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刘旭+李维
摘要 采用《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自尊》和《乐观归因风格》三个问卷,以574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应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探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自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积极事件归因不仅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而且还会通过自尊对其产生间接影响:(3)消极事件归因仅通过自尊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这表明不同性质的事件归因对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有差异,自尊在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自尊,抗挫折能力,中介作用。
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抗挫折能力最早由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来的,是指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受到挫折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Har-rington,2007;张旭东.缴润凯,肖冬玲,2013),它是促使青少年良好发展的一种积极品质( Fellip-pello et al,2014;张丽萍,周广亚,2012)。一些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其抗挫折能力亟待提高。因此,探讨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个体抗挫折能力的发展会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育活动(周丽君,2005)、挫折经验或生活事件(张丽萍,周广亚,2012)、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利娜,2013)等,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个体外部环境因素,较少涉及到个体内在心理对它产生的影响,、Richardson (2002)认为,要使个体获得有效的抗挫折能力,就要培养其遭受挫折后快速复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建构良好的来自家庭、学校、同伴及社会的外在保护因子(即上述外部环境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建构良好的内在保护因子.即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Wright&Masten,2005)。
乐观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事物发生原因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解释方式.研究表明,乐观归因风格作为个体内在心理结构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显著地影响着个体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与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关系密切。拥有乐观归因风格的个体往往能更好地调节自我,应对挫折。他们倾向于将失败挫折看成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将成功看成是源于自己的努力和可控的因素,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乐观归因风格者更可能采取主动应对、问题关注等积极策略,冷静地应对挫折;他们也拥有较高的自尊感(刘志军。2009;陈舜蓬,陈美芬,2010)。相反,悲观归因风格者则沉溺于失败之中,将失败原因看成是永久的和普遍的。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倾向于采用否认、空想、回避等消极策略。最近,有研究发现,对积极事件与消极事件的不同归因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俞国良,王永丽,2004;刘昊,2012),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归因风格对个体应对挫折、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直接影响,较少考虑积极事件归因和消极事件归因是否会对个体抗挫折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情感体验和评价,它也是个体内在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之一。Kest-ing, Bredenpohl, Klenke, Westermann和Lincoln(2013)认为,社会压力源于不正确的白尊观念.个体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其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因素对挫折承受力的影响都是通过对自尊的影响而实现的。与此一致,宋慧鹏,康春花,曾平飞(2013)发现,自尊在父母教育观念与挫折承受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不过,目前有关自尊与抗挫挫折能力的研究也仅倾向于考察两者之间的直接关系。如有研究发现,自尊与挫折承受力呈显著性正相关(王军妮,2014),不同自尊水平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有不同的认知模式和应对方式.从而表现出抗挫折能力的差异(张丽华,邱芳,郭琪.2014;高志奎,2011)。一般而言,高自尊者较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而低自尊者在应对挫折常易产生恐惧感.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危险情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那么,自尊是否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较少有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探讨,尤其针对初中生群体,、而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自尊是处在一个发展变化中,受个体成就和能力感的影响(张丽华,张索玲,侯文婷,2009;张向葵,祖静,赵悦彤.2015;潘颖秋,2015)。也有研究发现个体的自尊水平受其归因风格的影响,如樊召锋与俞国良(2008)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归因方式可通过其自尊的中介来影响内疚和羞耻感的状况。但目前有关积极事件归因与消极事件归因对自尊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论,如Haugen和Lund (1998)提…人们对正负事件的归因是相互独立的。国内有研究发现在正性事件上,内在的、个人的、可控的归因风格有助于个体自尊的提高:相反,在负性事件上,外在的、整体的、不可控的归因风格则会损害个体的自尊(李媛,1997)。