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培训机制研究

2016-03-24 16:22李龙王伟
中国市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培训机制社区服务

李龙+王伟

[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志愿服务领域狭窄、服务方式简单和志愿者自身素养限制等问题和不足,文章通过从“志愿者需求评估、制定培训目标与计划、开展培训和记录以及志愿者培训活动评估”四个方面构建志愿者培训机制以弥补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不足,以推动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培训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74

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区”逐渐代替了原来“单位”包办的事项,社区居民也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便民利民服务,成为连接社区居民学习、工作、生活中紧密联系的“纽带”,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公民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日趋增强,促使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1996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民政部一起下发了《关于在城镇街道开展“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意见》,并共同组建“全国大学生社区援助活动领导小组”,揭开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序幕。2002年,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为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2006年年底,团中央开展了题为 “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积极推动大学者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来。2010年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8.9万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900多万人,服务小时数达1500万小时。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不仅有利于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文明服务,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风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认识社会,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成才做好积极的准备。

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2.1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

九部委(2005)在《意见》中开宗明义地阐释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内涵:“由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据此,董慧、梁凯(2011)认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指,大学生依据个人的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通过充分运用社区资源,面向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和居民开展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活动。

2.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

邹思敏、程诚(2009)提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①志愿者定期、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如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②针对特殊服务对象的“一对一”重点帮扶服务;③协助居委会及辖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共建活动。

在此,综合有关学者研究,笔者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按照专业程度划分为两类:

(1)一般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简单、专业技术性要求不强,主要包括课业辅导、教育帮扶、文明交通劝导、安全培训、社区活动组织和安排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要求不高,只要有志愿意愿皆可参与。

(2)专业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较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包括:针对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就业辅导、精神压力与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与保护、亲子关系、亲职培训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专业和能力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倾向于志愿者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背景。

随着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推进,社区居民的志愿需求逐渐由“一般性志愿服务”向“专业性志愿服务”转变,这使得社区服务对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容,而且也实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在双赢机制下的相互促进。在近2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举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存在如下问题。

3.1 服务领域狭窄

孙元(2008)、周燕(2014)指出当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还停留在扶弱、助残、支教等传统领域,而对社区教育、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志愿服务较少涉及,并且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2 服务方式落后

唐经伦(2014)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指出,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普遍存在: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浅,志愿者缺乏促使服务对象再社会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3 自身素养限制

梅霞(2014)指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够等现象,使得志愿者在参与一段时间志愿服务后就自我放弃,半途而废。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存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对某些服务不屑一顾等现象。

4 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探讨

面对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方面发展滞后,而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将大学生招募之后,相关组织缺乏或很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服务技能、服务知识、服务经验分享和社区常识等方面培训。一项基于北京、天津、上海等九个省市32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措施的调查显示,见下表。

调查表

每次都有大多数时候都有只有部分服务有从来没有

志愿者相关培训16.1%29.7%35.8%18.5%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培训既是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通过培训志愿者组织可以向大学生志愿者传授技能、强化志愿者组织宗旨并塑造组织文化。综合国内外志愿者管理的相关经验,笔者在此尝试构建一套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

4.1 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

(1)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

(2)根据志愿者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运用行为观察和技能测试的方法判断志愿者的培训需求;

(3)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可以为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培训方案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

4.2 制定培训目标及培训计划

(1)在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设定志愿者培训目标,志愿者培训目标重点关注于:志愿服务价值观、传授知识和提升技能,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志愿者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方法和手段。

4.3 开展志愿者培训及记录

选择有经验的志愿者或外聘专家对志愿者按照“志愿者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培训的过程中须注意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以便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4.4 志愿者培训活动评估

在志愿者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组织还需要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评估志愿者培训活动的效果,从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J].社区,2005(22).

[2]董慧,梁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7).

[3]邹思敏,程诚.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2009(5).

[4]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志愿者,2008(1).

[5]周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6]唐经伦.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2).

[7]梅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培训机制社区服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新疆兵团农牧团场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研究
构筑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