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教室都普遍安装了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这之前的作文教学是这样的:①教师在上次作文批阅中发现的几篇写得好的作文,让学生在班上读,教师做简短的评语,然后对作文做总结。②教师讲本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出示题目,公布要求,加以提示,并读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作为借鉴。但学生只闻其声,不一定听得明白,有些学生对此缺乏兴趣也根本不听,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堂呆板和单调。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范文写法,吸取经验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图文声象展开作文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搜集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知音”。作文教学操作性很强,由于学生经历很少,所知所闻有限,所以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以往,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开拓视野,学生受益匪浅。但是,比起网络来,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如今在作文训练时,教师在出示作文的题目后,可以在网络上浏览与此有关的网站,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以便让学生积累。如,在学习了《向沙漠进军》后,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训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1.学习小组集体完成;2.以下四点内容必须体现出来:①何谓“沙尘暴”?②近年来沙尘暴袭击了哪些城市?造成了哪些危害?③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如何抵御和防治沙尘暴?3.小组作文展读。于是,教师逐步打开相关网站,学生各自搜寻要找的内容,并记录到练习本上,搜索完毕之后,在代理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二、创设情境
学生写作文,需要营造一个与题目所反映的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氛围,因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乐写不疲。比如,让学生写《春日随想》,可以安排这样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①冰雪消融;②草树萌发;③放飞风筝;④姹紫嫣红;⑤耕耘播种;⑥上学路上。伴着悦耳的音乐,学生认真地看着,思考着。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将画中的意思描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真可谓诗情画意,文思泉涌。于是,学生挥笔作文,瓜熟蒂落。
三、批改互动
过去,只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学生被动接受,以致效率低下,学生提高不快。在多媒体作文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作文中一、两篇典型的作文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也做一次教师,集思广义。学生在发现他人作文中的问题的同时,自身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组织下,主要由学生修改,逐字逐句逐段进行修改,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学生要针对作文一两个方面写出评语。评语长短不限,要求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原作者可对照评语,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在以后的作文中,一定要有所改进。其他同学也会比照自己,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大有益处。
四、范文欣赏
根据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将优秀作文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启发。①总结上次作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选出2-4篇优秀作文,输入计算机,并配以图片或动画。上课时,教师将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由作者配乐朗读,让大家欣赏。然后由学生从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对作文进行简评。最后由教师做一下总结,肯定长处,并指出不足或努力的方向。②用范文启示本次作文。教师在宣布本次作文训练的题目后,提示写法,然后可以用类似的范文来启迪。教师通过网站搜索此类范文信息,确定后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欣赏,然后分组讨论,对这篇范文做出评价。这样学生会对该作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领悟教师展示这篇作文的深意,从而获得对本次作文训练的启示。
总之,多媒体网络走进作文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网络辅助于作文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南汝州市温泉镇第一初级中学 连军汉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使学生自己能在阅读中领悟语言的美感,领悟美好作品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当前的教学误区,抓好课堂教学,总结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怡情养性,增长见识,体会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
1.阅读教学中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过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严重违背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宗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轻视或削弱这种主体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偏离。教师的教学因为忽视主体的差异而千篇一律,步入了死胡同。
2.阅读目标不明确。目标就是通过某种行为所要达到的预定要求,没有明确的目标,即使阅读的行为发生了,仅仅是读过而已。至于读到了什么,则是“雁过无声”,“踏雪无痕”,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可惜,这样的现象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
3.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肤浅单一。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缺乏与作品的对话,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自主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语文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下降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僵化。这是因为缺乏深度的阅读,深度的阅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自主阅读。
二、抓好课堂教学,总结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1.抓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引导学生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进行认读、体悟、碰撞和思索。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听读、范读、领读、复述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常学常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及阅历,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领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3.总结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做好阅读积累。阅读本无法,但也有规律可循。获取信息,了解大致情况,可以采用略读、范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可以采用细读、精读等方法。把这些介绍给学生,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总结,交流介绍。课外阅读中进行摘录,整理归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以致用。如果能把感悟写成心得,写作水平就会快速得到提高。能够把读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又是一种阅读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这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抓住课题质疑。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看题目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题目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2.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3.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文章哪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呢?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中过渡的段落等。