与此结果不同,宋斐(2005)发现,正性事件上的归因方式与自尊存在显著性相关,而负性事件上的归因方式与自尊无密切联系。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对乐观归因风格、自尊和抗挫折能力三者的关系及其自尊在不同事件归因与抗挫折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考察。我们假设乐观归因风格的两维度一积极事件归冈和消极事件归因既能直接影响抗挫折能力,又能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抗挫折能力。具体中介模型图见图1。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湖南省株洲市、湘潭市、益阳市以及耒阳市四个地区抽取60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574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其中,初一学生为193人,初二学生为160人,初三学生为217人,缺失4人;男生为283人,女生为285人,缺失6人:城市生源为226人.农村生源为336人,缺失12人。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问卷
采用由刘志军自编的《中学生抗挫折能力问卷》 (拟发表)。在问卷的编制中,运用访谈和内容分析技术的定性研究方法编制出一个有21个项目的初步问卷,然后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两个样本共1057名12-17岁的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编制出含有12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它由积极预期、积极挫折观、积极情绪引发以及寻求社会支持四个因素构成,分别包括3、3、2和4个项目。四因素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X2/df=2.92、RMSEA=0.059、GFI=0.96、NFI=0.92、CFI=0.94和TLI=0.92):总问卷和各因素的α系数介于0.60-0.77.总分与各因子(0.58-0.75)及各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9-0.40),总分、各因子与效标之间的相关显著(相关系数-0.16-0.58)。这表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是多维的,中学生抗挫折能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研究中采用总分(四个因子分之和)和因子分,分数越高,表示抗挫折能力水平越高。
在本研究中,对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结构良好,RMSEA=0.067,X2/df=3.55,GFI=0.95,NFI=0.91,TLI=0.90,CFI=0.93。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4,其中,积极预期、积极挫折观、寻求支持、积极情绪引发四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5、0.70、0.73、0.66。
2.2.2 自尊量表
采用由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共有10个项目,其中4个为反向记分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其中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总分范围在10-40分之间,分数越高,则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79。
2.2.3 乐观归因风格问卷
参考由Seligman编制,洪兰翻译的《儿童归因风格问卷》,修订成《乐观归因风格问卷》。该问卷共有48个项目,其中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各24个项目。每类事件都从永久性、普遍性和个别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且各有8个项目。采用“0”和“1”计分法,其中,积极事件归因分为积极事件中三个维度分数的和,分数越高代表越乐观:消极事件归因分为消极事件中三个维度分数的和,分数越高代表越悲观:乐观归因风格总分为积极事件归因分减去消极事件归因分之后的得分,分数越高代表越乐观。本研究中,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RM-SEA=0.046,X2/df=2.13,GFI=0.96,TLI=0.93,CFI=0.95。这表明该问卷在初中生中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该问卷的仪系数为0.56,积极事件归因和消极事件归因两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37和0.34,
3 结果
3.1 乐观归因风格、抗挫折能力和自尊的相关
相关分析见表1.从总体上来看,乐观归因风格与自尊、抗挫折能力呈显著性相关(p<0.01),自尊与抗挫折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从具体维度上来看,积极事件归因与自尊、抗挫折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消极事件归因则部分与自尊、抗挫折总分及积极预期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
3.2 自尊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依据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的观点,当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时,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因此,本研究参照温忠麟等人(2004)所建议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采用回归分析考察自尊的中介作用。根据检验程序,使用强迫法构建了三个方程,并依次进行了检验。由表2可知,消极事件归因和积极事件归因对抗挫折能力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6,p<0.01;β=0.77,p<0.001),即回归系数c显著:消极事件归因和积极事件归因对自尊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5,p<0.001;β=0.55,p<0.001),即回归系数a显著:当中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之后,自尊对抗挫折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80,p<0.001),即回归系数b显著。由此可知.自尊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依据温忠麟等人(2004)的观点,这需要进一步做Judd和Kenny完全中介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就消极事件归因而言,当中介变量进入方程后.回归系数c'不显著(β=-0.167,p>0.05),这表示自尊在消极事件归因对抗挫折能力的作用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于积极事件归因来说,当中介变量进入方程后,回归系数c'仍然显著(β=0.328,p<0.01),这表示自尊在积极事件归因对抗挫折能力的作用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路径分析图.见图2.
