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利胆方和西药在脾胃不和型厌食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6-03-25 06:59王海涛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胆厌食症脾胃



运脾利胆方和西药在脾胃不和型厌食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王海涛

柘城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柘城476200

厌食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脾胃疾病,在儿科门诊中比较普遍,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严重者甚至拒食等,如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进展为食欲障碍性疾病[1]。患儿长期饮食不当容易导致脾胃不和,运化失职,而成厌食,使患儿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现代医学[2]显示,脾胃不和型厌食与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关系密切,常规西药治疗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预后较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笔者采用运脾利胆方治疗脾胃不和型厌食患儿40例,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1月—9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脾胃不和型厌食患儿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5.7±3.1)岁,病程3个月~2.8年。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纳入患儿均符合汪受传《中医儿科学》[3]中“厌食”诊断标准、苏树蓉《中医儿科学》[4]中“脾胃不和型”辨证标准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厌食症的“脾胃不和型”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厌食或拒食,病程半个月以上。患儿入院时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大便较干,舌质淡红,苔白或薄腻,可伴有多种症状。患儿与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合并佝偻病及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儿;其他疾病引起的厌食症,如神经性厌食的患儿;对本试验药物过敏或近1个月服用过活菌制剂的患儿。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病史等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 ml,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3周为1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运脾利胆方治疗,方药组成为茯苓10 g,茵陈10 g,厚朴花6 g,扁豆花6 g,佩兰6 g,郁金6 g,柴胡3 g,陈皮3 g,上药水煎取汁150 ml,每日1剂,早晚餐后30 min服用,连续服用3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酌情增减药物剂量。

1.5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5.1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发锌改善情况。

1.5.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厌食症”疗效判定标准拟定。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增加,食量每日增加100 g或食量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食欲和食量均有所增加;无效:患儿食欲和食量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40,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发锌改善情况

治疗前,2组患儿发锌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发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发锌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脾胃不和型厌食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和脾助运、健脾开胃、甦胃醒脾等,这些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近年来,运脾利胆方在脾胃不和型厌食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且疗效理想[6]。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本研究所选方药主要由茯苓、茵陈、厚朴花、扁豆花、佩兰、郁金、柴胡、陈皮等组成,方中茯苓味甘、性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茵陈清热利湿、解热、抗感染;厚朴花行气宽中,开郁化湿,常用于肝胃气滞,胸脘痞闷,食欲不振的治疗;扁豆花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佩兰清暑、辟秽;郁金味辛、性微寒,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陈皮性温、味辛,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诸药共奏,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利于患儿早期恢复。本研究中,2组患儿治疗前发锌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发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上单一采用运脾利胆方治疗脾胃不和型厌食患儿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患儿早期恢复[7]。

综上所述,运脾利胆方治疗脾胃不和型厌食效果理想,能提高发锌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素梅,陈美娟,郝宏文,等.辨证取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8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25-927.

[2]竺青华,姚伟光,徐佩华.肥儿合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2):127-129.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熊霖,何粒立,李心华.芪斛楂颗粒治疗小儿厌食131例[J].福建中医药,2013,44(4):36.

[7]付美鸳,胡国华,周向锋,等.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17-118.

(收稿日期:2015-10-29)

doi:10.3969/j.issn.1674-4616.2016.01.020

猜你喜欢
利胆厌食症脾胃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