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意蕴

2016-03-25 12:23蒋敏叶舒阳
茶业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际茶文化

蒋敏,叶舒阳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意蕴

蒋敏,叶舒阳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和谐文化载体,具有广泛的人际和谐功能与践行意义。茶文学与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彰显和谐文化意蕴,引导人们树立人际和谐意识;以茶为媒介,通过各类茶事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以茶文化为导向,调节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状况,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中国茶文化;人际和谐;践行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和谐的程度。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思想内涵与外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文化精髓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通过对各类茶事活动、民间茶俗、茶道精神、茶文学与艺术作品等的研究,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和合”的文化意蕴,这有利于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1 人际和谐概述

1.1人际和谐定义

何谓人际和谐?顾名思义,人际和谐指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和谐既不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彼此讨好的“一团和气”,也不是回避、掩盖矛盾和问题、息事宁人的“得过且过”。[1]人际和谐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人际和谐是指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交往者能够坦诚相待、关爱宽容、平等民主、团结友爱,在和谐共处中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能够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取长补短,通力合作,配合默契,情感上比较容易沟通,学习、生活及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心情愉悦,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和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施展。[2]

1.2人际和谐内涵

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人际和谐是人们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无意识达成的,以爱心、责任心和真诚为前提,团结和睦、互帮互助、理解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积极向上,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的理想境界。

2 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意蕴

茶是和谐与友谊的象征。200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的献词说的好:“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3]这段话充分肯定了茶的人际和谐价值。

2.1茶文学与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引导人们树立人际和谐意识

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往往以人为中心,表现作者对人性及社会现实的理解与诠释。茶文学艺术当然也不例外。中国历代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戏,无不渗透着中国茶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折射出文学艺术视阈下中华茶文化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交际功能。正所谓“文以载道,茶道人生”。

2.1.1诗言志——以茶会友,因茶生缘

“斯是茶室,唯茗德馨。龙井西湖绿,观音碧螺春。普洱兴鸿儒,往来聚嘉宾。可以健身心,侃茶经。仰清泉之润耳,仰国门之昌隆。敬茶神明!”这首有趣的当代小诗《茶室铭》仿古刘禹锡《陋室铭》的体例与格式,彰明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表达了作者愿与茶室相伴、以茶会友的真诚愿景。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渴望逃离欲望都市、构建人际和谐的理想所在。的确,茶诗言志,茶作为人际交往的纽带,以其特有的“润滑”功能沁人心脾,甚至使人心灵相通。来到茶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自然、穿越时空的和谐之风,是人与人之间的息息相通。这是茶诗的魅力,更是茶文化的价值所在。

回溯唐宋诗坛,茶更是以其独特的馈赠、品饮功能,成为文人墨客们友谊的纽带和桥梁[4]。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道者院池上作》:“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归途更萧瑟,真个解催诗。”[5]此诗描写诗人同三五好友在池塘边一起喝茶的场景,文人们诗兴勃发,一边品茶一边吟风弄月,心情十分畅快,气氛其乐融融。茶趁诗兴,诗自茶出,诗茶交融,跃然纸上。文人们因茶生缘,以茶诗言交友之志,以茶文载和谐之道。

当代诗人周祥钧所作的《龙井茶、虎跑水》更是把中华茶文化的功能意蕴推向了全世界。诗歌通过“茶好水好情更好,深情明谊斟满杯”一句展现了茶人的友谊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五洲朋友请喝一杯茶/长留你心内,凯歌四海飞”则将茶特有的品格同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从而将中国人民同四大洋、五大洲紧密相连。总体来看,全诗突出了“以茶交友”的主题,反映了中华儿女与人为善,重友谊、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如此这般,以茶交友便有了最深刻、最广泛的意义,茶文学视阈下的茶文化功能之精髓则更加助力当今之华夏,使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2歌舞情——采茶灯唱,戏如人生

在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今天,艺术家曝光于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资本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漩涡之中,其现实身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有时甚至表现为对立和冲突。而艺术家这种当代身份角色在现实中的呈现与转化又会从根本上关系到艺术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局势多变,中国处于发展节点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从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维视角下审视和解构现实中国中的艺术家身份。

我国民间流行的茶歌有《十二月采茶歌》、《请喝一杯酥油茶》、《挑担茶叶上北京》、《采茶扑蝶》、《古丈茶歌》、《采茶灯唱》等等——有的表现军民间的鱼水情深;有的宣传当地茗茶的神奇功效;有的歌舞交融,妇孺皆知,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更使得广大茶区观众欢欣鼓舞。无论何种风格、何种功用,茶歌茶舞正逐渐成为茶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断以其“传情达意”的独特艺术效果将街头巷尾群众的心紧密相连,将人民的需要同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人际和谐关系的构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历代“茶戏”对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老舍先生的著名剧作《茶馆》,首次把市民茶文化的典型场景搬上了戏剧舞台,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再现了老北京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6]受其影响,后世曲艺中也涌现出一批以茶或“茶馆”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或历尽人间悲欢,或呈现风俗变迁,极大地凸显了茶文化的社会交际功能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价值。相应地,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含义与社会功能,成为广大民众促膝长谈、交流情感、融洽关系的绝佳休闲场所。虽然不同的茶楼茶馆会因其不同的装饰呈现不同风格,但都会给人以温婉和谐、清新典雅、轻松自然的感觉,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祥和安逸的交流环境,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诗以明志,文以载道,画以绘景,歌以咏言,舞以传情,戏观人生。在文学艺术视野之下,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确实具有其强大的人际和谐功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2以茶为媒介,改善人际关系