4 讨论
首先,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刘志军,2009;俞国良,王永丽,2004),本研究发现,乐观归因风格总分及积极、消极事件归因两个维度与抗挫折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积极事件归因与抗挫折能力呈正相关,消极事件归因与抗挫折能力呈负相关。这意味着个体越是乐观向上,其抗挫折能力就越强。正如塞利格曼所提出的,当个体将积极事件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那么,个体在成功之后往往会更加努力,更加积极进取;相反,若将积极事件看成是暂时的、特定的,那么,即使个体成功了,他们往往也会轻易放弃,并认为自己的成功仅仅是侥幸。而在消极事件上,若个体将其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那么他们往往容易在压力下崩溃,而且这种崩溃是长期的,会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乐观归因风格及其积极事件归因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性正相关.而消极事件归因维度则与自尊呈显著性负相关,,这表示个体越是乐观向上,凡事都向好的方面想时,其自尊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类似(Segerstrom,2007; Chang,Sanna,&Yang,2003;陈舜蓬,陈美芬,2010;宋斐,2005;李媛,1997)。究其原因,是因为乐观的归因风格能够使个体更多地关注事物的积极面,乐观地面对现实,能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个体的自尊及其心理能量,上述两个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和说明了积极事件归因和消极事件归因会给个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应成为归因风格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其次,本研究发现,自尊与抗挫折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表明,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对个体的评价越积极.其抵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这与Fredrickson的情绪拓展一构建理论所提出的“积极体验不仅能增进个体幸福,也能促进个体能力发展,有利于个体的适应”的观点相一致。这也进一步支持了已有研究结果( Trumpeter,Watson,Leary,&Weathington,2008;张丽华等,2014;高志奎.2011;王军妮.2014)即高自尊者具有高抗挫折能力,相反,低自尊者具有低抗挫折能力。那么,为什么低自尊者其抗挫折能力也低呢?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释.例如,Trumpeter等人(2008)认为,低自尊者由于与社会联系较少、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掌握比较滞后以及移情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低,因此,其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低。与Trumpeter等人不同,张焰和黄希庭(1999)则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低自尊者普遍的心理特点是格外敏感,更容易受到周围情景和自我暗示的影响而显得稳定性较差,因而他们常常不自信,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付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对初中生群体来说,究竟是外在经历的影响大还是内在心理因素影响大.将来可进一步研究。
最后,研究结果与我们的中介模型的假设有一致的也有不—致的。乐观归因风格、自尊和抗挫折能力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是否正如Kesting,Bre-denpohl, Klenke, Westermann和Lincoln (2013)所说,许多因素对挫折承受力的影响都是通过对自尊的影响而实现的?本研究发现,自尊在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但在积极与消极事件归因上具有不同的中介模式。具体而言,自尊在消极事件归因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积极事件归因与抗挫折能力之间则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进一步为已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Kesting et a1.,2013;宋慧鹏等,2013;张慧杰,2011),例如,张慧杰(2011)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越是积极乐观,如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整体的、可控的原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整体的、可控的原因,他们的自尊会越高,习得性无助感就会越低。
而自尊之所以会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这是因为乐观归因风格的人将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因素,而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因素,有利于维持较高水平的自尊,为抗挫折能力提供强大的内在保护因子。当乐观主义者把成功看成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暂时运气好,并且坚信自己在其它方面其它时候也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时,就会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评价和积极情绪体验,这有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失败,即使身处逆境,仍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对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相反,当悲观主义者认为成功只是一时运气好或别的外在原因所致,与自身关系不大时,这种归因并不能提高自尊水平,对抵抗挫折也无多大帮助。而当悲观主义者认为失败是自己愚笨、能力太差所致,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还会扩散到其他方面,而自己力量弱小无法改变时,则会降低自尊水平,产生自卑情绪.对自我持消极否定态度,面对挫折时也没有战胜的信心和勇气;相反的,乐观主义者即使失败了也会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并不会因此而否定自我,丧失信心。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乐观归因风格与自尊、抗挫折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同性质事件的归因对其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积极事件归因直接影响其抗挫折能力,也通过自尊产生间接的影响。消极事件归因只能通过自尊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自尊在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