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强
【摘要】本文首先基于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之上,讨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铣床加工教学中运用以及培养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创新的艰辛与乐趣的体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数控铣床 教学
【中图分类号】TG659-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98-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有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粘贴版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由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占主导,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操作性强、实践应用广泛,数控普遍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采用满堂灌,学生照猫画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术。反观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项目或者任务,让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1.确定目标任务
根据专业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结合岗位任务分析,由浅入深的制定项目任务。在项目的制定上必须慎之又慎,并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目标、内容、要求给出了详细的描述。例如:《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项目三中的“任务2——铣削台阶类零件”,其学习目标是:掌握圆弧加工指令的指令格式及编程方法;掌握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的程序开始与程序结束;掌握台阶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方法。我设计的任务要求是:设计一份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所示零件图,沿用上一个零件,编写其数控铣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并对此任务分析:该零件既是台阶类零件,又是圆弧类零件。因此,完成该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正确运用圆弧指令进行编程。在数控编程过程中,虽然由于数控加工内容不同导致了数控加工程序各不相同,但不同数控程序中的程序开始和程序结束却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掌握程序与程序结束的基本格式,会给编程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分组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我安排每4个学生为小组单位进行工作。学生角色则有负责编制工艺的工艺员,负责编程的编程员,负责加工的操作员和工件检测的检验员。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在模拟接受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对有效文件的识别和对工作任务的正确理解。
3.教学实施
在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任务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 PPT、引导文等形式向学生描述和解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完成任务书中准备知识点部分的内容。
在小组讨论得出各组方案后,便进入展示环节即先完成者先汇报。如由各组工艺员代表对工艺工装、加工刀路、工序卡片进行说明。教师则有机会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现有水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方案确定后,操作员将上场,他将完成工件的装夹;程序的输入、检验;对刀、验刀;并最终完成加工。并且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注重整体的基础上把握细节,认真思考总结。
4.检查评估
除了成果展示外采用了多元制过程考核机制,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学中,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评价的采用使得变“有形”的有时间限制的结果性评价变为“无形”的没有时间界限的过程性考核,从而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持续动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铣床加工教学中的反思
整体采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事物整体知识,因为在项目实施之前,学生就已经在自己脑海里完成了所有的规划,并理解在每一个步骤所涉及到的知识、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项目实施有条不紊的步骤执行,足以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索、制定、解决问题思路。同时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让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很快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2007
[2]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同济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讲义)