中国素有“客来敬茶、以茶雅志、以茶会友”之说,茶本身作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到人与人的媒介,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更是大有裨益。人与人可以因茶而生缘,因茶而更加融洽。从古至今,无数先辈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发展友谊,寻求共识。

2.2.1以茶待客、客来敬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客来敬茶”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传统礼节,由来已久,古已有之。东晋吴兴太守以茶招待上司卫将军的谢安,更有诗人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而这种以茶代酒的现象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符合今天党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与要求。刘贞亮先生《饮茶十德》载“以茶表敬意”之说,敬茶之举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与尊敬,能给人以“宾至如归”之感,而敬茶之礼则是主人好客之情的具体表现,其中的奉茶之道颇为讲究。古语云:“酒满敬客,茶满欺人。”奉茶以八分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烫伤宾客。奉出的茶需汤色均匀,只有将这一系列的奉茶礼节做好,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饮茶氛围。今天,在浙江杭州部分地区仍保留着“七家茶”的习俗,用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 ,客来敬茶也用于宴会、婚礼等,饭前饮茶寒暄,饭后饮茶叙谈,借茶表意,相互交流。

“以茶会友”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环。古代文人雅士们喜欢以茶会友、以茶兴艺、以茶雅志,看着细嫩的芽叶在清冽的汤泉中舒展开来,心情亦是平展夷畅。在古代,饮茶更是受到皇宫贵族的倡导,诸葛亮、宋徽宗皇帝、乾隆皇帝皆是爱茶、懂茶之人,并著有茶书、茶诗。唐朝,饮茶之风盛行,茶与诗结缘,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诗,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的《仙人掌茶》。茶也渐成为文人雅士们馈赠的首选,收到茶礼的文人,辄以挥毫赋诗加以回赠,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7]

“以茶会友”也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的今天,社会人情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展示,朋友之间得以互通有无,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巩固友谊,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保驾护航。

2.2.3通过茶事活动加强人际沟通

唐宋时期,茶事活动“斗茶”兴起并流行,“斗茶”又称“斗茗”“茗战”,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交流活动,即通过比赛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等级,这种斗茶,虽带比赛性质,却能增进茶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是促进人际交往和心灵沟通的一种绝佳的交流活动。透过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刘松年的《斗茶图卷》、《茗园赌市图》,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斗茶时,总会相约三五知己,献出各自所藏珍茗,烹水沏茶,轮流品尝,互斗次第,虽然有高下之分却不会产生争斗。人们正是通过斗茶这一活动,与知己良朋共同享受人生。

现代社会,茶馆业的兴盛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极佳的交流场所,环境清幽舒适的茶馆既适合朋友之间交流谈心,又可满足商务会谈的需求。上述场所中,人们普遍“以茶结缘,广交天下友”,各类茶事活动在加强人际沟通、促进人际和谐中的作用更是可见一斑。

2.3以茶文化为导向,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社会的核心是人,因此,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茶文化又是构建和谐人际氛围有力的“精神推手”。

茶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正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之用,和为贵”,“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常常与“和”相伴而行。“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而“和”则是茶道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其精神内涵往往又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与“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

纵观世界各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均不外乎一个“和”字。同时,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提倡修生养德,与人为善,不仅有利于培养个体的平和心态,还有利于提高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尤其是人际关系体系若能以茶文化和茶人精神为价值导向,将势必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反而更加追求精神享受,而中国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恰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茶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吴自牧《梦梁录》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8]另外亦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说。总的来说,茶文化是集艺术性、思想性、高雅性、通俗性于一体的“和”文化,它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注重培养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兼顾他人的处事准则。因此,只有将茶文化纳入社会价值体系,以茶文化为导向,引导人们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人际沟通能力,才能逐步调节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状况、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茶文化具有广泛的人际和谐意蕴,对推动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茶文学与艺术作品,彰显着和谐文化意蕴,在提高个人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引导着人们树立人际和谐意识;以茶为媒介,通过各类茶事活动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可以改善社会上扭曲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茶文化为导向,调节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状况,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氛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保护者,道德的维护者,智慧的传播者,健康的引导者,生活的教育者,更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引导者和维护者。我们相信,中国茶文化作为一种漫长的历史文化现象必将永续存在,并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际和谐体系建设中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1]石志安.哲学与人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46

[2]申小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2

[3]程启坤,姚国坤.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C].程启坤,邓云峰主编.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8-11

[4]刘倩.北宋茶诗的文化蕴涵及其功用研究[D] 郑州大学,2009

[5]刘景文编著.中国茶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108

[6]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 1992:302-303

[7]陈文华.茶艺·茶道·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9,(4):7-14

[8]王建.释柴——“开门七件事”文化札记之一[J].文史杂志,1993,(1):12-14

(责任编辑:蒋文倩)

K250.6 文献标示码:B

1006-5768(2016)02-093-004

2016-03-20

猜你喜欢
人际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搞好人际『弱』关系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