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勇,周舒凡,邹思明,曾德明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陈立勇,周舒凡,邹思明,曾德明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从企业内外部因素出发,分析吸收能力与环境动荡性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国五个行业上市公司2004—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吸收能力和市场动荡性对技术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动荡性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未完全得到支持。
关键词:技术多元化;吸收能力;市场动荡性;技术动荡性
1引言
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开发复杂度和系统性上升,企业难以依赖单一领域技术研发出满足顾客多种需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企业不再专注于单一技术,而是纷纷在多个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活动,进行知识探索,规避创新风险。伴随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围绕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展开丰富的研究,但所得结论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技术多元化有较广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多样化知识技术交叉融合,推进产品服务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绩效[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多元化发展会导致资源分散、增加整合多种技术的成本,降低企业绩效[2]。由此可见,对技术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尽管有学者从吸收能力、资源禀赋等角度探讨可能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与中介机制,但他们的关注焦点多集中于企业内部因素,鲜有文献基于对企业影响重大的外部环境展开研究,导致学术界对争议的解释力度不足。
鉴于此,本研究从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视角出发,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弥补前人研究不足,并为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技术多元化指企业技术知识所涉及领域较为分散[3],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技术范围越广。技术多元化能够为企业带来如下优势:首先,随着多元化水平提升,异质性知识积累加速。异质性知识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增加了新组合和新想法产生的可能性,推进产品创新及产品工艺性能提升[4]。其次,企业往往优先投资现有主导技术以降低未知领域技术的风险,导致其持续创新能力演变为核心刚性。而多元化可避免企业锁定特定技术,预防企业核心刚性,保持战略灵活性,促进企业柔性发展。最后,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竞争加剧及技术快速变化可能导致现有技术过时。企业将经费投入到多个技术领域,能减缓投资回报波动,降低研发风险,改善财务绩效[5]。
然而,过度技术多元化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当企业技术活动延伸领域过多时,内部异质性知识冗余,彼此间冲突导致知识难以转移、吸收,造成协调和整合多种知识的成本增加[6]。此外,企业实行多元化需探索和挖掘各领域技术,当多元化水平超出一定范围,资源分散使得企业不仅无法取得专业技术和核心产品的优势,还将增加管理和研发方面的难度。因此,技术多元化水平过高时,带来的内部成本超过拥有的优势,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
上述表明,存在技术多元化的最优水平,使企业绩效达到最佳。在达到最优水平之前,技术多元化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而达到最优水平后技术多元化继续增加则导致企业绩效降低。由此可得假设H1: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
2.2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知识价值,并通过知识整合和应用取得商业化成果的能力[7]。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吸收外部知识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内外部知识基础相似,现有知识范围越广,知识元素间相互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整合新知识所花成本更少[8],从而促进内外部知识融合,实现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内外部知识异质度较高,涉及技术领域越多,能够重组的知识元素越多,企业通过内部挖掘可快速地组合知识元素,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技术。因此这两种情况下,吸收外部知识都能促进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此外,吸收能力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利用新知识,还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预测技术发展趋势[9]。Cohen等发现对吸收能力进行投资能够提高企业预见力,使其把握市场先机,占领优势地位。可见增强吸收能力能帮助企业更好识别和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新技术,捕捉更多技术机会。因此,当吸收能力较强时,企业能迅速识别并成功利用多元技术组合的技术潜力,发展新产品和新工艺以提高盈利能力。由此提出假设p: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2.3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环境动荡性指环境变化的速率和不稳定性[10]。关于环境动荡性维度划分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但目前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市场需求动荡和技术发展动荡最为关键,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两个外部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将环境动荡性分为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
市场动荡性指市场需求或顾客需求变化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程度[11]。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竞争压力较小,引入新产品动力不足。而在市场动荡情况下,企业面临激烈竞争,顾客需求多样化,此时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对竞争对手行动做出有效反应。市场越动荡,新产品开发团队需要创造越多新创意新方法,以应对顾客多变偏好。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多种技术,多学科知识互补和协同既能创造出全新产品和服务,又能提高新产品开发与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多元技术通过改善产品性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因此,在市场动荡程度较高时企业实行技术多元化更能保持竞争优势,获取卓越的企业绩效。
技术动荡性指对无法准确预测或完全理解的技术环境动态变化的感知[12]。在变化环境中,前沿知识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此时技术环境具有“双刃”效应,一方面,竞争加剧使得企业研发步伐加快,企业必须紧跟前沿技术,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升产品创新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更新不及时,导致现有知识过时,企业将面临更多外部压力,甚至面临被竞争对手淘汰的风险。技术环境越动荡,不确定性越高,越能促进企业内部通过广泛沟通和协作,加强技术融合,促进新知识新技术产生。同时技术多元化能够促使企业密切跟随各领域中技术进步和变革,增强感知能力,并为企业资源整合或重新配置提供依据,进而保证新产品/服务顺利开发。因此,在动态技术环境中企业更能发现创新机会、提高创新效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由此提出假设pa:市场动荡性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pb:技术动荡性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3研究设计
3.1数据
本文选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表2与表3中分别以IN1~5表示)等行业进行研究。样本上市公司在各行业的分布见表1。
表1 样本上市公司在各行业中的分布
本文选取样本企业2004—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对样本按如下标准筛选:①剔除ST或*ST的企业;②剔除焦点年间专利数为零的企业。筛选后样本包括122家上市公司。样本企业专利数据来自湖南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行业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3.2变量测度
(2)吸收能力AC。Zahra等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消化、转换和应用外部知识的一系列组织惯例和过程,因此研发人员能够较好体现,且二手数据更加客观。本文根据其建议,借鉴付敬等学者的研究,采取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测量[14]。
(3)环境动荡性。根据学者的研究,采用行业销售额和专利数分别测量市场动荡性MDY和技术动荡性TDY[15]。以行业值为因变量,年份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年份变量为五年移动窗口),将得到的回归系数标准差除以行业均值,结果作为市场/技术动荡性的指标。