看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科学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北邢台市第一中学 韩笑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屡次出现,人们会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很多青少年学生殴打、欺侮同学的消息。现在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呈现出犯罪人低龄化、犯罪形态多样化、犯罪手段残忍化等特点,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儿童至成年的中间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各国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划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从10岁左右到18岁左右这个时期处于青少年时期。针对这一这部分人法律知识的传授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长远地看,对整个民族法律意识的增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目前学校教育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出发点,其他方面的教育都要服务于学习成绩,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法制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纵然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解得慷慨激昂,也难成其就,学生依然半知不解。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法制教育隶属于德育,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自然也缺乏独立性,只是德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学大纲虽然已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其中,确保了该课程的授课时间,但是并未对法制教育的教材做出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影响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三)校园周边环境混杂,缺乏综合治理机制。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差,面对诱惑往往不能自制。学校周边的一些商家便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把它们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有些商贩在校门口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了学业;等等。
(四)家长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观念不强。很多家长通常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比较不重视孩子在其他发面所受的教育和获得的发展。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排名,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习成绩,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管。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人们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于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个学校的校长需特别注意到这一点,要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识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让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正所谓 “言传不如身教”,因此,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只有熟知相关法律知识,才能更全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做到不仅教好课,更要育好人。
(二)学校应开设独立的法律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法律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效率更高地了解法律知识,是学生在校接受法律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就不应把学生成绩看作学校教育的唯一指标,需设置独立的法律课程。要让青少年知法、懂法,从而遵守法律规定。要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用事实说话,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和基地的建设。
(三)加强社会治理力度,优化学校周边社会环境。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帮助,不只是学校和家长要付出努力,社会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的周围环境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关系到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如果学校周围存在很多不良商家,为吸引学生消费不择手段,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可以在学校周边设立治安岗,安排专人看守,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安管理。当地政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取缔学校四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餐饮店,关闭不按照法律规定经营的娱乐场所和提供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防止阻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商家或行为出现。
(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法制教育能力。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切实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急需转变传统的分数至上的观念,要高度重视孩子在法制方面所受的教育,并可以通过涉猎更多的法制知识,提高家庭的法制教育能力。家长要本着对孩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摆正德育、智育还有法制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德行的培养上。通过积极的家庭法制教育,把子女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倡导阅读,成就大气语文
四川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李秀兰
文学即人学,一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懂文学、尊重生命的灵魂工程师。他会始终不渝地坚持走真善美的文学之路,还给学生一个纯净的文学殿堂。
“诗意语文是一种境界,它是自由对话的、唤醒意会的、精神契合的、追寻幸福的、实现自我的,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因此,语文教学更激励教师在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味语文,感悟生命。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的激励和倡导,大胆开展语文阅读课、阅读交流课、周记点评课、创办班刊等,力争在阅读、写作上展示别样风采。
一、坚持阅读教学
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还原语文的本源:读书,读好书。高中语文教材的改版引人深思:语文素质教育正在展开,语文的美学功能、德育功能正在得到提升和强化。新版教材强调广博阅读、深读、感悟,这恰是大语文的魅力和气魄,语文的素质教育就是阳光阅读。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一定是个有灵气的学生,一个喜欢读书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诗意化的语文教师。唯有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感悟世界,审视生命。
(一)把阅读作为常规作业来抓。
具体落实为:设立每周一堂阅读课,利用学校的阅览室,让学生大胆地读,并培养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阅览室的好习惯。坚持摘抄本的常规检查,找榜样,做全班的示范,在全班展览。鼓励个性摘抄本,要有个性签名、个性阅读品鉴、个性标签和版面设计,以便激发学生的珍藏热情。认真上阅读课,小组交流展览摘抄本,推荐美文,选出小组优秀阳光小读者,评出美文,自制幻灯片,定出主讲,展示各个组的阅读风采。重视语文教材的拓展延伸,对学生阅读做方向性的引导,相信他们的阅读是绿色的,是快乐的,是昂扬的。
(二)把阅读作为常规教学来抓,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学期让学生只读一本语文书,这将是语文教学的莫大悲哀,也将是语文教师的莫大悲哀。如何让教材延伸拓展出去,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高效课堂呢?关键在于教师的阅读拓展。如,教学余秋雨的《信客》,可以人文性地介绍余秋雨执著探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学术精神,并介绍他的《道士塔》及散文集《文化苦旅》。如,教学归隐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人格,介绍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艺术人生。立体地、真性情地让学生体味名家,走近名作,注重课堂渗透。如,教学冰心的《荷叶 母亲》时,介绍冰心《繁星》《春水》这两部作品;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介绍他的《新月集》;教学鲁迅的作品《风筝》时,介绍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三)利用身边素材,创办班集体阅读的小报。
