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三峡》的作者不是郦道元

2016-03-25 03:08李朝阳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宜都水经注荆州

◎李朝阳



中学语文课文《三峡》的作者不是郦道元

◎李朝阳

《三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出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被多家出版社选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作者皆署名为郦道元。其实,这是一个沿用已久的错误,《三峡》这篇课文的作者不是郦道元,而是另有其人。

郦道元(?——527)字善长,北魏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都是鲜卑族人建立的北魏政权所信任并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郦道元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北魏的一代雄主拓跋宏励精图治、肆力改革,在鲜卑族中推行汉化政策的时候。凭借自身的才能,祖、父的荫蔽和良好的时代氛围,郦道元得以顺利地踏入仕途。他先是作为拓跋宏的近臣随帝巡视,足迹踏遍了北部中国,远及阴山、长城。后来,他又历任刺史、太守等地方长官。每到一地,他都对当地的山川河流作实地考察,为写作《水经注》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但郦道元当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作为一位北魏的官吏,他最南只到过淮河流域。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到达南方,更不可能亲自考察南方的水系,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郦道元也从未见过。而《三峡》这篇课文,不仅写景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文字生动流畅、绘声绘色、细致深刻,没有亲身经历,单靠凭空想象,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当代《水经注》研究专家陈桥驿先生就曾说过:“在《水经注》四十卷中,从作者亲身实践的角度进行评价,则显然可分两类。以《河水注》为主的记载北方河流的卷篇,多是经过作者实地考察的作品。而以《江水注》为主记载南方河流的卷篇,由于当时国家分裂,作者足迹所未到,都是作者根据当时流行的文献资料加以综合的作品。”

那么,《三峡》这篇课文究竟出自谁人之手哪?这还要从《水经注》这本书的取材方法来看。《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其中卷一《河水》至三十二卷《漻水》,描写的是北方的水系,取材的方法大部分是野外实地考察的办法,陈桥驿先生在《郦道元生平考》一文中说:“无论在驻地任所,舟车旅途,他都到处留意当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现象,细心观察、深入研究,然后载入他的著作之中。”而卷三十三《江水》至卷四十《浙江水》描写的则是南方的水系,取材的方法则基本上是对古代文献资料的编撰改写。《北史·郦道元传》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郦道元所历览的“奇书”有很多属于“六朝地志”,这些地志对当时的山川、河流、水文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这些前人的著作对于郦道元写作《水经注》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南方的地志,对从未到过南方的郦道元来说意义就更加非同寻常。如刘宋时期的何承天和徐爰都写有《州郡志》,齐代的刘澄之著有《永初山水记》,梁代的吴均著有《十二州记》,陈代的顾野王著有《舆地志》……在这些地理著作中,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和盛宏之的《荆州记》对《水经注》中《三峡》这篇文章影响最大。

盛宏之,又作盛弘之,刘宋时曾任临川王刘义庆的侍郎,而刘义庆在元嘉九年(公元432年)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曾任荆州刺史,三峡正在荆州的辖区之内。盛宏之在此时随刘义庆到了荆州,也就在此时写下了他的地理著作《荆州记》。看了下面这段节选自《荆州记》中的描绘三峡的文字,我们就会知道盛宏之对三峡一带的熟悉程度:

唯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神境。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夏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莹峻茂,良多雅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空岫传响,哀传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也就会终于明白《水经注》中的那段描写三峡的文字不是郦道元的原创,而是对盛宏之的文字的改写,而且只改了几个字,完全可以视为原文的照抄。其实,这种编撰改写的写作方法在《水经注》中不只这一处,而是大量存在。作者在记载足迹所未到的南方水系时,都是根据当时流行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的结果,《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水系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错误。不仅如此,郦道元在记载北方水系时也引用了前人的成果,王立群就说过:“郦道元写作以《河水注》为代表的北方诸水时,同样广泛吸收了时人或前人在山水描写中的优秀成果。”清代的陈运溶在各种类书中辑录《荆州记》轶文后,也早已经在序言中指出:“因以《水经注》互校,其事实相类者约八十余事,虽详略不同,实则录其书而隐其名。盖善长著书博采众家,随所甄录,点窜成文,亦不能尽著姓氏也。”王谟的《荆州记》序录则引用了明代杨慎《丹铅总录》的说法:“地理诸家,余独爱《华阳国志》,次则盛宏之《荆州记》,……李太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子美云:‘朝发白帝暮江陵。’皆用盛宏之语也。”可见有识之士都认为是盛宏之的《荆州记》启发了诗仙李白的诗思,而不说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

而盛宏之的这段文字又可能受到了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的影响。袁山松又名袁崧,《晋书》有传,少有才名,博学有文章,著有《后汉书》一百篇。王谟在《宜都山川记》的《叙录》中说:“据言崧为郡尝登山属望,又言尝往返十许过。则是崧以尝为宜都太守,故作此记。”[4](p354)宜都地近三峡,袁山松写作《宜都山川记》时是实地考察过三峡的,因此,他的《宜都山川记》中也有对三峡的生动描写,现录两段为例:

峡中猿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青。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这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和盛宏之描写三峡的文字,文意大体一致,盛宏之的文字虽然更加精炼传神,但还是显示出是在袁山松文字基础上提炼加工出来的,其前后影响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三峡》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其作者不应该归属于某一个人,它是魏晋时期山水文字、地理著作兴盛发达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篇写景名篇,是袁山松、盛宏之、郦道元等人在不断继承、学习前人优秀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集体创作出来的。陈桥驿先生在《水经注校证》中就指出过:“郦氏撰《三峡》一篇,引及文献不少,但以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及盛弘之《荆州记》最为重要,其中描写生动之处,多出自袁、盛所著。”

由上文可知,郦道元只是《水经注》的作者或者编撰者,而不是《三峡》的原作者。如果我们把《三峡》这篇课文单独归属于郦道元一个人,就会抹杀了袁山松、盛宏之等人的创作,就会让读者误认为《水经注》是一本郦道元通过实地考察创作出来的著作,从而失去了通过《水经注》认识六朝时期的优秀而又丰富的文化成果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把郦道元从《三峡》的作者还原为《三峡》的编撰者,中学语文课本在选编《三峡》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要注明此篇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就可以了,而不应把《三峡》的著作权冠之以郦道元。在介绍《水经注》这部伟大的地理著作的编撰者郦道元的时候,也应该结合郦道元从未到过南方的生平经历,告诉学生《水经注》的南方水系的记载是从古代的地理文献中编撰而成,而不是郦道元独自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桥驿.水经·江水注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1985,(4).

[2]陈桥驿.水经注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李朝阳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558000)

猜你喜欢
宜都水经注荆州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响水洞村的梦——湖北宜都“路民捆绑”织密交通致富幸福网
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水经注》考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无人机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初探
《条例》颁布一周年 宜都行资模式迈进2.0
宜都资产处置羊年首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