(4)企业绩效。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是销售高科技产品,技术决策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产品销售额体现。因此,本文采取企业销售收入测量企业绩效[16],同时对销售收入进行平减,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5)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企业规模FA和企业年龄FS作为企业层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测量,企业年龄以企业成立年份为基准测量。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行业特质,因此设计四个行业虚拟变量控制行业特征影响。
3.3模型设计
本文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因此用OLS进行估计;通过霍斯曼检验,P>0.05,因此用随机效应模型。综上,本文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表2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小于0.7,且计算得出方差膨胀因子最高为2.25,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矩阵
4.2回归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模型1仅研究控制变量,模型2和模型3加入技术多元化及其平方项来验证H1,模型4、5、6分别加入吸收能力、市场动荡性、技术动荡性等变量及其与技术多元化交互项来验证p、pa和pb,模型7中加入所有变量。
模型2和3的技术多元化系数分别为0.78和1.13,平方项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是正向相关关系,H1未得到完全验证,原因可能有:其一,本研究样本为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企业拥有丰富资源及先进管理技能,在协调整合多种技术时所受阻力较小成本较低,因此更能从中受益。其二,中国技术多元化起步晚,整体上未达到拐点,正处于倒U型上升阶段。模型4和模型5中交互项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p和pa得到验证。模型6中交互项系数不显著,pb未得到验证,原因可能是:技术环境较动荡时,企业避免选择单一技术进行创新,能够有效预防核心刚性,增强动态能力;技术环境较平稳时,研发风险与不确定性较低,此时探索多领域的技术成本较低。最后,模型7中回归系数方向和显著性与前几个模型一致,证明本研究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表3 回归模型结果
注:*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
5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企业拓宽技术范围,能够促进不同技术知识间交叉融合,降低技术锁定带来的利润下降风险,帮助企业维持稳定经营回报。因此企业在实施创新战略时,应进行多领域技术的探索和挖掘,不断开发新产品/服务,以应对复杂环境,增强竞争力。在当前开放式环境下,企业除了依靠内部研发积累技术能力,还可与企业、政府及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组建技术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其次,高水平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吸收外部新技术新知识,并与现有知识基础相结合,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同时吸收能力能预测出技术发展趋势,识别出多元技术中有价值的新兴技术。因此,企业应注重吸收能力的作用,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员工培训及标杆学习等方式来增强吸收能力,以利于从多元技术组合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最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程度越大,探索多领域技术知识越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应对市场动荡性给予更多关注,在感知消费者需求多变和竞争激烈时,积极调整企业战略,延伸技术范围,通过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生成新产品与服务,以增强竞争优势。当代中国企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企业技术战略必须与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相匹配,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样本只来自上市公司,未来可扩大样本范围以增加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其次,本文从企业内外部因素出发展开研究,未来可从其他视角探讨企业技术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最后,本文使用专利数测度技术多元化,但是可能存在企业为保护商业机密而不申请专利的情况,导致该方法不够客观准确,希望未来学者提出更系统更全面的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军,张卓.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技术关联的调节效应[J].管理评论,2013,25(8):124-131.
[2]GRANSTRAND O.Towards a theory of the technology-based firm[J].Research policy,1998,27(5):465-489.
[3]CHIU Y C,LAI H C,LEE T Y,et a1.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complementary assets,and performa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8,75(6):875-892.
[4]HUANG Y F,CHEN C J.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on innovation[J].Technovation,2010,30(7):420-428.
[5]何郁冰.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4):9-18.
[6]LIN B W,CHEN C J,WU H L.Patent portfolio diversity,technology strategy,and firm value[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6,53(1):17-26.
[7]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2.
[8]刘岩,蔡虹.企业知识基础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0):64-69.
[9]COHEN W M,LEVINTHAL D A.Fortune favors the prepared firm[J].Management science,1994,40:227-251.
[10]DESS G G,BEARD D W.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4(29):52-73.
[11]JAWORSKI B J,KOHLI A K.Market orien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3-70.
[12]王永贵,邢金刚,李元南.战略柔性与竞争绩效: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J].管理科学学报,2004,7(6):70-78.
[13]PHELPS C C.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4):890-913.
[14]付敬,朱桂龙.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3):25-34.
[15]WANG H,CHEN W R.Is firm-specific innovation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value appropriation? The roles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nd technological diversity[J].Research policy,2010,39(1):141-154.
[16]HUANG Yi Fen,CHEN Chung Jen.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on innovation[J].Technovation,2010(30):420-428.
(责任编辑沈蓉)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Chen Liyong,Zhou Shufan,Zou Siming,Zeng Demi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Based on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It collects panel data from 2004—2012 o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five industries to do empirical research.The result shows that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Absorptive capacity and market turbulence pla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Technological turbulences’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s not supported completely.
Key words: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Absorptive capacity;Market turbulence;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立勇(1972-),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5-06-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主创新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化战略与政策研究”(7123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流动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与政策研究”(7117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