设立编辑一人,打字员一人,小报封面设计一人。内容来源为:每周评出的优秀周记,让打字员打印成稿;每小组收集一篇美文——小小说、散文、小诗等,都打印成稿上交。教师收集的阅读素材,也可归类后编辑成册。
(四)创建班集体的博客。
利用网络资源,设计班集体的博客“我们的青春之梦”,创建“思想的交锋、佳作展评、班内新闻、我们图片、最爱电影音乐、我的阅读”等板块。加强互动,思想碰撞,正确引领,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氤氲在浓浓的阅读之中。这样,全班优势资源集中,在课间饭后,总能让学生有些许感悟和感动。
总之,坚持阅读教学的理念,坚持走素质语文的道路,还语文一个明媚的春天。在厚重深邃的文学殿堂里,学生总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真、善、美。
二、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人文性的天地
语文,即语言文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文学即人学,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优秀的语文教学也是优秀的德育教育。教材中:《在山的那边》告诉了学生要克服重重困难挫折,勇敢追寻梦想;《金色花》告诉学生母爱伟大,同时要学会回报、感恩父母;《信客》告诉学生为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活着要有担当。
本学期的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教学中应该把呼吁和平、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其中。教学中贯串的许多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讲到日军侵华的悲惨历史及南京大屠杀,学生会争相发表感慨: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没有力量来保护她的儿女的,只有在这时学生才会真正意识到“爱国”的重要意义。
诗意语文是一种精神的语文,是一种感性的语文,是一种儿童的语文,是一种灵魂的语义,是一种生活的语文。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地体味美,体味生活。
将随行的风走成美景
河北邢台市第一中学 王泽环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停奔走,踏万水千山,携清风雨露,逐日月星辰,叹人生无穷。不会因一处的美景而挂心良久,亦不会因无景可赏而痛心。何处无美景,且行且留情。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闲的山水田园是王维路上的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涛涛江海是李白路上的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起伏是苏轼路上的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莫不皆有一路风景。那神奇的高密东北乡是莫言路上的景,那黄沙漫漫的撒哈拉是三毛路上的景。
心在路上,景在心中。
赏路上之景,须有一分恬淡豁达的心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唯有此悠然才能笑看风云变幻。赏路上之景,须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穷尽此生追求精神自由与理想人格,而忽视了现实的美好,他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只追求远方,又怎能赏路上的美景?
赏路上之景,能让我们重拾身边的感动与美好,或者说,身边的感动本身就是人生路上的一道绚丽风景。亲人殷切的叮嘱,朋友贴心的陪伴,老师默默的关注,甚至陌生人和善的微笑,每一景都应在心底留下痕迹。赏路上之景,能让我们充满勇气地面对挫折与考验,能让我们充满信心地去体味和尝试,能让我们充满力量地追求梦想与幸福。赏路上之景,能让我们在泥泞路边见绿草顽强,能让我们在荆棘丛中闻玫瑰芬芳,能让我们在深潭中看卵石沉静。一切美景,都含哲思。
赏路上之景,对现代都市生活更有借鉴意义。紧张的快节奏生活,奔流不息的人群,还有那车水马龙所传达的拥堵与急躁。城市的喧嚣已使太多的人迷失方向,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墙已使太多的人沉沦红尘万丈。城市中的人,终究要学会,慢下脚步,抬头领悟生活的真谛。
如果你仍觉无所事事,如果你仍叹人生寂寥,如果你仍迷惑于何去何从,不妨慢下脚步,赏一路的花醉田园阡陌,听一路的风唱岁月静好。
(指导教师:胡振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
贵州独山县教育局 杨端芬
2014年1月4日下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凝练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二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分条专门作了重要阐述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科和更好地学好语文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一种道德情操,它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说,抓好语文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一学科特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统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五千年文明历史,有许多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他们虽都经历艰难困苦,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爱国精神、爱国业绩、爱国英名永存!古代的苏武、岳飞、文天祥等,近代的林则徐、孙中山、邓世昌等,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赵一曼、江竹筠、刘胡兰等,在建设祖国中贡献力量的“导弹之父”钱学森、“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李国安、杨善洲等,他们爱国的实际行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初中语文课本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九年级(下)的《诗两首》《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比如,《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在即将失去学习母语机会时,格外认真、专心,很想把过去丢失的法语一股脑儿塞进脑子里。爱国就是捍卫祖国的土地、河流,《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嘶哑着喉咙,为被帝国主义蹂躏的祖国,发出痛彻心扉的“誓言”。从《木兰诗》到《黄河颂》,从《最后一课》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语文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二、强烈的责任意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敬业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古今中外,多少人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有的轰轰烈烈,永垂青史;有的则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满腔热忱,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李素丽,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为乘客热情服务,无微不至,赢得了人民的口碑,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对爱岗和敬业作了明确规定,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敬业是一种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假如没有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便无法安于教育工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重任也很难担当。要做到敬业: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二要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具备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应该将敬业奉献意识渗透在教学中。如,在《邓稼先》一课中,邓稼先在险情出现时,下属请求其离开,但他说:我不能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的邓稼先,用自己的行动奏响了一曲“爱的奉献”。
三、渗透明礼诚信理念,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即“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就看重诚信。著名教育家孔子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之说,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言、行、忠、信”的“四大科目”和“恭、宽、信、敏、惠”的“五大规范”之一。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顾炎武说:“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俗语,也都是讲的“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相反,守信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使人产生敬意。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受到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的冲击,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受到影响,致使他们诚信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教学中。比如,《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指责父亲朋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就是诚信教育,通过这些教学潜移默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明礼诚信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