示图书馆的文化精髓,因为微信公众平台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可以用多种媒体的形式呈现信息内容而非单一的文字,平台管理者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甚至视频向读者进行信息推送,从而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和文化感染力。

5结语

伴随着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蓬勃进行,大学图书馆虚拟化建设脚步也日渐加快,而随之出现的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现象研究,也逐渐引起业界的重视。大学图书馆虚拟文化今后的走向以及怎么给予读者有效的文化熏陶和传递等问题,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对大学虚拟文化解读和思考[J].学术论坛,2011(10):204-207.

[2]徐双,刘勇.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问题、原则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0(2):18-20.

[3]栾文辉,赵瑞中.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构建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4(10):138-139.

[4]吴凡.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建设[J].图书馆,2006(5):91-93.

[5]刘勇,王长金.图书馆文化对服务创新的影响路径及其建设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4(2):58-60.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