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召军 余继峰 陈桥
【摘要】进行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涉及范围大、实践性要求高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更是野外地质实习的关键。所以,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经验对于本科生来说极其重要。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强、掌握地质填图技术和方法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对所学专业的更深理解,并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习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13年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 201224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5-02
一、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
(一)让学生参与到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中去
在进入野外实习前,指导教师挑选实习学生代表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并将野外实习的具体地点和相关内容安排告知实习学生,让他们事先可以做一定的功课,对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熟悉和认知,可以提前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实习中去,使得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二)进行教学重心的转移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不需要像在课堂教学那样,进行细致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需要根据实习前制定的计划,在野外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简明扼要地阐述,让学生在进行地质填图实习时,能够更好地进行重点和关键点的把握,确定填图区工作路线,熟悉工作区岩石、地层和构造等特征,继而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和地质填图工作,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性的教学,不作结论性的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分析解决。
(三)教师尽可能的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敏锐的观察力是在野外实习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是一切实验研究的基础环节。所以,在进行实测地层剖面阶段,注重学生细致掌握各种岩石的微观特征和各组地层的特点等能力培养;进入地质填图阶段,着重学生对实习区地层的分布和构造特征等宏观地质现象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够对地质现象进行描述,整体性的进行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分析。
(四)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虽然在实习准备中已经有了明确分组,但是组内学生相对较多,一定情况下会造成学生的偷懒心理,这时就需要对每个组进行明确的任务分配,在团队协作下进行实习工作的有效完成。比如进行地质填图时,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进行地质界线或者岩层构造线寻找,进行标本采集,对描述界线内的岩性和构造以及地层进行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分析,在地图上将界限点准确勾绘,对典型的构造现象作图等多项工作,通过组员的协调合作,顺利完成每天的野外实习任务。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将草拟的题目同实习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选题,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地质问题做出研究计划,进行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理,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五)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
实习准备时,学校会为实习小组进行实习设备的配置,例如:手执GPS仪和掌上机等设备,都会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仪器和设备怀有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老师在使用前对学生进行相关使用知识和技术运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地质填图过程中,有效的进行器材的利用,适应现代地质勘察工作的需要。
二、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目的性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科认知
地质学研究的是具有46亿年历史的整个地球,而地质学的创立同人类的历史也不过两三百年,但在这两三百年的发展中,地质学的全部知识来源都是地质学家的野外实践和观察,而室内工作只是对野外实践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这是地质学,有别于其他科目的最明显的地方。所以,于地质学而言,没有野外实践便没有地质学的发展。就地质填图实习来看,在实习过程中需要达到区域地质调查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尽可能的缩短填图周期,提高实习效率,尽量多运用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但是在野外实习设备缺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学生锻炼能够在没有地质图的情况下进行地质实习。
(二)培养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
地质填图实习设计到地层剖面图和地质地形图件的制作,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将自己的观察很好的反映在图纸上,地质专业中,地质填图的动手能力要求相对严格,而且还要求极强的实践能力,因为地质图的设计步骤多且繁杂,需要学生在室内学习时进行自我能力的有效提升。地质填图过程受实际地形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往往遇到和预想不一样的情况,所以临场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路线调整。比如,在填图路线上遇到采矿坑或是陡崖,需要组长带领组员调整前进填图路线。
(三)培养学生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填图实习的场所大部分是相对人烟稀少、交通堵塞的山区或者半山区,生存环境恶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假若有学生难以承受,不仅影响自己的实习进度,还会造成整个团队进度的缓慢。而且就野外实习而言,野外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在室内进行工作的总结和报告,进行资料的整理,这就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承压能力。当然,教师也需要身体力行的做好表率作用,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克服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辛,增加对地质研究的兴趣和对于学科的敬畏心。
(四)培养团队意识,具有合作精神
野外实习中,个人在观察和分析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和同学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完善,并提高实习效率。在实习中不能忽略团队和相互合作的力量。而且进行地质实习时,教师会将原本的分组在进行细化,要求三四人左右的小组独立的进行任务的完成,力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实习中得到提升,这就更突显了团队的力量。通过团队间的通力合作,和学生亲身参与以及亲自实践,会对合作有更深的体会,这对于地质学的研究以及往后进入社会都是非常珍贵的实践经验。
(五)启发式的进行教学,从行为方式和思想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培养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的定型时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可以引导性的进行深入,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不一样的生活,在他们亲自经历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心怀感激。野外实习的区域选择大多偏僻,学生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同当地的居民有所接触,体会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引导。
野外实习充满着不确定和新鲜感,作为教师,可以利用一切的可能,对学生开展启发式的教育,让他们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自身的完善。无论是学业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实习的改革旨在培养新时代要求下的全新高素质人才。而在进行野外地质实习中最关键环节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和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过程,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分解说明,将实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陆廷清,胡明,王占磊. 改革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 石油教育,2010,06:86-88.
[2]王义宏.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J].煤炭高等教育,1990,01:72-74.
[3]张雄华,章泽军,袁晏明. 地质填图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质教育,2009,02:126-129.
[4]丛金山. 认真搞好野外地质实习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02:132-134.
[5]刘天虎,陈川,赵新生. 达坂城白杨河矿区数字填图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14,03:80-82.
[6]孙林华.实践教学中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巢湖地质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